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启朔

作品数:172 被引量:588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78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0篇农业科学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5篇土壤
  • 19篇小麦
  • 18篇开沟
  • 17篇旋耕
  • 17篇水稻
  • 16篇耕作
  • 15篇播种
  • 11篇图像
  • 11篇种子
  • 9篇镇压
  • 9篇穗部
  • 9篇田间
  • 8篇土壤结构
  • 8篇秸秆
  • 7篇稻茬
  • 7篇稻种
  • 7篇一体机
  • 7篇水稻种
  • 6篇旋耕刀
  • 6篇水稻土

机构

  • 171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金陵科技学院
  • 2篇江苏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苏州农业职业...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扬州大学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省机械研...
  • 1篇江苏省农垦农...
  • 1篇农业农村部南...
  • 1篇河北宏业机械...

作者

  • 171篇丁启朔
  • 74篇李毅念
  • 66篇何瑞银
  • 31篇丁为民
  • 24篇丁为民
  • 17篇姬长英
  • 15篇张卫建
  • 13篇汪小旵
  • 13篇杜世伟
  • 12篇潘根兴
  • 11篇陈玉仑
  • 11篇田永超
  • 11篇徐高明
  • 10篇薛金林
  • 10篇刘正辉
  • 9篇翟力欣
  • 9篇邱威
  • 8篇刘璎瑛
  • 8篇徐勇
  • 7篇郁隐梅

传媒

  • 25篇农业机械学报
  • 13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土壤通报
  • 5篇农机化研究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浙江农业学报
  • 4篇实验技术与管...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机化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机化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农村能源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0篇2023
  • 13篇2022
  • 11篇2021
  • 11篇2020
  • 14篇2019
  • 11篇2018
  • 10篇2017
  • 13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滑转率可控的车轮牵引及附着性能测试装置
一种滑转率可控的车轮牵引及附着性能测试装置。装有被试车轮的台车连接到滑动架上,滑动架沿轨道运动,发动机驱动车轮轴,令车轮以确定的转速转动,安装在车轮轴上与车轮同步转动的主动链轮带动从动链轮转动,从动链轮驱动卷筒轴转动从而...
王迪丁启朔丁为民李毅念蒋鑫徐恩兵
文献传递
自走式温室风幕型静电喷雾车
<b>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走式温室风幕型静电喷雾车,包括车轮上的车架、支撑架、导轨、可调供药系统、可调供风系统、锂电池、差速驱动器、行走电机、</b><b>DC-DC</b&g...
冯学斌邱威尹文庆丁启朔冯超张俊曹鹏谢淋晒
文献传递
不同机械脱粒方式粳稻储藏品质及其相关性研究
2020年
为研究不同机械脱粒方式收获粳稻霉菌量和种用品质的差异性,以手工脱粒收获粳稻为对照组,对切流式、轴流式脱粒收获粳稻进行霉菌菌落计数试验和发芽试验,测定不同机械脱粒方式收获粳稻的裂颖率、发芽性能指标、粳稻霉菌量、糙米霉菌量、全部裂颖籽粒霉菌量、正常籽粒霉菌量。结果表明:切流式与轴流式脱粒收获粳稻霉菌量差异显著(P<0.05),切流式脱粒收获粳稻霉菌量超出105 CFU·g^-1,轴流式脱粒收获粳稻霉菌量接近105 CFU·g^-1,手工脱粒收获粳稻霉菌量略高于10^4 CFU·g^-1;粳稻霉菌量、糙米霉菌量与裂颖率呈极显著一元线性关系(P<0.00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82、0.8719;粳稻霉菌量与发芽性能指标相关性显著(α<0.01),粳稻霉菌量与发芽势、发芽率的负相关系数分别是0.917、0.905,粳稻霉菌量与畸变数、幼苗根部发霉数的正相关系数分别是0.896、0.959。从粳稻储藏安全性和种用品质考虑,粳稻优先考虑选择轴流式脱粒收获。
李玲李毅念陈玉仑丁启朔何瑞银
关键词:粳稻储藏品质
耕作部件对带状旋耕耕作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应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要求,带状免耕播种技术在我国南方稻麦种植区得到推广与应用。为简明耕作部件对带状旋耕耕作质量的影响,在280、380和510 r/min刀轴转速下对凿型旋耕刀、直刃旋耕刀和IT225型旋耕刀进行田间耕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耕作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耕作部件形状和刀轴转速。在刀轴转速为510 r/min时,IT225型旋耕刀创造的土壤回填率只有7%,土壤回填效果明显低于具有较小正切刃的直刃旋耕刀和凿型旋耕刀。凿型旋耕刀能够创造出较好的回填和土壤破碎的效果,但由于其没有侧切刃无法创造出整齐的种床截面。在刀轴转速为180 r/min时,凿型旋耕刀造成的种床截面扰动率高达20%。直刃旋耕刀能够形成齐整的种床截面和高于50%的土壤回填率,但产生的土壤破碎体粒径过大,不能满足播种的需求。本研究为带状旋耕耕作部件优化指明方向,即兼顾直刃旋耕刀和凿型旋耕刀的特点,将两种或几种刀具进行有机结合,以满足不同土壤条件下带状旋耕播种的需求。
杨艳山吴凡赵亚平胡志超顾峰玮丁启朔
关键词:耕作部件田间试验
分层旋耕对水稻土耕层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稻麦轮作制因稻季土壤淹水沉实及长期浅耕等因素导致耕层浅薄、土壤硬化,成为阻碍旱季作物生长的主导因素,拟论证使用分层旋耕(stratified rotary tillage,SRT)实现水稻土深松的技术可行性.[方法]构建原位分层旋耕试验台,通过对比分析免耕(no tillage,NT)、常规旋耕(conventional rotary tillage,CRT)与分层旋耕3种耕作方式的稻茬麦各生理期的土壤持水量、密度、含水率、土壤硬度等的连续变化情况,论证分层旋耕对水旱轮作制旱作季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分层旋耕可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SRT与NT和CRT相比,可有效增加土壤疏松层深度、提高土壤持水量、降低土壤密度与贯入阻力.SRT处理后10-20 cm土层的平均持水量分别比NT、CRT高3.6%和3.5%,平均密度分别比NT、CRT低0.14和0.13 t·m^-3,麦季各时期土壤含水率明显提高,分别比CRT、NT高0.34%和1.21%.SRT明显降低0-30 cm的平均贯入阻力,其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SRT、CRT和NT;SRT比CRT增加耕层厚度10 cm.[结论]分层旋耕耕作是解决水旱轮作区土壤硬化的适宜耕作技术,分层旋耕有利于改善稻茬田的土壤物理性状,从而利于促进旱季作物的生长.
张军丁启朔丁为民李毅念邱威陆明洲薛金林田永超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状水稻土
立轴式开沟抛土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轴式开沟抛土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机架两侧设有抛土口,纵向设置的立轴机架通过上下轴承支撑于机架上,立轴的上部安装有抛土板,抛土板与抛土口的位置对应,立轴的下部至少固定安装一个切土刀片,切土刀片沿螺...
李毅念丁启朔丁为民宋百华姬长英
文献传递
耕作过程中土壤应力场分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有效揭示土体在犁体耕作过程中所受的影响,结合压力传感器测试土体内部所受的压力,在流变态粘性土壤中分别布置10个放入隔离盒的压力传感器,然后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该测试手段满足使用要求,与犁体曲率最大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监测点所受水平力最大。传感器测试方法使得机具-土壤的力学关系研究中又充实了一个强有力的实验保障。
翟力欣姬长英丁启朔郁隐梅
关键词:土壤耕作数据采集土槽试验应力
一种多功能田间原位耕作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田间原位耕作试验装置:包括机架及升降台组件,机架设有至少四个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下端连接纵向导轨;机架设有横向导轨,升降台组件包括滑动架及可相对于滑动架竖向滑动且用于连接附属工具的升降架,滑动架...
徐高明丁启朔何瑞银杨艳山张超
稻麦联合收割开沟填草一体机的改进与设计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改进并设计稻麦联合收割开沟填草一体机,旨在实现一次作业完成作物收获、排草导草和开沟填草等工序。【方法】在现有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动力选择,分别对排草口挡草板、分土导流装置和清沟铲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集稻麦收获、开沟、填草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式作业机械,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式作业机械的开沟作业质量稳定,梯形沟上、下口宽的平均值分别为245和150 mm,平均深度为145 mm,秸秆入沟率达82%以上。【结论】改进设计的稻麦联合收割开沟填草一体机收获和开沟性能稳定可靠,能基本满足农艺的要求。
杨宏图丁为民陈玉仑丁启朔汪小旵蒯杰王建军
关键词:农业机械
基于无人机图像的大田作物产量图绘制方法
现阶段绘制作物产量图的方法总体来说精度较低、绘制方式工作量大。基于无人机图像的大田作物产量图绘制方法步骤包括无人机获取一定面积成熟期大田大尺度作物区域图像、大尺度大田地块作物图像均匀裁剪成单位面积小尺度作物图像、小尺度作...
李毅念钟晖陈玉仑刘璎瑛丁启朔何瑞银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