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培宁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湍流
  • 2篇湍流边界层
  • 2篇相干结构
  • 2篇边界层
  • 2篇层析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压降
  • 1篇扫掠
  • 1篇湿气
  • 1篇天然气
  • 1篇湍流相干结构
  • 1篇凝析天然气
  • 1篇气含率
  • 1篇气液两相流
  • 1篇文丘里
  • 1篇粒子图像测速
  • 1篇力学模型
  • 1篇两相流
  • 1篇流量计
  • 1篇流量计算

机构

  • 5篇天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篇于培宁
  • 2篇徐英
  • 2篇姜楠
  • 2篇管新蕾
  • 1篇张涛
  • 1篇孙立军
  • 1篇袁超
  • 1篇李振林
  • 1篇杨旭
  • 1篇刘刚
  • 1篇龙征海
  • 1篇秦自耕
  • 1篇张强
  • 1篇巴玺立
  • 1篇张涛
  • 1篇李静
  • 1篇魏靖

传媒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力学学报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凝析天然气多参数动态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
徐英张涛张强龙征海袁超刘刚孙立军于培宁李振林杨旭
主要应用领域:石油天然气。“凝析天然气多参数动态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依托教育部985与211项目经费建设的天津大学流量实验室平台,先后受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旨在解决“陆地...
关键词:
关键词:凝析天然气计量分离器流量计算机
雷诺应力各向异性涡黏模型的层析TRPIV测量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层析TRPIV测量水洞中平板湍流边界层3D-3C速度场的高分辨率时间序列数据库.提出了空间局部平均多尺度速度结构函数的新概念,描述湍流多尺度涡结构的空间拉伸、压缩、剪切变形和旋转.用空间局部平均多尺度速度结构函数对湍流脉动速度进行了空间多尺度分解.用空间流向局部平均多尺度速度结构函数,根据湍流多尺度涡结构在流向的拉伸和压缩物理特征,提出了新的湍流相干结构条件采样方法,检测并提取了层析TRPIV数据中相干结构"喷射"和"扫掠"事件中的脉动速度、平均速度变形率、雷诺应力等物理量的空间拓扑形态.通过研究平均速度变形率各分量与雷诺应力各分量之间的空间相位差异,肯定了壁湍流相干结构雷诺应力各向异性复涡黏模型的合理性.
姜楠管新蕾于培宁
关键词:壁湍流相干结构雷诺应力
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空间拓扑形态的层析TRPIV测量被引量:10
2012年
用层析TRPIV(time-resolved paticle image velocimetry)技术精细测量了水洞中平板湍流边界层三分量速度的时空序列信号,提出了空间局部平均多尺度速度结构函数的新概念描述湍流多尺度涡结构的空间拉伸、压缩、剪切变形和旋转.用空间局部平均多尺度速度结构函数对湍流脉动速度进行了空间多尺度分解.用空间局部平均多尺度速度结构函数的新概念,根据湍流多尺度涡结构在空间流向的拉伸和压缩特征,提出了新的湍流相干结构条件采样方法,检测并提取了层析TRPIV数据中相干结构的"喷射"和"扫掠"事件中的速度、涡量等物理量的空间拓扑形态.发现在喷射和扫掠事件中均存在一对反向旋转的准流向"马蹄形"涡结构.
姜楠于培宁管新蕾
关键词: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扫掠
波形壁面湍流边界层复涡黏模型的PIV测量研究
本文采用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湍流实验测量技术--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RPIV),在波形壁面边界条件下,研究湍流边界层由于波形壁面的强制作用,湍流的各统计平均量在非平衡状态下的空间分布以及雷诺应力与平均速度变形率...
于培宁
关键词:粒子图像测速
基于截面气含率的文丘里湿气压降模型被引量:7
2014年
运用两相流理论对湿气中的气相与液相流动进行分析,在分层流与环雾状流的条件下推导了两相流通过水平标准文丘里流量计的理论模型。通过分别考虑截面气含率、相间摩擦以及液滴夹带等因素,在文丘里轴向对湿气流动中的气相动量方程进行求解。通过对水平直管中的截面气含率公式进行修正,建立了适用于收缩管道的截面气含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湿气流经标准文丘里时其两个取压孔之间的轴向静压分布。实验证实,使用修正后的截面气含率公式将使模型对文丘里压降的预测准确度明显提升,其相对误差在15%以内。该模型以湿气两相流在水平文丘里中的流动形态为依据,具有较充分的物理背景,而且在推导过程中较少依赖特定实验装置与数据,为建立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文丘里湿气计量模型奠定了基础。
于培宁徐英张涛魏靖巴玺立李静秦自耕
关键词:气液两相流文丘里气含率压降动力学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