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玉斌

作品数:6 被引量:255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气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暴雨
  • 4篇台风
  • 4篇暴雨过程
  • 2篇台风暴雨
  • 1篇增幅
  • 1篇盛夏
  • 1篇台风暴雨过程
  • 1篇凝结潜热
  • 1篇潜热
  • 1篇位涡
  • 1篇涡散场
  • 1篇相互作用
  • 1篇冷空气
  • 1篇非地转湿Q矢...
  • 1篇非线性
  • 1篇暴雨系统
  • 1篇暴雨增幅
  • 1篇北上台风

机构

  • 6篇北京气象学院

作者

  • 6篇姚秀萍
  • 6篇于玉斌

传媒

  • 2篇气象学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年份

  • 2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华北盛夏台风低压暴雨的能量分析被引量:6
1999年
利用辐散风和旋转风动能平衡方程,分析了1996年8月3日至5日由浙江沿海登陆北上的台风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暴雨过程.计算并分析了暴雨增幅时台风低压扰动区域内平均的动能收支和转换特征,揭示了台风低压维持的机制及其与外围暴雨增幅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可供制作北上台风及其暴雨预报时参考。
于玉斌姚秀萍
关键词:台风暴雨增幅
“96.8”暴雨过程中不同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被引量:7
1998年
利用动能方程计算了天气尺度、次天气尺度的动能以及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动能,分析了“96.8”暴雨过程强降水时段的主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在暴雨系统中,存在着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天气尺度动能减小,次天气尺度动能增加,即对于次天气尺度系统而言,天气尺度系统是一个动能源;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天气尺度系统把动能传递给次天气尺度系统,使暴雨系统得以发展。
姚秀萍于玉斌
关键词:暴雨系统非线性相互作用暴雨
北上台风暴雨过程涡散场的能量收支和转换特征被引量:11
1999年
利用辐散风和旋转风的动能收支方程,对北方一次北上台风倒槽暴雨过程暴雨区内的涡散场能量收支和转换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暴雨区内动能的增加是暴雨增幅的一个主要原因。暴雨发展时,就旋转风动能( K R) 而言,旋转风动能通量( H F R) 辐合是主要能源,而旋转风的动能产生项( G R) 是主要能汇;就辐散风动能( K D) 而言,辐散风的动能产生项( G D) 是主要能源,辐散风动能通量( H F D) 辐散是主要能汇;总动能水平通量( H F) 提供的辐合主要表现于对流层中、低层,这就使得低层辐合加强,上升运动加强,有利于暴雨的增幅。在暴雨过程中次网格尺度效应由能源转变为能汇,在暴雨发展之时能汇减小;能量的转换项 C( K D, K R)总为正值,在转换项中,地转效应项的贡献很大。说明暴雨过程能量均由 K D 向 K R 转换,也就是说有效位能经 K D 向 K R 转换, 充分说明了在整个暴雨过程中, 尽管辐散风动能变化( K D/t) 很小,但是它在其中充当“桥梁”作用, C( K D, K R) 在暴雨发展时达到最大,此时能量转换最为旺盛;对流层低层辐散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的转换是暴雨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此次暴雨过程,在暴雨区内表现为斜压?
于玉斌姚秀萍
关键词:台风涡散场
“96.8”暴雨过程的尺度分离动能方程的诊断被引量:16
1999年
用尺度分离的动能平衡方程,对1996年8月3~5日华北地区台风暴雨过程雨区内的动能制造和转换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动能在暴雨发展过程逐渐减小,动能转换项也是逐渐减小的.暴雨发生前,尺度相互作用制造项GKMS起最重要的作用,大尺度动能制造项次之,中尺度动能制造项消耗少量的动能;暴雨发生时,尺度相互作用和天气尺度运动仍制造动能,只是比发生前明显减少,中尺度运动由消耗动能转变为制造动能,动能转换主要来源于低层且数值明显减少;暴雨发生后,动能制造项数值仍为正,此时天气尺度动能制造最重要,但数值比前两阶段小,动能的转换主要出现于高层.可见,此次暴雨过程总动能的制造项一直为正,主要出现于高层,只是其制造量逐渐减小;动能转换是从低层向高层进行的,水平转换项起主要作用,是一种尺度减小的动能转换过程.
于玉斌姚秀萍
关键词:暴雨暴雨过程
非地转湿Q矢量及其在华北特大台风暴雨中的应用被引量:107
2000年
在非地转 Q矢量的基础上 ,考虑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非绝热加热作用 ,引入非地转湿 Q矢量的概念 ,并推导出其表达式以及用非地转湿 Q矢量散度为唯一强迫项所表示的非地转ω方程。同时 ,用非地转湿 Q矢量分析方法诊断了由北上台风倒槽引起的一次华北特大暴雨过程 ;结果表明 ,非地转湿 Q矢量能较清楚地揭示暴雨过程系统的演变 ;通过比较非地转湿 Q矢量、垂直速度和不考虑“湿”过程的“干”Q矢量散度与暴雨落区的配置关系 ,结果发现 ,非地转湿 Q矢量与降水落区存在最佳的对应关系 ,非地转湿 Q矢量散度负值区能较好地预报出未来 6h的降水落区 ,而且其中心数值的大小与未来 6h降水的强度存在正相关的对应关系 ,从而说明非地转湿 Q矢量对于暴雨天气系统诊断和预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 ,其散度负值区可以作为未来 6h降水落区预报的重要指标 。
姚秀萍于玉斌
关键词:非地转湿Q矢量凝结潜热台风暴雨
对华北一次特大台风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被引量:124
2000年
通过对 960 8号台风低压及其外围暴雨位涡和等熵面上物理量场的分析 ,揭示了台风低压北上诱发暴雨过程的位涡场的结构及冷空气对暴雨增幅的作用 ,给出此次暴雨增幅过程的图像。分析表明 :对流层低层中高纬度冷空气 (高位涡 )扩散南下在台风低压环流区附近的“侵入”作用是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等熵面位涡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中高纬地区冷空气的活动状况 ;对流层高层或平流层低层高位涡的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使得暴雨增幅。分析也发现 :特大暴雨落区位于低层等熵面位涡高值区的东北侧 ,与中低层位涡斜压部分最大负值区相对应 ,并且随着位涡斜压部分负值中心强度的增强而增幅 ,这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于玉斌姚秀萍
关键词:台风暴雨增幅位涡冷空气暴雨过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