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志海

作品数:30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影像
  • 7篇原发性
  • 7篇磁共振
  • 6篇影像学
  • 6篇成像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影像学表现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介入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CT
  • 3篇血栓
  • 3篇植入
  • 3篇下肢
  • 3篇腺癌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机构

  • 27篇宁波大学医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宁波市妇女儿...

作者

  • 27篇于志海
  • 19篇涂灿
  • 16篇王海涛
  • 16篇汪建华
  • 13篇邓生德
  • 13篇王玉涛
  • 12篇于亮
  • 10篇江凯
  • 3篇徐裕
  • 2篇王鹏
  • 2篇田建明
  • 2篇王蓼
  • 2篇周成伟
  • 2篇张霞萍
  • 2篇左长京
  • 2篇王珊珊
  • 2篇俞武良
  • 2篇卢斌
  • 2篇廖海波
  • 1篇张喜久

传媒

  • 4篇介入放射学杂...
  • 4篇现代实用医学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13浙江...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介入治疗原发肝癌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需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入选本研究,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根据患者体重、病情等临床资料按照配对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39例,均行介入治疗,其中,对照组灌注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灌注奥沙利铂及表柔比星,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24例(61.5%),部分缓解11例(28.2%),总有效率35例(89.7%)明显高于对照组25例(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FP水平(14 397±5 463)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2 974±5 673)ng/ml,与治疗前(23 147±5 793)ng/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4例(35.9%),与对照组不良反应15例(3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5,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表柔比星介入治疗原发肝癌效果较佳,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于志海成科王海涛
关键词:奥沙利铂表柔比星原发肝癌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阴道大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阴道大出血中的操作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100例妇科恶性肿瘤大出血患者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介入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和对实体瘤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再出血率、短期病死率(2%、4%)均低于对照组(26%、20%)(P〈0.05)。按实体瘤治疗效果标准(RECIST)经秩和检验,组间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处理妇科恶性肿瘤大出血止血确切,能降低再出血率和短期病死率,提高远期疗效。
于志海
关键词:生殖器肿瘤女(雌)性子宫出血化学栓塞
256层螺旋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256层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各期均采用自动管电流选择(ACS)扫描模式。将图像传至在工作站后各期均行MPR,并应用多窗宽、窗位技术观察分析图像。结果单发40例,多发10例,病灶大部分位于甲状腺表浅部位,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界不清楚;合并钙化26例,其中细颗粒钙化14例,粗大结节状钙化7例,混合性钙化1例,不完整蛋壳样钙化4例,桑椹状钙化1例,4例周围有晕环征,10例显示破边征;绝大部分强化幅度未超过正常甲状腺组织,岛样强化6枚,渐进性填充36枚;27例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25例Ⅵ区有淋巴结转移,增强后淋巴结强化明显,囊性变6例,合并壁结节4例,5例内见细颗粒状钙化。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 ACS扫描模式能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质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有一定的特点,多方位、多窗宽、多窗位观察图像能更好地发现、评价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及其对周围结构的侵犯、粘连。
涂灿汪建华邓生德于志海王海涛于亮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髓DTI。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将CSM患者分A、B、C3组,A组17例(单纯硬膜囊受压);B组23例(颈髓受压,信号正常);C组10例(颈髓受压,T_2高信号)。分析4组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值(FA)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C_(2/3)、C_3/C_4、C_4/C_5、C_5/C_6、C_6/C_7)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ADC值为0.875±0.123,FA值为0.723±0.078;对照组与A组比较,ADC值、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B、C组及A、B、C组间比较,ADC值、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
涂灿汪建华廖海波江凯于志海王海涛吴盛赞于亮卢斌俞武良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磁共振成像弥散
乳腺癌的MRI影像特征与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MRI影像特征与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单发乳腺癌50例,术前均行乳腺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所有病例的ER、PR、HER-2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0个乳腺癌灶中,癌肿不规则形态、毛刺状边缘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毛刺状边缘与HER-2阴性表达呈正相关,早期环形强化与ER、PR阴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的MRI增强表现与乳腺癌生物学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于亮涂灿江凯陈秉列王玉涛王海涛于志海刘亭邓生德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磁共振成像
钡餐透视和螺旋CT对食管癌术前的综合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钡餐透视和螺旋CT对食管癌术前综合评价的价值。方法总结31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并与术前钡餐透视、螺旋CT的影像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31例中,Ⅱ期22例,均切除;Ⅲ期6例,3例切除,3例未切除;Ⅳ期3例,1例切除,2例未切除。结论钡餐透视能反映食管癌部位整体表现及官腔内病变情况,螺旋CT检查能明确肿瘤外侵和转移的情况。
于志海江凯王蓼涂灿
关键词:食管癌螺旋CT钡餐透视
TIPS途径应用AngioJet治疗急性弥漫性门静脉血栓形成9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途径应用 AngioJet 治疗急性弥漫性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8 月至 2018 年 4 月 TIPS 途径应用 AngioJet 治疗的 9 例急性弥漫性 PVT 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观察评估患者术后即时和术后 6 个月门静脉系统主干血栓清除程度及术后 6 个月 TIPS 支架通畅率。结果 9 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即时门静脉系统主干血栓清除Ⅱ级 6 例(6/9),Ⅲ级 3 例(3/9);术后 6 个月门静脉系统主干血栓清除Ⅱ级 3 例(3/9),Ⅲ级 6例(6/9), TIPS 支架通畅率 100%,1 例患者出现肝性脑病。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肠坏死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TIPS 途径应用 AngioJet 治疗弥漫性急性 PVT 具有良好的清除血栓和缓解症状的近期效果,中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
王海涛于志海涂灿陆彬马霁波许文翼王珊珊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
介入治疗孤立性腹腔干夹层4例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孤立性腹腔干夹层(IDC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IDCA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孙捷等IDCA分型,Ⅱa型2例,Ⅲb型2例,均因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接受介入治疗。2例Ⅱa型患者于腹腔干植入裸支架或覆膜支架1枚,2例Ⅲb型患者于腹腔干及分支内植入覆膜支架和裸支架各1枚。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3 d,口服氯吡格雷。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1周腹痛症状消失,未发生围手术期出血、感染、夹层破裂等并发症。随访6~27个月,4例腹痛症状均未复发,支架均通畅;1例支架移位,3例支架位置良好。结论支架植入术治疗IDCA安全有效。对低风险IDCA患者首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宜选择介入治疗。
李好鹏于志海王海涛涂灿陆彬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腹腔干影像学特征支架植入术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MSCT表现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MS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穿刺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MSCT表现。6例均行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观察其MSCT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例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4例血浆乳酸脱氢酶升高。共9个病灶,其中3例单侧,3例双侧。肿瘤最大径3~12 cm,平均(5.9±3.0)cm。病灶呈椭圆形8个,结节融合状1个,长轴与肾上腺方向一致。CT平扫表现为肾上腺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4个,轻度不均匀5个,增强后病灶均呈延迟轻中度强化。结论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CT发现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均质或稍不均质肿块,增强后呈延迟轻中度强化,不伴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尤其是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和(或)血浆乳酸脱氢酶升高时,应考虑到肾上腺原发性淋巴瘤的可能。
涂灿汪建华邓生德王玉涛于志海于亮
关键词: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CT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MSCT表现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PTMC的MSCT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 30例单发,10例多发,共50枚瘤灶,CT显示47枚。42枚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33枚位于腺叶表浅部位,45枚平扫呈均匀低密度,6枚突破包膜,19枚瘤灶发生钙化,其中细颗粒钙化9枚;增强后瘤灶强化幅度均未超过同层面甲状腺组织强化程度,40枚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延迟期呈等或稍低密度,瘤灶变小。19例淋巴结转移,Ⅵ区均出现淋巴结。结论当甲状腺腺叶表浅部位出现单发、均匀、低密度伴内部细颗粒钙化及渐进性填充强化时,应当高度警惕PTMC;若合并突破包膜或出现Ⅵ区淋巴结,则可诊断PTMC。延迟期扫描可以更好地反映瘤灶的强化特征。
涂灿邓生德于志海张喜久于亮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