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宗明

作品数:200 被引量:2,933H指数:34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0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9篇杉木
  • 77篇人工林
  • 51篇土壤
  • 36篇杉木人工林
  • 28篇沙地
  • 27篇滨海沙地
  • 25篇凋落
  • 23篇凋落物
  • 21篇树种
  • 17篇混交
  • 16篇杉木林
  • 14篇物量
  • 14篇细根
  • 14篇混交林
  • 13篇养分
  • 13篇护林
  • 13篇防护林
  • 12篇微生物
  • 11篇沿海防护林
  • 11篇观光木

机构

  • 169篇福建农林大学
  • 27篇福建师范大学
  • 22篇福建林学院
  • 21篇国家林业局
  • 13篇福建省湿润亚...
  • 10篇国际竹藤网络...
  • 8篇厦门大学
  • 8篇中国林业科学...
  • 6篇福建省闽侯白...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4篇国际竹藤中心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福建省林业科...
  • 2篇闽江学院
  • 2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福建省药品检...
  • 1篇吉林林学院

作者

  • 194篇何宗明
  • 62篇杨玉盛
  • 33篇林思祖
  • 32篇陈光水
  • 22篇谢锦升
  • 21篇林开敏
  • 19篇黄志群
  • 19篇俞新妥
  • 19篇范少辉
  • 16篇马祥庆
  • 15篇葛露露
  • 13篇曹光球
  • 13篇丁国昌
  • 12篇董强
  • 11篇陈银秀
  • 9篇邱仁辉
  • 9篇洪伟
  • 9篇林宝平
  • 8篇邹双全
  • 8篇万晓华

传媒

  • 25篇福建林学院学...
  • 23篇林业科学
  • 15篇生态学报
  • 12篇应用与环境生...
  • 8篇东北林业大学...
  • 8篇西北林学院学...
  • 6篇森林与环境学...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林业科学研究
  • 5篇福建农林大学...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热带亚热带植...
  • 4篇亚热带农业研...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西南林学院学...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10篇2023
  • 10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14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治理模式对严重退化红壤抗蚀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2
1996年
对长汀县河田严重侵蚀地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的土壤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散率、团聚状况、土壤有机质、土粒团聚度、总孔隙度、通气度等指标基本上能表征该地土壤抗蚀性;不同治理模式抗蚀性大小顺序为:模式Ⅳ>模式Ⅲ>模式Ⅱ>模式Ⅰ。采用合适的生物措施(乔、灌、草结合)、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是治理严重退化红壤区有效措施之一。
杨玉盛何宗明林光耀罗学升
关键词:红壤抗蚀性马尾松杨梅土壤退化有机质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N、P养分循环的研究被引量:40
2002年
通过对福建三明 2 7年生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观光木 (Tsoongiodendronodorum)混交林 (混交比例2 :1)及杉木纯林群落N、P养分循环进行为期 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和观光木地上各组分的N、P含量大小均为叶 >活枝 (或皮 ) >枯枝 >干 ,而根系的则随径级的减小而增大 ,且观光木各组分的N含量均高于杉木的 ;混交林群落的N、P总积累量达 5 85 .2 2 3kg·hm-2 和 12 8.784kg·hm-2 ,分别是纯林群落的 1.5倍和 1.3倍。混交林群落N、P养分年归还量达 75 .740kg·hm-2 和 5 .493kg·hm-2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113 .0 %和 79.6 %。混交林通过凋落物、降水淋溶和细根枯死 3种途径的N归还量分别占群落总归还量的 6 7.1%、8.4%和 2 4.5 % ,而纯林的则分别为 6 9.3 %、8.1%和 2 2 .6 % ;混交林 3种途径的P归还量分别占群落总归还量的 6 4.0 %、7.5 %和 2 8.5 % ;而纯林则为 74.8%、5 .3%和 19.9%。混交林中林下植被层的N、P归还量分别占群落总归还量的 14.8%和 37.3 % ;而纯林的则为 2 9.5 %和 5 9.4%。混交林群落的N、P富集率和利用系数均低于纯林的 ,而周转期则均大于纯林的。混交林群落的P吸收系数小于纯林的 ,而循环系数则高于纯林的 ,但其两者的N吸收系数和循环系数则相似。
杨玉盛陈光水谢锦升何宗明陈银秀黄荣珍
关键词:养分循环NP
不间伐栽培模式杉木人工林成熟规律研究被引量:9
1997年
以福建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改进的全林整体生长模型为基础的收获模型和现行经济参数,研究在不间伐栽培模式下不同地位指数级杉木人工林的数量成熟和经济成熟规律.结果表明,数量成熟龄随着地位指数和初植密度的增加而提前;初植密度对林分数量成熟时的平均材积生长量影响不大;内部收益率成熟龄随着地位指数的增加而提前;较稀初值密度(1500株/hm2)的林分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益.
何宗明林思祖洪伟林开敏吴载璋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造林间伐
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特征及机制的研究
杨玉盛邹双全俞新妥何宗明傅瑞树张其水马祥庆陈光水邱仁辉黄宝龙林开敏谢锦升丁应祥
对杉木林多代连栽地力衰退特征、机制及可持续经营模式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该研究树龄选择齐全,标准地可比性强,首次深入提示杉木多代连栽生长过程、营养元素循环、根际土壤肥力、细根培肥地力作用机制、系列营林...
关键词: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
21世纪福建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被引量:1
1996年
21世纪福建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谢国阳,林思祖,林开敏,何宗明福建人多地少,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在林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社会持续繁荣、农业、环境等及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福建林业建设成绩斐然,但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谢国阳林思祖林开敏何宗明
关键词:林业发展林业经济
杉木多代连栽地长期轮栽柳杉后凋落物的动态被引量:8
2006年
对杉木多代连栽地经柳杉长期轮栽后凋落物的组成及归还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林分的年凋落量是杉木多代连栽林的2.18倍,两树种凋落物年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不同,但杉木和柳杉年凋落物主要都来源于叶、枝和花果,其余的组分归还较少.柳杉林凋落物的归还模式为主峰出现在5月份和8月份,这两个月的凋落量占年凋落量的49.69%,可见,柳杉凋落物主要发生在5月和8月这两个月,而杉木则主要发生在8月份,仅8月份这1个月的凋落量就将近占年凋落量的一半.柳杉各月的凋落物中都以柳杉叶为多,但其他组分的归还顺序各月亦不完全一样,杉木亦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凋落物的季节归还模式亦不同:柳杉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呈现出夏季(35.13%)〉秋季(30.39%)〉春季(26.33%)〉冬季(7.57%),而杉木多代连栽林则呈现出秋季(53.06%)〉春季(24.07%)〉夏季(15.76%)〉冬季(6.48%).
陈爱玲林思祖何宗明陈元镇
关键词:柳杉凋落物
短期增温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解气候变暖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土壤增温方式,研究短期4年增温(4℃)对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增温对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影响不显著(P>0.05),增温和对照样地林下植被共有植物38科59属77种,其中增温样地37科53属65种,对照样地36科52属63种。短期增温使乔木盖度增加了22.61%,草本和灌木盖度分别降低4.97%和21.75%;增温使草本、灌木和乔木的高度分别降低21.64%、3.37%和5.59%。草本植物中的蕨类重要值排名在增温后呈下降趋势,乔木重要值呈上升趋势(P>0.05)。虽然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在增温后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温度增加均呈递减的趋势。因此,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对短期增温响应不敏感,增温使草本植物中的蕨类重要值下降,对植物多样性指数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这种响应并不敏感,预计长期增温将可能导致整个群落从草本向灌木和乔木方向演替。
籍烨陈仕东熊德成熊德成刘小飞胥超杨智杰
关键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亚热带森林
一种杉木装饰用波纹柱材培育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杉木装饰用波纹柱材培育装置及方法,包括包覆在杉木树干外周部的筒形套壳,所述筒形套壳外围套设有多个向内压紧筒形套壳的箍体,所述筒形套壳内侧面分布有凸起部;所述筒形套壳由若干根压条围合而成,所述压条长度方向与杉...
何宗明孟庆权范少辉郑仁华林开敏叶代全郑宏马祥庆黄金华林强
文献传递
闽东沿海6种相思冬季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动态被引量:3
2014年
以福建省长乐市大鹤国有防护林场的6种相思为对象,进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冬季日变化规律观测。结果显示:各相思树种黑暗中最大可变荧光强度(FV)均于午间及午后达到1 d中相对较大值;1 d内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和PSⅡ潜在活性,肯氏相思整体要高于其余5种相思,而厚荚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相对较低。结合其林分保存率可知,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卷荚相思在冬季较适应闽东沿海沙地生境。
官国栋周锦业林宇张勇丁国昌何宗明阮少宁李树斌林思祖
关键词:相思树种荧光参数
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6
2019年
为了探究添加生物炭对南方红壤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细菌丰度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添加不同生物炭对人工杉木林土壤环境中细菌群落进行培养和测定,同时挑选与土壤C、N循环相关的4种酶,分析4种酶与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细菌相对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总体使得土壤pH值,全磷、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有所提高,同时促进土壤-α-葡萄糖苷酶、土壤-β-葡萄糖苷酶及脲酶的活性,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不显著;由于生物炭制备原料不同,其自身性质和物质含量也存在差异,因此杉叶炭对土壤养分的提高量大于木屑炭,而木屑炭处理的土壤全碳含量高于杉叶炭;低添加量生物炭对参与碳循环的土壤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程度大于高添加量生物炭,而与氮循环有关的土壤脲酶活性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尤其3%BL600处理对土壤脲酶影响十分显著;向土壤添加杉叶炭能够提高土壤细菌丰度,而木屑炭降低了土壤细菌丰度,低温炭大于高温炭;添加生物炭对土壤pH值,全碳、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等具有直接影响,土壤组分和性质对不同细菌种群生活习性与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细菌存在密切的联系,细菌丰度的变化又会引起土壤酶活性的改变,因此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对添加生物炭的响应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胡华英殷丹阳曹升张虹周垂帆何宗明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细菌酶活性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