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占军

作品数:103 被引量:833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生物学
  • 8篇医药卫生
  • 8篇农业科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矿业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17篇土壤
  • 11篇采煤
  • 10篇植被
  • 10篇污染
  • 10篇采煤塌陷
  • 8篇生态
  • 6篇群落
  • 6篇物种
  • 5篇氧化矿
  • 5篇氧化矿石
  • 5篇生态袋
  • 5篇生态风险
  • 5篇生物多样性
  • 5篇土壤性质
  • 5篇喷播
  • 5篇矿石
  • 4篇植物
  • 4篇生态系统
  • 3篇沙区
  • 3篇生态修复

机构

  • 96篇中国环境科学...
  • 1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北京润夏环境...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江苏工业学院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国家海洋技术...
  • 2篇常州大学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03篇全占军
  • 31篇韩煜
  • 30篇王琦
  • 23篇史娜娜
  • 22篇肖能文
  • 17篇李俊生
  • 10篇付梦娣
  • 10篇于云江
  • 10篇叶瑶
  • 7篇赵秀阁
  • 7篇苏德
  • 6篇程宏
  • 6篇王红梅
  • 6篇赵志平
  • 6篇罗遵兰
  • 6篇高晓奇
  • 6篇包扬
  • 6篇赵艳华
  • 6篇杨巍
  • 5篇胡理乐

传媒

  • 8篇环境科学研究
  • 7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环境保护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生态经济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环境与可持续...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2篇环境影响评价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世界环境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12篇2019
  • 9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4
2019年
为了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驱动力,采用生态系统年变化率、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研究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并分析城镇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驱动力的贡献.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以林地、农田和草地为主,三者共占92.63%;上、中游以林地为主;下游城镇化率最高,分布着全区60.47%的城镇用地、39.85%的湿地和28.62%的农田.②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年变化以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为代表,快速城镇化特征显著;贵州省、江西省、云南省林地和草地的年变化较显著.③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生境破碎化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均上升.④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均表现为建设用地增幅最大,农田减幅最多.⑤快速城镇化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首要驱动力,贡献率为65.49%,表现出“下游为重心,向中上游蔓延”的特征,下游贡献率为77.51%,但上游在2010—2015年的扩张速率远超过中游和下游;生态保护与恢复政策为第二大驱动力,贡献率为17.64%,上游贡献为25.90%.研究显示,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控制开发强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
史娜娜肖能文王琦韩煜冯瑾全占军
关键词:动态度驱动力贡献率长江经济带
天津市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预防电网规划实施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和防止生态破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分析天津电网规划概况,在识别电网规划的生态、社会和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构建包含了13项指标的既能满足环境管理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天津市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对电网规划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为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魏联滨许家珲张顺先杨昕亮全占军韩煜王琦史娜娜
关键词: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洋太公路对秦岭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格局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洋县至太白县省级公路(洋太公路)穿越了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可能对该地区大熊猫种群交流产生影响。以北京一号卫星遥感图像为数据源,采用分层提取法对道路建设前大熊猫栖息地景观类型进行分类,随后在GIS软件ArcMap的支持下对分类结果进行更新,模拟得到道路建设后的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格局,利用Fragstats软件从斑块和景观2个层次上计算了洋太公路修建前后大熊猫栖息地景观指数。结果表明:洋太公路穿越了9.4km的林地斑块,公路建设使沿线两侧500m范围6.9%的土地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其中林地面积减少0.9%,各斑块类型的破碎度增加;公路建设后,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CONTAG指数在离公路两侧300m处变化最大,随着距离公路长度的增加逐渐趋于相同,表明公路建设对景观格局的影响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弱。最后,提出了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管理建议。
范俊韬李俊生全占军罗建武胡理乐肖能文吴晓莆
关键词:大熊猫栖息地公路建设景观指数
中国电子垃圾现状及环境管理对策分析被引量:21
2008年
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电子技术不断升级,电子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电子垃圾的产生量迅速增大。另一方面,国内电子废物的飞速增长和国外电子废物的大量涌入,成为中国环境安全重大隐患。电子垃圾成分复杂且其污染物众多,对电子垃圾的不恰当处理势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就中国电子垃圾现状、相应的国内外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国电子垃圾处理现状,从可持续性发展的环保战略高度,对如何改善电子废弃物管理现状、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减少电子废弃物产生、降低电子废弃物的危害等进行建议性分析。
王红梅张金良王先良全占军林海鹏车飞
关键词:电子垃圾环境管理
半干旱采煤塌陷区植被土壤碳循环及源、汇功能转换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以大柳塔矿区采煤塌陷前后不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0—8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以及春季、夏季、冬季3个季节不同植被部位以及土壤碳循环差异及碳源/汇功能转换特征。结果表明:(1)对照区和沉陷区不同季节土壤碳储量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采煤沉陷造成春季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显著下降(P=0.001),随季节变化呈现出冬季>夏季>春季的趋势;(2)采煤沉陷造成草地生态系统春季地上立枯和枯落物碳储量显著上升(P=0.000,P=0.004),冬季枯落物和根系碳储量下降(P=0.016,P=0.015),沉陷区不同植被部位碳储量随季节变化均呈现出春季>夏季>冬季的趋势;(3)相较对照区,沉陷区植被碳储量随季节变化均表现为碳源过程,土壤碳储量随季节变化由碳源—碳汇过程转变为碳汇过程;(4)相关分析显示,对照区地上新鲜植被碳储量和立枯碳储量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而沉陷区地上新鲜植被碳储量和立枯碳储量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
王琦叶瑶韩煜史娜娜全占军
关键词:采煤塌陷半干旱区
基于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县域工业布局、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赞皇县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指导区域土地利用模式,可以有效保障区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论文利用GIS分析方法,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状况、距风景名胜区距离、距水体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8个评价因子,对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赞皇县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水平较高,土地利用适宜和较适宜区面积为506.23 km^2,占总面积的61.2%;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为194.42 km^2,占总面积的23.5%。不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调整用地属性,一般适宜区内工矿用地面积为0.9 km^2,需要限制建设项目类别、规模和建设范围。赞皇县现有的非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是工业结构优化的重点。
王琦赵志平韩煜史娜娜全占军
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监测研究无人机观测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监测研究无人机观测系统,包括:固定翼无人机、科学观测部分和地面控制监控站;科学观测部分包括多孔湍流探头、开路式水汽及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气体分析仪电子机箱、GPS/INS组合定位定姿...
苏德孙义博全占军包扬杨巍赵艳华
文献传递
一种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通量无人机机载自动检测设备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通量无人机机载自动检测设备,包括导风筒,搭载在无人机上,并且用于使空气流经导风筒内部;抽风筒,在导风筒内部移动,并且抽风筒的移动方向与导风筒内空气流动方向一致,从而使抽风筒与导风筒内流动...
苏德毕力格孙义博赵艳华包扬杨巍全占军
基于形态学腐蚀的叶柄与叶片分割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形态学腐蚀的叶柄与叶片分割方法,其步骤依次为:利用最大方差法对植物叶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以得到叶二值图像的最大阈值;利用边界跟踪法获得叶二值图像的叶片轮廓,计算其周长,并对轮廓内区域进行填充;逐单位进行...
全占军闫伯前罗建武李俊生李亮刘子豪
文献传递
林丹淡水生物水质基准、生态风险及有害结局路径研究
2024年
为多角度评估我国淡水水体中林丹生态风险,按照HJ 831—2022《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方法推导,获得林丹短期和长期淡水水质基准值分别为6.15和0.12μg/L,再依据林丹基准值对我国主要淡水水体中林丹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长江流域的太湖以及岷江、黄河、海河和大辽河河口等水体林丹生态风险处于高风险水平。目前生态风险评价的毒性效应终点仍为一般毒性效应终点(MATC、EC_(10)、EC_(20)、NOEC、LOEC、EC_(50)和LC_(50)等),而有害结局路径(AOP)从基因、细胞、组织及器官水平对污染物毒性效应的因果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可为未来精细化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基于林丹淡水生物毒性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导原则,从生物毒性机制的角度构建了肝损伤、生殖损伤和神经损伤3条有害结局路径。
郑逸心李全威钱亚茹王菲菲全占军
关键词:水质基准生态风险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