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连政
- 作品数:62 被引量:424H指数:12
- 供职机构: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2010—2021年辽宁省本溪市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及早死概率趋势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0—2021年辽宁省本溪市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和早死概率变化趋势,为制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死亡数据来自本溪市全人群死因监测系统。采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等,采用人口学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进行死亡率差别分解分析。不同性别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用Joinpoint 4.9.1软件计算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10—2021年本溪市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为31.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87/10万。粗死亡及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21年慢阻肺粗死亡率为21.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76/10万。粗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6.34%,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慢阻肺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由2010年的0.78%下降至2021年的0.39%,慢阻肺早死概率由2010年的0.64%下降至2021年的0.25%,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6.02%、-8.34%,均P<0.05)。差别分解法结果显示,2010—2021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由22.03/10万上升至28.31/10万,人口因素使其增长,人口贡献率为592.20%;慢阻肺粗死亡率由17.41/10万上升至21.40/10万,人口因素使其增长,人口贡献率为2858.74%。结论2010—2021年本溪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慢阻肺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早死概率均呈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是导致粗死亡率上升而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老年人及男性居民是防治的重点人群。
- 阎佳宁于连政陈永刚佟爽安晓霞
- 关键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
- 辽宁省城乡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分析被引量:45
- 2019年
-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为辽宁省癌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2-4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辽宁省7个农村县和2个城区的1 70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国家下发的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率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利用SAS 8.2软件进行四格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1 566份有效问卷。调查人群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68.90%。城市(73.54%)高于农村(65.57%),女性(69.47%)高于男性(68.30%),年龄越大知晓率越低,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趋势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区为城市(OR=2.010)、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2.309)、职业为机关、事业单位(OR=1.662)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有利因素,职业为在校学生(OR=0.561)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的不利因素。结论辽宁省居民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平衡,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肿瘤防治宣传与教育。
- 佟爽阎佳宁尚德高秦怡于连政
- 关键词:癌症核心知识知晓率
- 营口市站前区成年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慢性病在营口市站前区成年居民中的流行特征,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适合该地区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2 156人,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面访的方法。结果人群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的现患率分别为35.67%、23.10%、9.74%、8.30%、6.8%,对自我体重、腰围、血压的知晓率均高于70%,血糖的知晓率低于40%。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特征知晓率为9.9%。结论超重、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是站前区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居民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应加强慢性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
- 王颖李宁刘洋于连政游弋
- 关键词:慢性病患病率知晓率
- 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9
- 2020年
- 目的了解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524、8016、2289、6428名。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及针对9种常见致癌因素(吸烟、饮酒、纤维类食物、饮食过烫腌制食品或嚼食槟榔、幽门螺杆菌、霉变食物、乙型肝炎感染、雌激素、锻炼)的预防意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预防意识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具备肿瘤预防意识者占77.4%,4类亚组人群分别为77.4%、79.9%、77.2%和74.5%。针对9种危险因素预防意识正确回答率为55.2%~9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和现患癌症患者、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共同生活家庭人口数≥3名者的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较高(P值均<0.05);男性、高年龄组(≥40岁)、企业人员/工人和公司职员等、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群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较低(P值均<0.05)。结论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癌症筛查干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共同生活家庭人口数和地区等与肿瘤预防意识健康素养有关联。
- 刘成成石春雷石菊芳毛阿燕黄慧瑶董佩白方舟陈韵思王德斌刘国祥廖先珍白亚娜孙晓杰任建松杨莉魏东华宋冰冰雷海科刘玉琴张永贞任思颖周金意王家林龚继勇于连政刘运泳朱琳郭兰伟王悠清贺宇彤娄培安蔡波孙校华吴寿岭齐啸张凯李霓徐望红邱五七代敏陈万青
- 关键词:肿瘤
- 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发现意识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城市早诊早治项目地区居民肿瘤早发现意识现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524、8016、2289、6428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人口、社会经济学指标、自我患癌风险评价、是否定期参加体检等信息,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近5年未定期体检者体检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中自评具有患病风险、不具有患病风险、不清楚者分别占27.54%、45.48%和26.98%;其中自评具有患癌风险者考虑体检的比例占79.84%。近5年参加定期体检、未定期体检者分别占65.43%和34.5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离婚人群、中部和东部的受访者的参加定期体检的意愿更为积极(P值均<0.05);2014年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3.9万元者、4.0万元~5.9万元者、职业人群、社区居民、现患癌症患者、自评无患癌风险人群及不清楚自己患癌风险者参加体检的意愿较低(P值均<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早诊早治项目地区居民肿瘤早发现意识较好;婚姻状况、家庭收入、人群分组、自我患病风险评价与近5年未定期参加体检者定期参加体检的意愿相关。
- 毛阿燕石菊芳邱五七刘成成董佩黄慧瑶王坤王德斌刘国祥廖先珍白亚娜孙晓杰任建松杨莉魏东华宋冰冰雷海科刘玉琴张永贞任思颖周金意王家林龚继勇于连政刘运泳朱琳郭兰伟王悠清贺宇彤娄培安蔡波孙校华吴寿岭齐啸张凯李霓代敏陈万青
- 关键词:肿瘤
- 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早诊断意识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分析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早诊断意识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524、8016、2289、6428名。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早诊断意识(假如自己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后是否去医院确诊、假如亲人或好朋友体检中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后是否会建议其及时确诊)等信息,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诊断意识的相关因素。结果假如自己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89.29%(28802名)对象选择进一步就医寻求确诊;假如亲人或好朋友体检查出异常结果的情况,89.55%(28886名)对象建议对方及时确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2014年家庭年总收入2.0万元以下、西部地区及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公司职员,2014年家庭年总收入4.0万元及以上者,东部和中部地区人群,更倾向于去医院进一步确诊;而无业人员和社区居民倾向于不去医院确诊(P值均<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的肿瘤早诊断意识整体较好,职业、家庭年总收入、地区和人群分组是早诊断意识的相关因素。
- 程萱董佩石菊芳邱五七刘成成王坤黄慧瑶白亚娜孙晓杰王德斌刘国祥廖先珍杨莉魏东华宋冰冰雷海科刘玉琴张永贞任思颖周金意王家林龚继勇于连政刘运泳朱琳郭兰伟王悠清贺宇彤娄培安蔡波孙校华吴寿岭齐啸张凯李霓任建松陈万青代敏毛阿燕
- 关键词:肿瘤
- 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及其人口学、社会学等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257名研究对象,其中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524、8016、2289、6428名。调查问卷收集个人信息、肿瘤早治疗态度及影响其态度的原因等信息。比较不同组别早治疗态度构成比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肿瘤早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假设本人被确诊为癌前病变/癌症,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选择积极治疗者分别占89.97%、91.84%、93.00%和91.52%(P<0.001);假设直系亲属被确诊为癌前病变/癌症,4组人群选择鼓励亲属早期治疗者分别占91.96%、91.94%、92.44%、91.55%(P<0.001)。公司职员、家庭年收入4万元及以上者、其他3个亚组人群选择积极治疗意愿相对较高(P<0.05);男性、丧偶、无业人员、中西部地区的受访者积极治疗的意愿较低(P<0.05)。结论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较高;婚姻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区域是居民肿瘤早治疗意识的影响因素。
- 李慧超王坤袁延楠毛阿燕刘成成刘硕杨雷黄慧瑶董佩王德斌刘国祥廖先珍白亚娜孙晓杰任建松杨莉魏东华宋冰冰雷海科刘玉琴张永贞任思颖周金意王家林龚继勇于连政刘运泳朱琳郭兰伟王悠清贺宇彤娄培安蔡波孙校华吴寿岭齐啸张凯李霓代敏陈万青王宁邱五七石菊芳
- 关键词:肿瘤
- 2015—2017年中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4
- 2020年
-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现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5—2017年以2015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的16个项目省份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及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年龄≥18岁、能够理解调查程序的居民纳入研究。共纳入32257名研究对象,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及职业人群分别有15524、8016、2289、6428名。对肿瘤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治知识需求等态度和意识方面的健康素养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不同人群健康素养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城市居民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56.97%;社区居民、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55.01%、59.08%、61.99%、57.31%(P<0.001)。与≤39岁人群、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已婚、东部地区、自评无患癌风险人群相比,50~69岁、其他职业、非在婚、中西部地区、患癌风险自评不清楚者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较低(P<0.05);与男性、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及社区居民相比,女性、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癌症风险评估/筛查干预人群、现患癌症患者和职业人群的肿瘤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均较高(P<0.05)。结论我国城市居民肿瘤防治意识角度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但仍有可提升空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婚姻状况、患癌风险自评、人群分类等是肿瘤防治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男性、50~69岁、低文化程度、中西部地区、不清楚患癌风险、无特定环境接触肿瘤防治知识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人群是肿瘤防治健康素养应重点干预的人群。
- 董佩石菊芳邱五七刘成成王坤黄慧瑶王德斌刘国祥廖先珍白亚娜孙晓杰任建松杨莉魏东华宋冰冰雷海科刘玉琴张永贞任思颖周金意王家林龚继勇于连政刘运泳朱琳郭兰伟王悠清贺宇彤娄培安蔡波孙校华吴寿岭齐啸张凯李霓代敏陈万青毛阿燕赫捷
- 关键词:肿瘤
- 辽宁省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辽宁省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辽宁省制定COPD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4个监测点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肺功能检查。应用SPSS 27.0软件,采用复杂抽样和加权率的估计方法分析COPD患病率,应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Rao-Scottχ^(2)检验以及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COPD患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2110名研究对象中COPD患者283人,COPD调整患病率为14.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与40~49岁相比,OR_(60~69岁)=4.682,95%CI:2.540~8.630、OR≥70岁=6.974,95%CI:3.603~13.499)、吸烟情况(与从不吸烟相比,OR_(现在吸烟)=2.826,95%CI:1.858~4.300、OR_(既往吸烟)=3.377,95%CI:2.457~4.641)、个人呼吸系统疾病史(OR=3.115,95%CI:2.250~4.313)、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OR=1.868,95%CI:1.384~2.522)与辽宁省40岁及以上居民COPD患病高风险相关;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440,95%CI:0.227~0.890)、职业为技术人员(OR=0.258,95%CI:0.107~0.621)和离退休人员(OR=0.631,95%CI:0.417~0.956)、超重(OR=0.698,95%CI:0.510~0.955)与肥胖(OR=0.663,95%CI:0.448~0.983)与COPD患病低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辽宁省40岁及以上居民COPD患病率较高,应重视健康宣传教育,特别加强吸烟、高龄、低文化程度、有个人及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低体质指数居民的COPD防控。
- 张国栋阎佳宁佟爽于连政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影响因素
- “健康日本21”中关于人生各阶段健康问题的论述
- 2002年
- 刘扬刘毅于连政孙炜喻道军潘国伟
- 关键词: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