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义红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患儿
  • 4篇儿童
  • 2篇支气管
  • 2篇气管
  • 2篇重症
  • 2篇脑电
  • 1篇单药治疗
  • 1篇电图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浆
  • 1篇血清皮质醇
  • 1篇血性
  • 1篇亚群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孝感市中心医...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职业技术...

作者

  • 9篇刘义红
  • 5篇刘贺临
  • 5篇张海燕
  • 5篇熊丽萍
  • 3篇甘斌
  • 2篇程黎
  • 2篇万江
  • 2篇舒琼璋
  • 2篇高琼
  • 1篇沈红元
  • 1篇潘红英
  • 1篇王艳华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探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到2015年10月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孝感医院接受治疗的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2例,按照试验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2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例。两组患儿在采用吸痰、平喘、抗生素等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面罩供氧方式,试验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供氧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血气分析指标: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转变情况、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1试验组患儿的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2.68%,n=41)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5.61%,n=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3两组患儿在治疗前30 min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显著,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万江程黎刘贺临刘义红舒琼璋
关键词:小儿呼吸衰竭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
脑电生物反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清皮质醇和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神经心理发病机制,为支气管哮喘的防治提供有利的干预措施。方法将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220例随机分为常规GINA方案吸入治疗1组(116例)和常规GINA方案吸入治疗加脑电生物反馈治疗2组(104例),同时选择保健门诊同性别,同年龄,家族中无精神病、癫疒间及智力低下儿童80例为对照组。三组儿童(哮喘患儿一经诊断明确后在未治疗前)均检测血清皮质醇(8 am和4 pm)、神经生长因子(NGF)、脑电波θ/β比值;哮喘患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再次复查对上述指标。结果哮喘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脑电波θ/β比值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2组θ/β比值接近正常对照组儿童。哮喘患儿在治疗前,8 am和4 pm皮质醇数值均较对照组儿童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6个月后皮质醇8 am测定值较未治疗前明显上升,下午则无明显变化;哮喘组患儿治疗前的NGF数值明显较对照组儿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组治疗后NGF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NGF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度的神经心理调节可协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应,提高哮喘患儿体内早上皮质醇浓度,降低神经生长因子浓度,进而达到平衡机体细胞免疫,有效全面防治哮喘的作用。
张海燕刘贺临刘义红高琼王艳华潘红英
关键词:哮喘皮质醇神经生长因子脑电生物反馈
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中存在问题
2010年
刘义红熊丽萍张海燕
关键词: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
功能性便秘儿童的个性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功能性便秘儿童的个性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对45例功能性便秘患儿及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E量表均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N量表均分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L量表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功能性便秘儿童的个性特征为内向及不稳定型。结论功能性便秘儿童内向个性及不稳定个性发生几率明显高于性格外向及稳定个性者,对功能性便秘儿童应给予心理干预。
刘义红熊丽萍张海燕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癫癎患儿出现行为异常的气质与脑电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经左乙拉西坦(LEV)治疗癫癎出现行为异常患儿的气质和脑电图,探讨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癎出现行为异常的特征。方法本院2008年12月-2010年10月诊断为癫癎的患儿126例,均给予LEV单药治疗,对癫癎患儿均采用相同的起始剂量,相同的间隔时间并按相同的公斤体质量加量,起始量10 mg.kg-1.d-1,2次.d-1,1周增加上述剂量1次,2~4周增加至维持剂量20~40 mg.kg-1.d-1,2次.d-1。通过电话跟踪随访,将出现兴奋、激惹、攻击、嗜睡等行为者共34例归为观察组,未出现行为异常者按1:1配对选出34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进行气质测定,每个气质维度包括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阈限、反应强度、心境、注意分散度和持久性,并分析患儿的脑电图。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反应强度、情绪本质等气质维度的得分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在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坚持性、注意分散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例出现行为异常者均为局限性发作患儿,其中22例表现为额颞部异常放电。结论 LEV单药治疗癫癎患儿出现行为异常易发生在以额颞部异常放电的局限性发作患儿,并且该类患儿具有较强的反应强度及负性情绪。
张海燕甘斌刘义红刘贺临高琼
关键词:气质脑电图儿童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神经肽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2例HIE患儿,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在生后24 h、第3 d、第7 d取血,进行血清NPY和CGRP检测。结果:生后24 h内HIE组血清NPY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情加重,NPY质量浓度越高;中、重度HIE组NPY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轻度HIE组(P〈0.01)。NPY浓度以生后24 h内最高,第3 d开始下降,第7 d左右下降最为明显,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在24 h、3 d、7 d三个时间点,经方差分析显示三组HIE相互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E患儿CGRP随着病情加重而相应升高。轻、中、重度HIE患儿血清CG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水平以生后24 h升高最为明显。结论:血清NPY与CGRP可作为判断HIE脑损伤程度、病情发展、判断预后的较为客观的指标,特别是动态测定血清NPY对HIE具有更重要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刘义红熊丽萍甘斌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完全川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不完全川崎病患儿30例和川崎病患儿28例,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VEGF水平,并检测23例正常对照组患儿血浆VEGF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同时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不完全川崎病组血浆VEGF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组,不完全川崎病和川崎病组血浆VEGF均在治疗前后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损害组。结论:VEGF可能参与不完全川崎病发病过程,对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义红熊丽萍张海燕刘贺临甘斌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川崎病
急性重症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ICU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94例,采用无菌吸痰管在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内吸取痰液,所有标本均采用镜检的方式进行筛选;对采集标本进行革兰染色,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痰标本培养,对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微生物鉴定系统(珠海Bact-IST)进行菌株鉴定,确定种属。结果 94例患儿共培养出病原菌11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占23.48%,革兰阴性菌72株占60.87%;最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17.39%,15.65%和14.78%;革兰阴性菌大多为耐药菌与多药耐药菌,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耐药率相对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结论急性重症患儿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药物。
万江程黎刘贺临刘义红舒琼璋
关键词:患儿急性重症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红细胞免疫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红细胞免疫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30例正常儿童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细胞亚群。结果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BC-C3bRR[(13.6±6.2)%]、CD8+细胞百分比[(21.6±4.4)%]较对照组的(18.0±7.4)%和(25.6±5.2)%减低(P<0.01);CD3+[(59.9±6.7)%]和CD4+细胞百分比[(53.5±6.2)%]及RBC-ICR[(8.3±3.5)%]均高于对照组的(52.1±8.3)%、(46.8±4.9)%和(6.1±2.5)%(P<0.0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BC-ICR和CD4+细胞百分比存在正相关(r=0.63,P<0.05),RBC-C3bRR和CD4+细胞百分比存在负相关(r=-0.82,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可能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一定作用。
刘义红熊丽萍沈红元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T淋巴细胞红细胞免疫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