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春涤

作品数:164 被引量:49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9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1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0篇皮肤
  • 53篇细胞
  • 23篇鳞状
  • 23篇鳞状细胞
  • 22篇蛋白
  • 16篇银屑
  • 16篇银屑病
  • 16篇皮肤鳞状细胞
  • 14篇肿瘤
  • 12篇皮肤病
  • 12篇细胞癌
  • 12篇免疫
  • 12篇基因
  • 11篇鳞状细胞癌
  • 9篇凋亡
  • 9篇皮肤肿瘤
  • 9篇痤疮
  • 8篇皮肤鳞状细胞...
  • 8篇皮损
  • 8篇表皮

机构

  • 159篇中国医科大学...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沈阳市第七人...
  • 4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聊城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 1篇柏林自由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64篇何春涤
  • 98篇陈洪铎
  • 46篇王雅坤
  • 44篇肖汀
  • 33篇高兴华
  • 30篇刘梅
  • 21篇朱红
  • 19篇李远宏
  • 19篇李波
  • 16篇金光玉
  • 15篇李久宏
  • 13篇吴严
  • 13篇徐宏慧
  • 13篇尹新江
  • 12篇广维
  • 12篇姜奕
  • 12篇金鑫
  • 11篇赵玉铭
  • 11篇杨振海
  • 10篇王珍

传媒

  • 44篇中华皮肤科杂...
  • 16篇中国麻风皮肤...
  • 10篇临床皮肤科杂...
  • 8篇中国皮肤性病...
  • 8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美容医学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国际皮肤性病...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癌变.畸变....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20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12篇2010
  • 12篇2009
  • 16篇2008
  • 14篇2007
  • 15篇2006
  • 10篇2005
  • 4篇2004
  • 10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期小剂量应用环孢菌素A治疗银屑病
1997年
何春涤白兆震贺为东马在墀陈洪铎
关键词:银屑病环孢菌素A药物疗法
410例辽籍汉族瘢痕疙瘩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统一设计的瘢痕疙瘩流行病学调查表,用Epi Info6.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5进行分析,以探讨瘢痕疙瘩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瘢痕疙瘩的发生无性别差异(P〉0.05),单发者较多发者常见(P〈0.05);无家族史者较有家族史者多见(P〈0.05);患者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平均(24.59±12.81)岁。有家族史患者中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早(P〈0.05);有家族史者或发病年龄早者易多发(均P〈0.05);女性或有家族史的患者瘢痕疙瘩较大(P〈0.05);性别、家族史、早发和迟发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关(P〉0.05);有家族史的患者女性比例较无家族史的患者大(P〈0.05);各个年龄段的发病部位和诱因各有特点。发病部位与发病原因有密切联系。
舒春梅何春涤刘勇庞莹陈洪铎
关键词:瘢痕疙瘩流行病学
强脉冲光治疗雀斑、咖啡斑、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雀斑、咖啡斑和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方法强脉冲光治疗仪治疗199例患者,其中雀斑69例,咖啡斑58例,伴有明显色素沉着的脂溢性角化病72例。每3周治疗1次,4次为1疗程。每次治疗前采集皮损图像以评估治疗效果。采用5级分类法来统计改善率情况。同时评定医生和患者的主观满意程度。结果雀斑疗效显著,治疗2次后全部患者的改善率达到50%~100%。咖啡斑、脂溢性角化病疗效也显著,治疗4次后有80%以上的患者改善率达到50%~100%。对以上三种疾病的疗效,医生满意率96.73%,患者满意率94.6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P>0.05)。结论应用强脉冲光治疗雀斑、咖啡斑、脂溢性角化病的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刘梅李远宏吴严张丽高兴华何春涤陈洪铎
关键词:雀斑咖啡斑强脉冲光
免疫抑制剂对HaCaT细胞分泌CXCL11/I-TAC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分泌CXCL11/I-TAC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HaCaT细胞中CXCL11/I-TAC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不同浓度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和雷公藤内酯醇作用后培养24h的HaCaT细胞上清中的CXCL11/I-TAC水平。结果无刺激条件下HaCaT细胞本身不表达CXCL11/I-TAC mRNA。IFN-γ和TNF-α均可诱导HaCaT细胞表达CXCL11/I-TAC mRNA。本研究首次报告,甲氨蝶呤(0.1,1,10ng/ml)、地塞米松(0.01,0.1,1,10ng/ml)和雷公藤内酯醇(0.01,0.1,1ng/ml)均显著抑制IFN-γ和TNF-α诱导的HaCaT细胞分泌的CXCL11/I-TA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抑制作用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和雷公藤内酯醇对Th1占主导的炎性皮肤病的治疗机制可能均与其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分泌CXCL11/I-TAC有关,从而减少Th1细胞进入皮肤,减轻炎性反应。
肖汀郭英军吴江吴剑王雅坤何春涤陈洪铎
关键词:HACAT细胞雷公藤内酯醇
Wegener肉芽肿合并囊虫病1例
2005年
肖汀杨振海赵玉铭何春涤陈洪铎
关键词:WEGENER肉芽肿囊虫病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呼吸道WG
点阵Er:YAG激光辅助外用麻醉药物传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由于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外用药物很难经皮吸收。铒:钇铝石榴石(Er:YAG)点阵激光通过点状剥脱的模式穿透角质层,破坏了角质层的完整性,可以加速外用药物经皮吸收的速度。本实验旨在验证外用表面麻醉药之前用点阵Er:YAG激光破坏角质层,可以促进表面麻醉药的吸收速度。方法:在31名受试者的左前臂上划出三块相邻的4cm×3cm区域,分别予以Er:YAG激光加表面麻醉药("点阵+麻药+疼痛"),表面麻醉药对照("麻药+疼痛")和空白对照干预("润肤露+疼痛")。干预后对各区域用YSGG激光治疗,通过受试者对激光治疗的疼痛评分(VAS评分)来验证表面麻醉药的吸收速度。结果:三个区域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84±0.66,3.91±0.79,4.59±0.87。激光加表面麻醉药的区域("点阵+麻药+疼痛")疼痛评分显著小于另外两个区域(P值分别为0.042和0.003)。结论:说明点阵Er:YAG激光辅助外用麻醉药物的经皮吸收有效。
罗瑶佳吴严高兴华何春涤陈洪铎李远宏
关键词:ER:YAG激光麻醉药物经皮吸收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在皮肤肿瘤细胞凋亡调控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细胞凋亡为一种形态学上的改变,是发生于基因调控下的细胞程序性的死亡。细胞凋亡的通路主要有3条:线粒体通路、死亡受体通路和内质网通路。在细胞凋亡中执行主要功能的为一类名为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的蛋白酶家族,通过各种机制的活化,产生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凋亡。近年研究显示,细胞凋亡中caspase与皮肤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深入研究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及其分子机制将为皮肤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金鑫何春涤
关键词:皮肤肿瘤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痤疮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焦虑及抑郁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3
2012年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发生于婴幼儿期、青春期及成年期,并以青春期最常见。由于痤疮的好发部位以颜面部为主,临床表现为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易遗留色素沉着或凹陷性瘢痕等日,严重影响患者容貌,易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并导致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发生,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痤疮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评价。探讨导致痤疮焦虑和抑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乔杰陆涛孙玉鲁刘春慧贾婕何春涤
关键词:痤疮焦虑抑郁
疣状肢端角化症一家系
先证者,男,46岁,以手足,前臂,小腿皮疹伴痒21年为主诉就诊。患者21年前开始双手背渐起褐色斑丘疹,伴痒,日晒后皮疹颜色加深,痒重,皮疹冬轻夏重。渐增多,波及小腿,前臂,未予治疗。来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其母、同胞兄...
舒春梅庞莹何春涤
文献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在人瘢痕疙瘩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瘢痕疙瘩是一种常见的继发于皮肤创伤的结缔组织增生性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主要涉及基因、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及胶原增生等多个方面。转化生长因子(TGF)-β作为一种多重生物学效应因子,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通过TGF-β/Smads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通路、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及细胞增殖等发挥其生物学效应。该文对TGF-β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明确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提供可靠依据。
姚婷刘薇薇何春涤
关键词:瘢痕疙瘩TGF-ΒMAPK通路细胞增殖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