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大樵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成藏
  • 3篇川西坳陷
  • 2篇油气
  • 2篇气藏
  • 2篇古构造
  • 2篇成藏研究
  • 1篇低渗
  • 1篇低渗砂岩
  • 1篇低渗砂岩气藏
  • 1篇低渗透
  • 1篇低渗透砂岩
  • 1篇压裂
  • 1篇压裂技术
  • 1篇液态烃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气勘探方向
  • 1篇油气田
  • 1篇三叠
  • 1篇三叠世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5篇兰大樵
  • 1篇叶登胜
  • 1篇李梅
  • 1篇林启才
  • 1篇李渝龙
  • 1篇潘正富
  • 1篇钱斌
  • 1篇李跃纲
  • 1篇廖仕孟
  • 1篇张剑
  • 1篇戴鸿鸣
  • 1篇陈古明
  • 1篇沈建国
  • 1篇詹延选
  • 1篇胡捷
  • 1篇刘刚
  • 1篇管彬
  • 1篇谢滨
  • 1篇杨跃明
  • 1篇刘发洪

传媒

  • 2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复式油气田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川西地区浅层低渗砂岩气藏压裂技术
陈更生李福德廖仕孟钱斌陈古明沈建国胡捷叶登胜彭先耿周梅兰大樵谢滨詹延选李渝龙张玲玲张道鹏李跃纲刘发洪潘正富李梅吴晓容杨华何启平管彬林启才李国庆张剑刘刚蒲祖凤王素兵
项目来源,针对川西地区白马庙蓬莱镇组气藏提出研究课题,下设三个子课题;  该项目通过对川西地区浅层低渗砂岩气藏评层选井研究,川西地区浅层低渗砂岩气藏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川西地区浅层渗砂岩气藏压裂后评估,研究出了川西浅层低温...
关键词:
关键词:压裂气藏低渗透砂岩
川西坳陷南部中侏罗统上,下沙溪庙组壳式成岩与储集层分布
2000年
侏罗系上、下沙溪庙组是川西坳陷南部浅气层的主产层之一。在上1下沙溪庙组众多砂体中,浊积砂体是有利的储集体,三角洲、滨浅湖为有利相带。浊积砂体原生粒间孔保存较好,弱压实作用,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与上、下围岩迥然不同。砂体顶、底部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形成一高钙、低孔渗的“壳”带,中部胶结物含量少,多为粘土矿物填隙,形成弱胶结、高孔渗的“腔”体。早成岩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壳层。
兰大樵
关键词:川西坳陷上沙溪庙组储集层油气田
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油气勘探方向被引量:7
2005年
文章对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地区须二、四段储层在晚成岩A期和早成岩期致密化。须四段地层压力高于须二段,储层间存在强烈的分隔性和流体的封闭环境。须一段烃源岩在晚侏罗世—白垩纪初进入成烃高峰期。强生烃区分布在江油—安县—绵阳地区。中坝须二段、魏城须四段气藏形成于印支期和燕山中晚幕,储层致密化和非均质性使高压区油气运聚规模有限。生烃量大、次生孔隙和微裂缝系统发育带是获得高产气井的关键因素。构造的早期形成和继承性隆升,是高丰度气藏形成的有利条件。高孔隙度发育区梓潼凹陷西斜坡、魏城—文兴场为须二、四段有利勘探区。
兰大樵张豫戴鸿鸣
关键词:晚三叠世生烃油气成藏勘探区
川西坳陷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成藏研究被引量:9
2001年
侏罗系蓬莱镇组气藏是白马庙复式气田的主力气藏。笔者采用白垩系天马山组和侏罗系蓬莱镇组残厚分布的方法识别出 ,白马庙构造在燕山晚幕已隆升具雏形 ,喜山晚幕褶皱定型。由储层中残烃与胶结物的世代关系 ,按成岩相序列划分和埋深计算 ,油气的侵入应在燕山晚幕构造期。燕山晚幕的隆升 ,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输导条件和储集场所 ,下伏的须家河组烃源岩已进入成烃高峰期 ,油气在压差作用下循断裂裂缝上移 ;此时 ,蓬莱镇组埋藏尚浅 ,压实和胶结作用弱 ,存在较高的原生孔隙空间 ,油气的适时侵入 ,改变了成岩环境 ,对富长石砂岩进行溶蚀 ,使孔隙空间得以保存和发展。进入喜山构造期 ,构造褶皱幅度加大 ,油气不断充实储层 ,形成受构造、岩性双重制约的构造—岩性气藏。
兰大樵杨跃明
关键词:古构造成藏气藏川西坳陷
川西坳陷平落坝气田须二段气藏成藏研究被引量:26
2002年
上三叠统须二段气藏是川西平落坝复式气田的主力气藏 ,储集层属小孔、细喉的致密砂岩。根据液态烃侵入之剩余面孔率以及与淀绿泥石的世代关系认为 ,油气运聚发生时原生粒间孔保存尚好 ,进油时间较早 ,液态烃的侵入改变了储集层的古物化环境 ,产生了大量次生孔隙 ,同时淀出的SiO2 充填了原生孔隙空间。由沉积构造发展研究认为 ,J1末期平落坝构造已具雏型且烃源岩已成熟 ,J2 末进入成烃高峰期 ,生、聚期同步 ;其后又经历了多次继承性隆升、褶皱 ,使构造闭合度增大 ,捕集油气能力增强 ,多期形成的裂缝系统沟通了生、储层及储集层内部的联系 ,既使后续生成的油气继续向圈闭中充注 ,又使气藏连通性强而具统一的压力系统 ,高部位高裂缝率产大气 ,形成了受断裂、裂缝与构造双重因素控制的气藏。图 3表 1参 4(兰大樵摘 )
兰大樵邱宗恬
关键词:川西坳陷成藏液态烃古构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