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元唯安

作品数:149 被引量:1,149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7篇中药
  • 25篇药物
  • 18篇药物临床
  • 16篇药物临床试验
  • 15篇新药
  • 15篇中医
  • 14篇腰椎
  • 13篇中药新药
  • 13篇颈椎
  • 12篇推拿
  • 12篇脊柱
  • 11篇椎间盘
  • 11篇颈椎病
  • 9篇疗效
  • 9篇骨错缝
  • 7篇生物力学
  • 6篇多裂肌
  • 6篇脱位
  • 6篇筋出槽
  • 5篇动物

机构

  • 139篇上海中医药大...
  • 33篇上海中医药大...
  • 16篇广州中医药大...
  • 15篇成都中医药大...
  • 14篇天津中医药大...
  • 13篇上海市中医药...
  • 11篇中国中医科学...
  • 8篇江苏省中医院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复旦大学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兰州大学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厦门市中医院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48篇元唯安
  • 44篇詹红生
  • 36篇蒋健
  • 31篇汤洁
  • 31篇胡薏慧
  • 29篇彭朋
  • 21篇朱蕾蕾
  • 19篇程英武
  • 17篇陈博
  • 16篇杨忠奇
  • 14篇张明才
  • 13篇张磊
  • 11篇高蕊
  • 10篇胡思源
  • 9篇赵彤芳
  • 9篇孔令军
  • 8篇石印玉
  • 7篇王辉昊
  • 7篇贺敏
  • 7篇邹冲

传媒

  • 15篇药物评价研究
  • 14篇中国中药杂志
  • 12篇上海中医药杂...
  • 11篇中国骨伤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中医正骨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中成药
  • 2篇中国医学伦理...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解放军医院管...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环球中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年份

  • 1篇2024
  • 14篇2023
  • 13篇2022
  • 15篇2021
  • 10篇2020
  • 1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6篇2015
  • 9篇2014
  • 1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控制的若干思考及实践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当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分析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办法。结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各种举措,使临床试验质量得到提高。结论: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提高需要申办者、研究者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各方共同努力。
元唯安李珍蒋健
关键词:药物
用于制作大鼠脊柱亚脱位动物模型的外部连接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作大鼠脊柱亚脱位动物模型的外部连接固定装置,第一对棘突钢板的斜部夹持固定大鼠第四腰椎棘突节段,第二对棘突钢板的斜部夹持固定大鼠第五腰椎棘突节段,第三对棘突钢板的斜部夹持固定大鼠第六腰椎棘突节段;各棘...
詹红生程英武何天翔阴涛田伟陈博元唯安
文献传递
中药外治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7
2017年
中药外治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极具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筋骨损伤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中药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用药方法符合现代人防治疾病的心理,更易为人们所接受。本文从外敷、烫熨、薰洗、离子导入等常用的中药外治方法入手,对近年来中药外治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中药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特点和规律、建立临床治疗路径提供参考。
张玉民胡零三陈博元唯安詹红生
关键词:颈椎病外治法熨法薰洗离子导入
推进真实世界研究的透明化被引量:8
2019年
真实世界研究近几年在临床需求及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快速发展,成为医药行业广泛关注的焦点。目前,对真实世界研究的证据强度、偏倚控制及研究价值等关键内容还缺乏深入的探讨。临床研究透明化是实现研究规范性、结果真实性和结论可靠性的重要保障。本文介绍提高真实世界研究透明化的必要性,从真实世界研究方案预注册、统计分析计划的发布、数据清洗方案的制定、结果报告规范和数据共享等方面阐述促进真实世界研究透明化的措施,以期更好控制混杂和偏倚,产出可用于临床相关决策的高质量证据,减少研究浪费。
金鑫瑶郑文科张俊华孙鑫姚晨詹思延谢雁鸣刘建平胡镜清何丽云田金徽杜亮孙凤张磊唐健元高蕊王忠杨忠奇胡思源元唯安王保和黄宇虹陆芳邹冲申春悌刘保延李幼平张伯礼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共享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医证候质量控制的思考被引量:9
2020年
文章通过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医证候质控的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探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过程中中医证候质量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中医证候在指标的赋分方法、各症状权重、数据的重复性等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需在新药临床试验实践中不断调整。中医证候是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重要诊断和疗效指标,探索中医证候质量控制新模式对提升中药临床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彭朋元唯安胡薏慧汤洁蒋健胡义扬
关键词:中药证候新药疗效评价
对“骨错缝、筋出槽”的认识及临床诊断被引量:64
2013年
中医学认为"骨错缝、筋出槽"是颈椎病等脊柱退行性疾病发病的关键病机,但是对"骨错缝、筋出槽"概念还存在不少争议。本文强调应从"结构异常"及"功能异常"两方面来全面理解"骨错缝、筋出槽"的概念,并从临床症状、颈椎病常规体征、特殊体征(主要通过触诊获得)、影像学测量(特殊测量方法)4个方面来探索建立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的临床诊断标准。
元唯安张明才詹红生
关键词:颈椎病摄影测量法
脊柱推拿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脊柱推拿是防治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对于脊柱推拿的起效机制,既往研究多聚焦在脊柱推拿的生物力学效应,而对其神经生物学效应的关注度不足。然而,根据医学及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可知,脊柱推拿的生物力学效应并不能直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恢复必然有神经系统的介导,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介导脊柱推拿在镇痛和改善脊柱功能方面的作用机制是基础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就脊柱推拿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分别从脊柱推拿的中枢易化作用、中枢性疼痛耐受和抑制疼痛传递作用及其对脑相关功能活动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
元唯安程英武詹红生
关键词:脊柱推拿中枢神经系统
导航式髓内固定动物骨折造模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航式髓内固定动物骨折造模器,所述导航式髓内固定动物骨折造模器包括固定镊本体、圆形管孔、移动管、T型管;所述固定镊本体镊头中部位置设有竖型槽口,且所述槽口下方位置两侧为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两侧分别设有...
赵烨元唯安王用玉庞坚詹红生
文献传递
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试验药物中心化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6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在临床试验药物中心化管理的建设中,适时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强临床试验用药物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和健全试验药物管理流程上具有可操作性标准操作规程,提升临床试验整体管理水平,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通过介绍该院的经验,为建设试验用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及参考依据,对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的临床试验用药物中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赵彤芳元唯安郁韶明叶宇婕蒋健
关键词:试验药物信息化管理
紫荆皮与紫金皮的本草考证及现代应用
2023年
紫荆皮,现又名紫金皮,作为传统民族中药,因各地方使用来源不同,造成同名异物和异物同名,用药长期混乱。目前收载及争议最多的为豆科紫荆的Cercis chinensis Bunge树皮和木兰科南五味子的Kadsura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根皮两种来源,针对现状亟待对其古籍文献记载进行追本溯源明确两者的药用历史及联系。现通过对紫荆皮和紫金皮两个易混名称进行历代本草和医籍文献的检索、归纳和分析,对两者的名称、基原、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进行考证辨析,并结合现代记载及应用,作出阐述。通过考证发现,紫荆皮和紫金皮两者名称不可互用,功效区别甚远,临床应区分使用。在名称上,若以紫荆皮为正名,应以红内消作别名;若以紫金皮为正名,应以红木香作别名。紫荆皮和紫金皮从宋开始出现并出现混淆,到元明逐渐应用广泛并开始加以区分,在历代古籍中多交替或同时出现,混用现象直至现代。在基原上,紫荆皮应为豆科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的树皮;紫金皮应为木兰科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的根皮。在功效主治上,紫荆皮的主要功效为破宿血、下五淋,用于消无名肿毒及解蛇虫毒等证;紫金皮的主要功效为活血通络止痛、治膝风、理脾胃,用于打扑损伤、筋断刺痛等证。木兰科南五味子根皮不仅为古代临床长期的药用品种,也是现代应用最广的主流品种。现通过对紫荆皮和紫金皮两者的古籍梳理,厘清了紫荆皮和紫金皮的名称、基原、性味归经及功效主治等方面的历史沿革,对今后两者的区分、现代应用、标准修订及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魏雅平吴仪才子航张香玉玄振玉玄振玉
关键词:紫荆皮基原功效主治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