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9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新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肌声学造影诊断无血流限制性冠脉狭窄的新方法
- 本文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在静息状态下检测心肌内微血管继发于心表大冠脉无血流限制性狭窄(NFLS)的适应性改变,探讨在非负荷状态下诊断NFLS的新方法.
- 查道刚陈小林冯金华迟东升刘俭区文超修建成周忠江宾建平张稳柱王素芬刘伊丽
- 关键词:冠脉综合征冠脉狭窄心肌声学造影
- 文献传递
- 心肌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的时相性变化
- 目的:既往研究表明,持续静脉滴注法心肌声学造影再充填曲线的平台强度反映的是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本研究目的在于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观察心肌内毛细血管密度随心脏收缩及舒张运动的周期性变化。
- 查道刚陈小林冯金华迟东升刘俭修建成区文超宾建平周忠江张稳柱王素芬刘伊丽
- 文献传递
- 复流后高灌注心表冠脉血流与心肌微循环血流不匹配现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探讨短时间(2 min)冠脉缺血再灌注后反应性充血期心表冠脉血流与心肌微循环血流的动力学改变。方法12只成龄杂种犬开胸分离冠脉,环扎前降支第一间隔支以下部位2次,每次2 min,分别观察并记录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和再灌注后5、10、15、30、45、60、90和120 s时的心表冠脉血流和相应区域的心肌微循环血流。Doppler超声冠脉血流仪测心表冠脉血流,心肌声学造影测心肌微循环血流。结果反应性充血期心表冠脉血流和心肌微循环血流均有高灌注反应,但两者的动力学改变不同,表现出血流动态不一致即血流不匹配现象,并且心表冠脉血流的峰值血流明显高于心肌微循环血流。结论心肌短时间的缺血再灌注后会出现反应性充血期,这期间心表冠脉血流与心肌微循环血流发生不匹配现象,主要机制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征募和通血毛细血管的开放,对心肌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心肌灌注,同时也使冠脉微循环的储备降低。
- 冯金华区文超刘俭宾建平查道刚刘伊丽
- 关键词:反应性充血冠脉血流心肌微循环
- 主动脉夹层治疗51例临床分析
- 2003年
-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主动脉夹层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分别进行药物、手术及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疗效并随访。结果药物治疗组成活26例(70.3%),死亡11例(29.7%);手术治疗组治愈4例(44.4%),死亡5例(55.6%);支架治疗组治愈4例,无效1例。结论对于A型夹层,手术优于药物治疗;支架治疗B型夹层治愈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
- 杨茂平侯玉清冯金华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预后药物疗法
-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激活在再灌注心肌无复流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的表面标志物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活性在心肌再灌注无复流形成前后的改变,为心肌无复流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成年杂种犬的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心肌声学造影判断心肌无复流的造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缺血3 h后再灌注以前和3 h再灌注以后,有复流与无复流心肌的外周静脉血(PVB)和冠状窦静脉血(SVB)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活性。结果心肌缺血后再灌注以前PVB和SVB中的GPⅡb/Ⅲa受体活性均明显增高(P<0.001),提示血小板激活;3 h再灌注后心肌有复流和无复流组SVB中GPⅡb/Ⅲa受体活性均有明显的降低(P<0.001),心肌无复流组受体活性下降的更加显著(P<0.01),说明心肌微循环内发生了血小板受体的消耗,意味着有血小板的聚集。结论心肌缺血可以激活血小板,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可以使心肌微循环内发生血小板的粘附聚集,这与再灌注无复流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很可能是其发生机制之一。
- 冯金华赖文岩区文超刘俭宾建平刘伊丽
- 关键词:受体外周静脉血血小板功能
- 主动脉夹层与高血压被引量:51
- 2003年
-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主动脉夹层 (AD)的发生与高血压 (HBP)的关系 ,伴有和不伴有HBP的AD患者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措施对AD预后的影响。方法 资料来自 1992年 1月 - 2 0 0 2年 10月南方医院住院确诊的AD病人 5 3例 ,统计并分析其临床病史 ,首发症状 ,伴发和不伴发HBP患者的收缩压 ,舒张压和平均压的水平以及死亡情况 ,同时分析药物 ,手术和血管内支架三种不同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剧烈胸痛是大多数AD病人的第一症状 ,高血压患者AD的发生率 (4 1/ 5 3)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 (12 / 5 3) (P <0 0 1) ,血压改变以收缩压和平均压的增高明显 (P<0 0 5和P <0 0 5 ) ,有高血压的AD患者早期死亡为 2 2 % ,晚期死亡率为 0 % ,而非高血压的AD病人早期死亡率为17% ,晚期死亡率为 12 % ;药物治疗组的有效率为 70 3% (2 6 / 37) ,死亡率 2 9 7% (11/ 37) ,手术治疗组有效率 4 4 4 %(4 / 9) ,治愈率 33 3% (3/ 9) ,死亡率 5 5 6 % (5 / 9) ;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治愈率 10 0 % (5 / 5 ) ,死亡率为 0 %。结论 主动脉夹层易发生在有HBP的患者 ,其发生的危险性与收缩压的关系比较密切 ,有HBP的AD患者早期死亡率高 ,而非HBP的AD患者死亡发生比较晚 ,HBP患者易发AD的机制可能与血管壁的“重塑” ,以及血管壁结缔?
- 冯金华杨茂萍曹世平侯玉清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高血压死亡率
- 无静息血流异常冠脉狭窄的诊断新方法
-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在静息状态下检测心肌内微血管继发于心表大冠脉无血流限制性狭窄(NFLS)的适应性改变,探讨在非负荷状态下诊断NFLS的新方法。方法:(1)采用监测前降支跨梗阻压差(TsPG)的方法建立犬前...
- 查道刚陈小林冯金华迟东升刘俭区文超修建成周忠江宾建平张稳柱王素芬刘伊丽
- 文献传递
- 超声介导微泡空化靶向传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促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微泡空化靶向传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促梗死心肌血管新生的基因转移新途径。方法:从正常引产胎儿肺组织中提取总RNA,一步法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
- 周忠江刘伊丽吴平生李小卫查道刚赖文岩陈小林冯金华迟东升
- 文献传递
- 胰岛素抵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 (IR)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 方法 70例老年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 ,分为血糖正常 (NGT)组、糖耐量低减 (IGT)组及糖尿病 (DM )组。所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 ,检测血肌钙蛋白 (CTnT)、血糖、血脂、空腹血胰岛素等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AI)。冠脉病变用冠状动脉造影 (CAG)分析 ,心功能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 (LVEF)评定。 结果 IGT组与DM组间除空腹血糖及餐后 2h血糖、IAI有显著差异外 (P <0 0 1) ,其他均无显著差异 ;IGT组及DM组 (IR相对严重组 )与NGT组 (IR相对较轻组 )比较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 (71 4%、67 7%比 2 5 0 % )、冠脉远端病变率 (4 2 9%、42 9%比 14 3 % )、心功能减退 (71 4%、76 2 %比 3 2 1% )、3 0d内心脏事件发生率 (3 3 3 %、2 8 6%比 3 6% )、CTnT阳性率 (4 7 6%、5 7 1%比 2 5 0 % )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IGT与DM组间各项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IR相对较重患者多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 ,CTnT阳性率高 ,心功能较差 ,预后不良。
- 王征吴赛珠谭家余冯金华刘俭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胰岛素抗药性代谢综合征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前心绞痛病史与冠脉造影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 (PIA)病史对心梗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预报价值。方法 12 4例急梗患者根据有无PIA发作分成PIA组和非PIA组 ,根据心绞痛发作的次数进一步将PIA组分成PIA -Ⅰ ( 1次发作 ) ,PIA -Ⅱ ( 2~ 3次发作 )和PIA -Ⅲ ( 4次或 4次以上发作 ) 3个亚组 ,根据冠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远端造影剂充盈情况将侧支循环判定为无、较差和良好 3个级别。结果 有PIA病史的心梗患者侧支循环的发生率优于无PIA病史的心梗的患者明显增高(P =0 0 11) ,PIA发作 4次以上的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率和良好率比仅有 1次PIA发作的患者 (P =0 0 0 0 3 0 5和P =0 0 0 0 867)以及有 2~ 3次PIA发作的患者 (P =0 0 0 0 67和P =0 0 0 0 13 8)。结论 梗死前有PIA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较好 ,PIA发作次数越多 ,侧支循环建立得越完善 。
- 冯金华曹世平洪晓华刘伊丽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冠脉造影侧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