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学良

作品数:89 被引量:355H指数:6
供职机构:香港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经济管理
  • 17篇政治法律
  • 14篇文化科学
  • 6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社会
  • 4篇政治
  • 3篇政府
  • 3篇政治经济
  • 3篇政治经济学
  • 3篇执政
  • 3篇执政能力
  • 3篇中国模式
  • 3篇经济学
  • 3篇公民
  • 3篇高校
  • 2篇大学理念
  • 2篇大转型
  • 2篇邓小平
  • 2篇学理
  • 2篇学术
  • 2篇招生
  • 2篇政治家
  • 2篇制度化
  • 2篇中国经济

机构

  • 59篇香港科技大学
  • 13篇哈佛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经济改革...

作者

  • 63篇丁学良
  • 1篇王小鲁
  • 1篇张春田

传媒

  • 9篇董事会
  • 8篇同舟共进
  • 4篇商界(评论)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财经文摘
  • 2篇经济社会体制...
  • 2篇社会学家茶座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国际经济评论
  • 1篇当代贵州
  • 1篇新华月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中国改革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学习之友
  • 1篇中国企业家
  • 1篇中国中小企业
  • 1篇青年记者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3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89
  • 1篇1988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权不是腐败被引量:1
2009年
在通俗的理解中,特权和腐败总是连在一起。其实不然。从观念上区分开两者,至少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比较客观地对比改革前后,更有历史感地看待迄今30多年的得失。我耳闻的最流行说法之一是:改革开放以前,即使其它方面很差,至少有一点比现在好多了,那个时代没有腐败,现在则腐败得不得了。真是这样吗?
丁学良
关键词:腐败特权历史感
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哪里?--访王小鲁、丁学良
2017年
《同舟共进》:近年来,不止中国,像美、德、日等大国都纷纷把振兴制造业作为自身国家战略,您认为出现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王小鲁:过去多年来,发达国家有“弃实就虚”的趋势。1990年美国的工业产出还占GDP的28%,2008年只剩下22%,金融危机后不仅没有回升,2014年又降到21%。服务业则从70%上升到78%。其它发达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其中合理的成分是服务业中有些对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新领域在发展,但另一个因素是虚拟经济例如金融业的过度发展。虚拟经济真的能创造价值吗?我的看法比较传统。我认为,像金融业这样的虚拟经济,只有在它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实体经济效率的时候,才是真正创造价值的——它不能离开实体经济凭空创造价值。一个国家越发达,越是需要强有力的实体经济作为支撑。
王小鲁丁学良凌绝岭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服务业
什么是一流大学被引量:39
2002年
我对如何衡量大学的水平、如何兴办一流大学这个问题,早就感兴趣了.20世纪80年代初我到美国去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我的导师丹尼比尔在英国做了一两年的访问教授,刚刚回到哈佛.他在做访问教授的时候,课题就是回顾和分析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它的高等教育制度对英国在国际上竞争能力的上升和下降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对这个题目很向往,我想,如果把他这种思路用到对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分析,将会对中国未来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很多任务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在念书的同时,从1984年年底开始搜集资料.我的想法是,等我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后,就抽出时间给国内写一本小册子.到了1993年,国内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恢复了这种研究.所以到了2000年年初的时候,我把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2000年这段时间能够找到的比较有影响的对大学的评价资料基本上都搜集到了.
丁学良
关键词:大学理念
印度政治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中期以来中印各自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为对方提供了一面反光镜:印度的弱项,往往是中国的强项;中国的弱项,往往是印度的强项。在中印这样的"规模巨大"国家,建设坚固的代议制民主制度远比高速经济发展更困难,印度在政治发展...
丁学良
文献传递
构建处理重大自然灾害与紧急状态的国家救援体系
<正>"5.12"大地震发生以后,我们的救灾在我看来,一方面充分地体现了我们中国传统的动员体制的长处。动员体制最早起源于苏联,1949年以后又被多次应用于那些跟战争并无关系的任务上,所以这是历史悠久的一个动员体制。这个动...
丁学良
文献传递
国家变革需要大政治家——里根、撒切尔与邓小平领导大转型的启示
2013年
把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三位在国际上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大政治家——英国的撒切尔首相、美国的里根总统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先生——放在一起讨论,为什么?
丁学良
关键词:最高领导人政治家邓小平撒切尔
韦伯的世界文明比较研究导论被引量:5
1987年
本文依据西方(主要为英文文献)研究韦伯的代表性成果,概述韦伯的世界文明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旨在为更详细的研究提供一个导引。文章第一部分简叙韦伯的基本方法论,第二部分着重于韦伯对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兴起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要点,第三部分突出韦伯关于儒教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之影响的探讨主线,最后是他对儒教、清教伦理观的对比。
丁学良
关键词:新教伦理世界文明资本主义精神亲属关系儒教
丁学良:“中国模式”为何不好推广?
2010年
虽然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速度名列世界前茅,虽然全球公众对“中国模式”愈益关注,虽然一部分学——既包括西方学者,也包括海外华人学者,也包括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更不用说中国官方雇佣的宣传员,一直试图把“中国模式”向世界推广,却麻烦重重。
丁学良
关键词:中国模式海外华人学者西方学者雇佣官方
关于三峡大坝的思考被引量:1
2010年
中国领土面积广大,但自然条件不是很好。在传统农业社会,人们都是逐水而居的,水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还是生产的重要资源。如何调控水资源,即现在讲的水利工程,
丁学良
关键词:三峡大坝传统农业社会领土面积水利工程水资源
海外投资的陷阱——以缅甸为例
2015年
我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了解和考察东南亚,走得最多的是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这里我讲的案例集中于中国和缅甸的投资关系,而其中的问题,中国在其他国家的投资也会大部分和频繁地遇到。下面提到的投资方,既包括产业界也包括政府的下属机构。中国在缅甸的投资遇到的问题很多,引起中方最多关注的,一个是在缅甸的伊洛瓦底江的大规模水电站项目,一个是莱比塘的铜矿大项目。
丁学良
关键词:下属机构电站项目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