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雳

作品数:7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部猪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微卫星
  • 2篇资源家系
  • 2篇连锁图
  • 2篇QTL
  • 2篇QTL定位
  • 1篇性状
  • 1篇遗传连锁图
  • 1篇遗传连锁图谱
  • 1篇肉质
  • 1篇肉质性状
  • 1篇生长性状
  • 1篇数量性状
  • 1篇统计分析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重要经济性状
  • 1篇猪胴体
  • 1篇胴体
  • 1篇微卫星标记
  • 1篇连锁图构建

机构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锦州医学院

作者

  • 6篇余雳
  • 5篇苏玉虹
  • 5篇熊远著
  • 4篇邓昌彦
  • 4篇雷明刚
  • 4篇郑嵘
  • 3篇蒋思文
  • 2篇张勤
  • 1篇屈彦纯
  • 1篇刘桂兰
  • 1篇左波

传媒

  • 3篇Journa...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白×梅山猪资源家系重要经济性状的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为了寻找控制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座位 ,我们在国内较早开始组建资源家系。利用 3头大白猪和 7头梅山猪作父母本 ,产生F1 。F1 随机交配产生F2 ,147头F2 个体记录了生长、胴体及肉质性状。对各性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各性状变异程度大、变异范围广 ,性状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从一个侧面预示着QTL的存在 ;同时 ,这些性状的统计分析 ,为定位QTL时协变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价值。
苏玉虹熊远著蒋思文余雳雷明刚
关键词:数量性状统计分析资源家系
猪2、4号Chr.连锁图构建和肉质性状QTL的鉴定
该研究利用3头大白公猪和7头梅山母猪为亲本,采用F<,2>代设计方式,累积收集有性状记录的F<,2>代个体147头.依据已公布的猪的遗传链锁图谱,分别在2号染色体上筛选了7个微卫星标记:SW2156,SW1201,SO1...
余雳
关键词:肉质微卫星连锁图QTL
文献传递
猪胴体脂肪沉积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22
2002年
市场生猪价格的决定因素之一是背膘厚度。因此 ,对养猪行业来说 ,确认影响这一性状的基因组区域就显得非常必要。 1998年 ,由大白和梅山猪杂交繁殖的资源家系 ,随机选留 81头F2 ,全部屠宰。用 4 8个微卫星标记进行1~ 4 ,6~ 7号染色体 (SSC)的扫描。用线性模型最小二乘法对胴体脂肪性状进行区间作图。除SSC2外 ,其余 5条染色体共有 14个QTL影响脂肪沉积 ,其中SSC7上 4个QTL有印记效应存在。平均背膘厚QTL定位于SSC1、4和 7,SSC4平均背膘厚QTL达染色体极显著水平 (P <0 .0 1) ,SSC1和 7上平均背膘厚QTL与多个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可能是家猪中普遍存在的QTL。花油率QTL定位于SSC6 ,内脂率QTL定位于SSC7。肥肉率等其他 4项脂肪性状定位在SSC3、4和 7。
苏玉虹熊远著张勤蒋思文雷明刚余雳郑嵘邓昌彦
关键词:QTL定位
大白×梅山猪资源家系生长性状QTL的检测被引量:19
2002年
以大白猪和梅山猪为父母本建立F2 资源家系 ,在 2 0 0 0年 ,随机选留 6 6头F2 代个体 ,获得出生重、6 0日龄体重、出生至 6 0日龄平均日增重及 6 0日龄至屠宰前平均日增重的表型数据。结合 4 8个微卫星标记构建的猪 1、2、3、4、6和 7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 ,用线性模型最小二乘法对各数量性状进行QTL区间作图 ,利用置换法(permutation)确定显著性阈值。研究发现 ,猪 4号染色体上有一个染色体水平极显著 (P <0 0 1)的QTL影响 6 0日龄至屠宰前平均日增重 ,并达到基因组显著水平 (P <0 0 5 )。在染色体水平 ,出生至 6 0日龄平均日增重QTL位于 2号染色体 ,6 0日龄体重QTL位于 1号染色体。 6号染色体的出生至 6
苏玉虹熊远著张勤蒋思文余雳雷明刚郑嵘邓昌彦
关键词:生长性状微卫星标记
利用24个微卫星进行猪数量性状座位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11
2003年
以 3头英系大白公猪与 7头梅山母猪杂交产生的三代资源家系用来检测猪重要经济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 ,2 0 0 0年下半年随机选留 140头F2代个体 ,进行屠宰测定 ,记录了包括生长、胴体组成等 43个性状 ;从已定位于家猪 3、4和 7号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中选用 2 4个微卫星标记对所有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区间定位法进行QTL检测 ,通过置换实验来确定显著性阈值。在所研究的 32个生长和胴体性状中 ,3条染色体总共 16个QTL达到染色体显著水平 (P <0 0 5 ) ,其中 4个达到染色体极显著性水平 (P <0 0 1) ;同时在 4号和 7号染色体上还检测到了影响器官重性状的 3个QTL ,达到了染色体显著水平 (P <0 0 5 )。在某些QTL座位 ,其有利等位基因来源于具有较低性状平均值的品种。 2QTL模型分析下 ,在 4号染色体上检测到影响板油重的 2个QTL ,并且它们的效应方向相反。
左波熊远著苏玉虹邓昌彦郑嵘雷明刚余雳
关键词:微卫星
猪 2号染色体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与QTL定位分析被引量:13
2002年
构建了猪 2号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 ,并进一步进行了重要生产性状数量性状位点的定位。结果表明 ,7个微卫星位点均为中高度多态性位点 ,多态信息含量为 0 .4 0 182~ 0 .5 84 77,可以满足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要求。构建的资源家系遗传连锁图谱总长 15 2 .9cM ,位点的排列顺序与USDA结果一致 ,但除了Sw2 5 16与Sw12 0 1标记区间外 ,所有标记区间距离均大于USDA图谱。将连锁图谱与性状记录结合起来 ,进一步进行了猪数量性状位点定位的研究。在 2号染色体发现了显著影响活体估测瘦肉率等活体估测性状的QTLs ,此外还发现眼肌高度和背最长肌大理石纹的QTLs,其中影响活体估测瘦肉率的QTL达到了染色体显著的水平 (P <0 .0 1) ,且解释性状的表型变异达2 1.5 5 % ,影响眼肌高度和背最长肌大理石纹的QTLs分别可以解释 10 .12 %和 10 .97%的表型变异。影响活体估测性状的QTLs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作用方向相反 ,影响眼肌高度的QTL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相同 ,在大白猪中具有增效等位基因。定位的QTLs效应较大 ,为在群体中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屈彦纯邓昌彦熊远著郑嵘余雳苏玉虹刘桂兰
关键词:遗传连锁图谱QTL定位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