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舒兰
- 作品数:33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遥感技术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监测中的运用——以大同为例被引量:5
- 2019年
- 以大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为例,针对名城保护和建设工作所存在的城市历史空间要素改变这一问题,验证了基于遥感图像捕捉、形态学和类型学原理的分析方法,提出方便实时跟踪和客观测评历史城区空间变化特征——包括建设前后的历史空间要素变化(物理空间)与城市空间使用功能变化(空间赋意)的基础方法。
- 傅舒兰游奕辉庞佳燕
-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遥感技术建筑类型学
- 苏州传统城市治理的空间结构及其近代化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文章以地方志与历史地图为主要材料,对苏州城市传统治理的空间结构及其近代化变革进行分析,分析实证了具有边界模糊不清、用地高度复合等特征的传统城市空间,是多途径城市治理手段影响下形成的复杂有机体,可以通过梳理城市治理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特征解读。苏州传统城市治理的空间结构有两点特征。特征之一是治理结构本身,存在治理范畴的对外与对内、行政与自治的结合:向外通过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治理对应空间范畴,向内则以乡里为单元形成自治,治理的组织均与信仰祭祀结合开展,信仰祭祀是衔接官方行政与地方自治的重要通道。特征之二是空间形态:空间划分上,作为治理对象的空间范畴,具有边界意识,但不做精确划分;空间聚集上,存在对外以胥门、阊门为南北地标,对内以玄妙观为中心的特征。循此语境考察苏州城市的近代化变革,主要体现为区划显现与中心重塑的特征。巡警分区、市民公社、观前、北局和王废基等相关考察,实证了城市区划、用地分区、城市中心等现代治理手段对传统城市近代化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总结以上所得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城市治理的认知。尽管各个时期的特征不同,空间区划(无论是行政分区,还是用地功能分区)始终是贯彻城市治理意图的最为基础且有效的治理手段。同时,苏州案例揭示出中国传统城市多途并举的治理特征,对当前大城市多样性带来的治理难题,具有现实参考的意义。
- 傅舒兰
- 关键词:近代化
- 早期地方城市近代化建设中的规划思想萌芽——“中华道路建设协会”构架下市政概念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解读被引量:6
- 2017年
- 本文旨在梳理早期地方城市近代化过程中,基于建设实际需要引入市政概念,继而将概念发展成型加以传播的这段历史。这段本土探索的历史,有别于早期在租界、殖民地由外国人为主展开的实践,又早于国民党南京政权巩固后展开的规划实践,且直接影响并作用于大量地方城市的近代化转型。因而厘清这段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回答中国城市近代化发展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即中国古代城市转型过程中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传播与作用的路径。由于地方城市早期近代化的档案资料多零散不全,研究选取了聚集了各地建设领域精英人物、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城市建设的"中华道路建设协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该协会举办初始单纯提倡修筑马路,到拆城筑路、再到市政并举的思路转换,为地方实践服务过程中逐步引入城市规划相关的技术知识、探讨发展和完善"市政"概念的实际贡献,以及后期主导长期不发挥作用的全国市政协会改组、集文出版《市政全书》推广市政理念等工作来看,该协会通过组织建设与刊物出版,地方实践的需求反馈与市政思想的引入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路径,在中国早期城市规划思想的引进、推广和学术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傅舒兰
- 关键词:早期近代化规划思想市政
- 缅甸蒲甘城及其佛教遗产群的历史形成与特征初探被引量:4
- 2015年
-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梳理了缅甸蒲甘城及其周围佛教遗产群的历史形成与特征。第一,蒲甘城市化的范围远远大于现存蒲甘城墙圈定的区域。第二,现存佛教遗产的松散布局形式,基本源于蒲甘王朝阿奴律陀王统治时期开始的,遵照上座部佛教教义中"白象所伏之地"的佛塔选址原则展开。第三,关于蒲甘形成的历史背景,有着多样的说辞,但仍缺乏考证,且与具体遗迹的联系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明确蒲甘城及其佛教遗产群的历史原貌和价值,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基于文献考证和考古发掘的研究。
- 傅舒兰
- 迈向日常的日本城镇遗产保护理论——《日本都会叙事:一种阅读城市空间的方法》书评
- 2023年
- 文章从写作的问题意识、受众设定与目的、专业背景、文字结构与特点以及核心的学术贡献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西村幸夫教授的《日本都会叙事:一种阅读城市空间的方法》一书。该书不仅是西村幸夫教授总结职业生涯的心得体会,也是日本历史城镇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术成果;不仅提供了切合日本城市的历史空间结构研究方法(骨相),也归纳提炼出考察日本城市近代化问题的共通性要点。此外,作者讲述城市故事的写作方式,意在潜移默化中将专业的城市认知方法传递给城市居民,这也体现出日本遗产保护以社区营造为主要手段的发展趋势,以及社区营造重在人心构建的特征。
- 傅舒兰周佳钰
- 关键词:城市近代化学术贡献
- 东亚近代城市规划发展的研究基础及其特征取向被引量:1
- 2020年
- 针对东亚文化圈中经历了相似城市近代化历程的中、日、韩三国,涉猎各国近代城市规划发展相关的既有研究,选取构筑基础的代表性著作展开综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摸清东亚近代城市规划研究大致脉络与基础认知,总结并比较了三国研究的手法特征与价值取向。对于研究手法和价值取向的关注,旨在归纳可借鉴的研究方法、贡献于中国本土近代城市史与规划史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同时,通过建立东亚三国的比较框架,也提供有利于理解他国学者研究价值取向的客观工具。
- 傅舒兰
- 关键词:城市规划
- 镇江原英国领事馆的建筑艺术特色被引量:1
- 2007年
- 建于1889—1890年期间的镇江原英国领事馆是镇江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近代史馆建筑,领事馆主体建筑由四组房屋组成,皆为“券廊式”砖木结构楼房。作为主体建筑的领事馆办公楼,整体造型保持有浓厚的殖民地建筑风格.青砖墙面夹红砖的线条表现了中国当地的特有做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标志。现在原英国领事馆旧址已改建成为了镇江博物馆.增建了一些展厅,总平面布局也有一定的改变,是保护与利用结合的一种探索。
- 傅舒兰
- 关键词:建筑艺术
- 同源文化遗产的地方特性及其价值认知——朝鲜时期园林的用石意指及其仙境构建被引量:1
- 2020年
- 文章以同源文化遗产的地方特性及其价值认知为议题,以一般溯源中国文化的朝鲜园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兼有现实遗存、关联人物、文本记录的实例,从风景赏析、皇家造园、文士玩石出发,分层论证朝鲜时期园林用石相对特殊的做法和鲜明的意象所指。这些直接关乎文化遗产地方特性描述与价值认知的特殊做法,不仅与朝鲜地方风土的形态特征、崇尚朱苏的文化传统有直接关联,而且被用以表征和指向神圣所在与理想居所的“丹丘、仇池、三峰、玉流、洞”等意象符号,也反映了其来源于中国古典神话,并逐渐为道教吸收的神圣地理系统。
- 傅舒兰
- 关键词:风景园林
- 论杭州'城湖一体'城市形态的形成:以近代湖滨地区'新市场'建设计划为中心
- 近代初期湖滨地区"新市场"建设计划,是杭州"城湖一体"城市形态形成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对"新市场"计划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并从中获得江南地区历史...
- 傅舒兰
- 关键词:城市规划
- 1949年前南通城市空间扩张过程研究
- 南通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目前对于南通城市历史的研究也多集中在近代部分,而对南通城市空间扩张的整个过程研究很少涉及。本文从三国时期出发,将1949年前南通的城市空间扩张分为地形形成期、城市培育期、城市扩张期三个历史阶...
- 孙国卿傅舒兰
- 关键词:城市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