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介江

作品数:32 被引量:452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变质
  • 10篇岩石
  • 9篇变质作用
  • 8篇年代学
  • 6篇古生代
  • 5篇定年
  • 5篇锆石
  • 4篇低级变质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质
  • 4篇岩石学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极低级变质作...
  • 3篇地质年代
  • 3篇地质年代学
  • 3篇东天山
  • 3篇岩石成因
  • 3篇伊利石

机构

  • 32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辽宁地质工程...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黑龙江省地质...

作者

  • 32篇于介江
  • 7篇许文良
  • 6篇葛文春
  • 6篇王枫
  • 5篇胡大千
  • 5篇李才
  • 4篇董永胜
  • 4篇高福红
  • 4篇张彦龙
  • 4篇翟庆国
  • 3篇唐杰
  • 3篇侯雪刚
  • 3篇黄小鹏
  • 3篇张元厚
  • 3篇柳佳成
  • 2篇徐美君
  • 2篇杨浩
  • 2篇马志红
  • 2篇陈文
  • 2篇李宇

传媒

  • 8篇吉林大学学报...
  • 6篇岩石学报
  • 3篇世界地质
  • 2篇地质通报
  • 2篇2013年全...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矿产勘查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5
  • 6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东北部街津口—抚远地区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报导了黑龙江省东北部街津口-抚远地区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以限定该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属性。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多呈自形一半自形晶,振荡环带发育,Th/u值主要为0.31~1.23,指示其岩浆成因。对岩浆锆石的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闪长斑岩均形成于晚白垩世(90.2~94.8Ma),而非前人认为的晚印支期。结合研究区及其邻区同时代火成岩的组合特征和古太平洋板块的构造演化历史,认为黑龙江省东北部街津口一抚远地区晚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俯冲的构造背景,该期岩浆事件标志着古太平洋板块正向俯冲作用的开始。
于介江柳佳成张嘉惠葛文春侯雪刚
关键词:花岗闪长斑岩地质意义
兴蒙造山带东南缘黄松群中压型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岩石学、矿物学和年代学证据被引量:9
2015年
本文报道了兴蒙造山带东南缘黄松群代表性岩石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成分和黑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以确定它们的变质作用类型、变质温压条件、变质时代及其构造意义。岩相学研究表明黄松群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等代表性岩石以及不同类型的糜棱岩所组成。前者往往呈规模较小的面状分布,反映了主期区域动热变质作用,后者主要呈条带状分布,反映了后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的叠加与改造。此外,在与侵入体接触处产出的红柱石角岩反映了局部接触变质作用的存在。对黄松群代表性岩石的温压条件计算结果表明,该群主期变质作用的温压范围分别为525~597℃和5.8~7.5kb,地热梯度集中在21~27℃/km,揭示出黄松群中压型(绿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存在。对含石榴二云斜长片岩中黑云母40Ar/39Ar定年结果为239.22±3.02Ma,而黑云母糜棱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定年结果为193.91±2.16Ma,结合黑云母的封闭温度和研究区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认为前者反映黄松群中压型变质作用的时代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而后者反映黄松群经历的后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结合区域上同时代变质作用、岩浆作用以及沉积建造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黄松群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中压型变质作用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关,该期变质作用标志着古亚洲洋东段的最终闭合已经完成。
于介江许文良高福红王枫柳佳成郝文丽
关键词:岩石学矿物学
黑龙江省东部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火成岩组合与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被引量:93
2012年
黑龙江省东部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演化历史以及古亚洲洋构造体系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叠加与转化一直是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依据该区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岩石组合研究,结合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成果,讨论了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演化历史以及两大构造体系叠加与转化的时间。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可划分成8期:早奥陶世(485Ma)、晚奥陶世(450Ma)、中志留世(425Ma)、中泥盆世(386Ma)、早二叠世(291Ma)、中二叠世(268 Ma)、晚三叠世(201~228 Ma)以及早侏罗世(184 Ma)。早奥陶世—中志留世,岩浆作用主要分布在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的东缘,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主要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显示活动陆缘—碰撞的构造演化历史,揭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于中志留世(425Ma)已经拼合在一起,这也得到了早泥盆世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的支持。中泥盆世,火山作用分布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上,前者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后者为A型流纹岩,它们共同揭示该区处于一种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早二叠世,佳木斯地块东缘发育一套钙碱性火山岩组合,揭示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存在,而同期的张广才岭地区则发育一套典型的双峰式火成岩组合,揭示了陆内伸展环境的存在。中二叠世,同碰撞型火山岩分布于佳木斯地块东缘及东南缘,其形成可能与佳木斯地块和兴凯地块的碰撞拼合有关。晚三叠世,张广才岭地区存在的双峰式火山岩和敦—密断裂东南区发育的A型流纹岩均显示陆内的伸展环境,其形成应与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后的伸展环境相联系。此外,结合牡丹江断裂两侧均发育中—晚二叠世花岗岩以及佳木斯地块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许文良王枫孟恩高福红裴福萍于介江唐杰
关键词: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
黑龙江省上古生界伊利石的成因标志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XRD技术,对黑龙江省上古生界泥质岩石中伊利石结晶度、多型和b值进行了测定,以揭示该区晚古生代极低级变质作用特征。测定结果表明,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主要变化于0.31~0.77°Δ2θ,伊利石(白云母)b值主要变化于8.983~9.011,伊利石(白云母)多型为1Md型、1Md+2M1混合型和2M1型。上述伊利石矿物学参数揭示出,该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主体属于中—低压相晚期成岩带-低级近变质带范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伊利石b值和伊利石结晶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随伊利石b值的逐渐增大(压力升高),伊利石结晶度逐渐减小(温度升高),暗示伊利石形成于一种正常的与埋深有关的成岩-变质环境,继而揭示出该区上古生界的成岩作用与变质作用是一个统一的连续过程而不是两个相互无关的地质事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内蒙、吉林等地伊利石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东北地区上古生界并未遭受大规模的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局部出现的某些绿片岩相(或更高级别)的变质岩应是动力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的产物。
于介江胡大千张嘉惠
关键词:伊利石结晶度极低级变质作用矿物学上古生界
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变质作用的时空演化
<正>本文所指的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是包括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结合带在内的羌南-冈底斯-喜马拉雅地区。近年来在该区的变质地质学研究成果特别是1:25万区调获得的大量有关变质岩与变质作用资料,为反演其地壳的时空演化过程提供了良...
董永胜于介江李才王立全
文献传递
佳木斯地块东北缘早二叠世六连岩体的岩浆混合成因: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40
2013年
本文报道了佳木斯地块东北缘六连岩体中主岩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资料,以确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属性。主岩花岗闪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中角闪辉长岩分别获得了284Ma和278Ma的成岩年龄,表明六连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而非前人认为的晚印支期。包体具有岩浆结构,部分包体存在塑性流变特征,包体中可见淬冷边、反向脉和针状磷灰石,包体和主岩中均发育矿物异常共生或不平衡结构,结合主岩和包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判定六连岩体为早二叠世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揭示出,六连岩体中主岩和包体的原始岩浆分别起源于新元古代增生的深部陆壳基性火成岩和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的部分熔融。结合同时代火成岩组合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佳木斯地块东北缘早二叠世六连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与佳木斯地块东侧古洋板块的西向俯冲作用有关。
于介江侯雪刚葛文春张彦龙柳佳成
关键词:岩浆混合作用
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带阿奇山南部雅满苏组火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7
2018年
东天山觉罗塔格带阿奇山南部雅满苏组火山岩的岩石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阿奇山南部雅满苏组火山岩主要由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相应成分的火山碎屑岩组成,夹少量玄武岩。流纹岩和安山岩中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晶,振荡环带发育,Th/U比值为0.44~1.53,指示岩浆成因。定年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早石炭末—晚石炭初(318.6~324.4 Ma)。阿奇山南部雅满苏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为:酸性火山岩为中钾钙碱性系列,中基性火山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配分模式均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为2.91~9.92);强烈富集Rb、Ba、K、La、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87)Sr/^(86)Sr)_i值为0.704 01~0.706 36,ε_(Nd)(t)值主要为4.14~7.21。研究结果表明,中基性火山岩的岩浆源区主要为受俯冲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而酸性火山岩则源于年轻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阿奇山南部雅满苏组早石炭世末—晚石炭初火山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与古亚洲洋板块向中天山地块之下的俯冲作用有关。
崔策于介江杨万志张元厚崔亚川于介禄
关键词: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
延边海沟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激光探针^(40)Ar/^(39)Ar测年与成矿背景被引量:15
2010年
海沟金矿为一大型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床,长期以来其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致使矿床成因研究受到较大影响,成矿预测等方面研究进展缓慢。采用石英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激光探针定年法对该金矿床进行了精细的年代学测定,获得主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的40Ar/39Ar正、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0±20)Ma和(172±16)Ma,MS WD分别为0.31和0.35,40Ar/36Ar比值分别为298±4和299±4;进一步剔除接近大气的成分点和过剩氩高的成分点,计算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70±38)Ma(40Ar/36ArInt.=299±10)和(165±52)Ma(40Ar/36ArInt.=303±23)。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海沟金矿床主成矿期发生在早侏罗世晚期,成矿作用与中生代库拉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特别是由此引发的华北板块东缘与兴蒙造山带东段的强烈拼贴并诱发的岩石圈加厚、减薄作用密切相关。
于介江郭佳崔培龙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辽南海城斜长角闪岩原岩的形成时代:锆石LA-ICP-MS U-Pb定年证据被引量:23
2007年
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方法,对辽南海城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年代学测定。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其内部结构均匀,呈条纹状均匀吸收,具有典型的基性岩中锆石的特点,结合其高的Th/U比值(0.55~4.34),表明了岩浆成因的特点。16颗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207Pb/,^206Pb年龄为2001~2159Ma,16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059±22)Ma。这一结果表明,辽南海城斜长角闪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区域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新资料表明,海城地区斜长角闪岩与吉南和辽南、胶北地区的火山岩和花岗质岩石共同构成了古元古代双峰式的火成岩岩石组合,暗示古元古代辽南地区强烈伸展环境的存在。
于介江杨德彬冯虹兰翔
关键词:斜长角闪岩锆石
变质岩实践教学数据库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为适应现代地学教学改革要求,建立了变质岩实践教学数据库。该数据库以吉林省通化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岩为基础,应用的是Authorware软件,该数据库由29个子数据库和若干基本文件组成,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掌握和易于操作等特点,是地学专业高年级教学实习的重要内容。
王玉芬计桂霞于介江李宝毅
关键词:变质岩实践教学数据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