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 作品数:38 被引量:753 H指数:17 供职机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推荐管理措施情景下黄淮海地区旱地土壤固碳潜力模拟研究——以河南省获嘉县为例 被引量:7 2011年 农田土壤固碳不仅可以减缓气候变化,而且能够提高土壤质量。推荐管理措施,如少、免耕和秸秆还田等,具有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增加的巨大潜力。旱地占中国农田面积的70%以上,在固定大气CO2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黄淮海地区的一个旱地土壤肥力长期监测点数据并运用Century模型模拟了监测期间(1998~2007)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种基础管理措施情景和4种推荐管理措施情景并模拟了它们未来20年的固碳潜力。模拟结果表明,监测期间监测点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2.72 Mg.hm-2,年均增加0.27 Mg.hm-2。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模型验证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很好地模拟了监测点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各推荐管理措施均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其中50%秸秆还田是比少、免耕更有效的固碳措施,而少耕+50%秸秆还田的固碳潜力最大。因此,在黄淮海地区旱地推广实施推荐管理措施是促进农田土壤固碳的有效策略,有助于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王世航 史学正 赵永存 于东升 徐胜祥 辛景树 任意关键词:土壤有机碳 固碳潜力 旱地 黄淮海地区 基于GIS的区域土壤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39 2003年 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 ( GIS)在土壤资源管理上的应用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如功能上的缺陷 ;系统过于庞大复杂 ;缺少灵活性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 GIS已很难适应不断发展的土壤资源管理的需求 ,于是决策支持系统 ( DSS)就应运而生了 .该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 GIS的土壤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由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方法库及其管理系统及人机交互系统组成 .系统可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多种决策方案 ,且为不同层次的决策者服务 ,弥补了传统的 GIS和单一的 DSS的不足 . 周勇 田有国 任意 汪善勤 张海涛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资源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 基于G IS和模糊数学方法的多方案下农用土地多宜性评价 被引量:21 2005年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湖北省潜江市后湖农场流塘分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最大生产潜力和最高经济效益两种方案下的土地评价系统。系统中针对不同方案、不同作物分别确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分级标准,采用标准化函数的方法对分级标准及评价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GIS技术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并绘制土地多宜性评价专题图。结果表明:流塘分场的大部分地区在两种方案下多宜性均较好,该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客观可行。 于婧 周勇 周清波 任意关键词: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 不同碳氮比有机肥组合对低肥力土壤小麦生物量和部分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7 2011年 为了快速提高低肥力土壤肥力,以石麦15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在低肥力红壤和潮土上不同碳氮比有机肥组合对小麦生物量和部分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可以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且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比单施化肥效果更好,其中秸秆、猪粪与化肥配合使用对提高小麦产量与土壤养分作用最为明显,显著高于其它肥料组合。随着有机肥碳氮比的提高,提高小麦产量与改善土壤养分的作用逐渐变小。在潮土上,碳氮比为12.5∶1的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组合在提高小麦生物量方面,分别比碳氮比为25∶1、40∶1的肥料处理平均高24.2%、29.7%,在红壤上则分别为19.8%、21.2%,并且在增加土壤速效养分、脲酶活性、微生物量等地力方面的效果也比碳氮比为25∶1和40∶1的处理明显。 胡玮 李桂花 任意 马常宝 张淑香关键词:碳氮比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量碳 脲酶 基于GIS的后湖土壤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为了适应现代土壤资源管理的需求,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和规划土地,该研究选取江汉平原后湖农场为研究样区,探索计算机,GIS,DSS,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模型等高新技术集成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区域的土壤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任意关键词:GIS DSS 缓冲区分析 土壤资源管理 文献传递 长江中游农田土壤微量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3 2016年 为了更好地掌握长江中游土壤肥力状况,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41 943个土壤样品的微量养分(铁Fe、锰Mn、铜Cu、锌Zn、硼B)含量的分布特征和空间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土壤有效态Fe、Mn、Cu、Zn、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8.0、27.2、3.05、1.71、0.41 mg kg-1。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Fe、Mn均以江汉平原区较低,Zn以湖南省较低,Cu、B空间分布较为不均;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微量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Fe、Mn、Cu含量为缺乏或严重缺乏的面积比例分别降至0.1%、2.2%和0.1%,而Zn和B分别为30.8%和17.7%。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对土壤微量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微量养分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越来越突出,亟须根据土壤微量养分的分布特征进行分区管理。 张智 任意 鲁剑巍 郑磊 苗洁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关键词:微量养分 ARCGIS 农田土壤 长江中游 定量化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95 2003年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定量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依据;分析了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的量化表达方法,特别是空间统计分析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定量化土地评价中的应用。为可持续利用土地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上的借鉴。 周勇 田有国 任意 朱海燕关键词:指标体系 潮土区农田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18 2010年 自1986年起,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全国典型潮土区开展了耕地土壤的肥力动态监测,以了解潮土区耕地地力的动态变化趋势。1987~2006年的土壤肥力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潮土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有所增加,1987~1997年全国潮土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年均分别增加2.04%和2.59%;1998~2006年全国潮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分别增加0.62%,全氮含量年均降低0.39%;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年均增加0.77%~1.47%和1.61%~2.73%;土壤pH值降低0.28个单位,有酸化的趋势。随着潮土区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快速上升,说明可以适当降低磷、钾肥的施用量。 张金涛 卢昌艾 王金洲 单鹤翔 徐明岗 任意 田有国关键词:潮土 耕地地力 常规施肥条件下黑土磷盈亏及其有效磷的变化 被引量:25 2014年 监测和研究黑土磷素盈亏状况及有效磷演变规律,可为黑土肥力的培育、磷资源的持续利用与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研究了常规施肥条件下18个黑土监测点土壤磷盈亏情况及其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磷肥年平均用量为23.29~49.93 kg P·hm^-2,作物吸磷量年平均为21.54~45.52 kg P·hm^-2,年均当季土壤表观磷盈亏大小为-13.33~14.99 kg P·hm^-2。土壤磷盈亏不同导致其有效磷的变化不同,39%的监测点有效磷含量显著升高,年增加速率为0.68~5.10mg·kg^-1;50%的监测点有效磷呈持平状态;11%的监测点有效磷显著下降。经相关性分析,各监测点有效磷的变化量与土壤累积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每盈余100 kg P·hm^-2,有效磷可增加5.28 mg·kg^-1。磷肥施用量为36 kg P·hm^-2时土壤表观磷盈亏为零。因此,在有效磷水平为15~50 mg·kg^-1黑土上种植玉米,可将36 kg P·hm^-2作为推荐磷肥用量。 张丽 任意 展晓莹 张淑香关键词:常规施肥 黑土 有效磷 长期施肥对灌淤土养分状况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009年 探明灌淤土耕地在常规施肥下土壤养分状况变化及其与施肥关系,为灌淤土培肥及养分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阐明灌淤土4个代表性监测点常规施肥20年(1987-2006)来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与施肥量的关系。灌淤土长期耕作施肥20年后,土壤养分状况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磷养分含量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累计增加6.16 g/kg,年均增加0.32 g/kg,土壤全氮含量累计增加0.083g/kg,年均增加0.004 g/kg,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年均增量分别为1.98,3.9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呈现出下降趋势,平均累计减少63 mg/kg,年均减少3.3 mg/kg。灌淤土20年施肥监测结果表明,该土壤应采用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施肥方式,合理调整化学肥料施肥比例,适当控制磷肥用量,增加氮素和钾素肥料用量,达到施肥平衡,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培肥土壤的目的。 吕粉桃 田有国 徐明岗 卢昌艾 任意关键词:长期施肥 灌淤土 土壤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