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4篇超声
  • 28篇心室
  • 26篇描记
  • 26篇描记术
  • 24篇心动描记术
  • 24篇心肌
  • 24篇心室功能
  • 24篇超声心动描记
  • 24篇超声心动描记...
  • 21篇成像
  • 20篇动脉
  • 16篇左心
  • 15篇病患
  • 14篇组织速度成像
  • 13篇定量组织速度
  • 13篇定量组织速度...
  • 12篇心肌病
  • 11篇多普勒
  • 11篇型心
  • 10篇内皮

机构

  • 71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郧阳医学院
  • 1篇郧阳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三江航天...

作者

  • 79篇黎春雷
  • 58篇邓又斌
  • 45篇杨好意
  • 39篇毕小军
  • 33篇常青
  • 16篇潘敏
  • 15篇向慧娟
  • 12篇刘红云
  • 11篇刘娅妮
  • 10篇刘静华
  • 9篇李天亮
  • 8篇张清阳
  • 7篇王林
  • 6篇李秀兰
  • 6篇陆永萍
  • 6篇白姣
  • 5篇童春
  • 5篇宋家琳
  • 5篇白娇
  • 5篇郑光美

传媒

  • 20篇中华超声影像...
  • 20篇中国医学影像...
  • 8篇放射学实践
  • 5篇中华医学会超...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中华医学超声...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临床超声医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郧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 13篇2005
  • 24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在冠心病手术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期非同步运动中的应用研究
2013年
目的在超声实时三平面(tri-plane)下应用组织同步显像(TSI)技术研究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前后,左心室各节段心肌非同步运动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超声实时三平面下,采用TSI技术获取4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左室二腔观、心尖左室长轴观的左心室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和近心尖段共18个位点的心肌纵向收缩期达峰值速度时间(Ts)和峰值速度(Vs)。分析手术前、后心肌纵向收缩期Ts及Vs的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前、后左室收缩期同一节段不同室壁(Inter)-Ts、Inter-Vs及左室收缩期同一室壁不同节段(Intra)-Ts、Intra-V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射血分数(E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能准确评价左心室壁收缩期非同步运动的改变,对评估冠心病患者手术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王耀黎春雷李汉英杨好意黄婷张宇
关键词:手术期间心肌收缩心缩期组织同步显像
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动态改变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增高的初期、增高期和稳定期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与心肌内胶原含量的改变,探讨IBS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分别选用6、14和24周的SHR及Wistar京都(WKY)大鼠(对照组)各6只。采用Bergman氏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心肌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HC);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获取各组大鼠室间隔基底部心肌组织的心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变化曲线图。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各组大鼠的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SHR心肌内HC和室间隔心肌IBS平均值在6周时与WKY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4周时开始升高(与6周时及同期对照组间比较,P<0.05),24周时升高更明显(与6周时及同期对照组间比较,P<0.01)。SHR室间隔IBS值与其心肌内HC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r=0.76,P<0.001)。SHR的左室FS和室间隔IBS随心动周期变化幅度(IBScv)值在6周时和14周时无明显变化(P>0.05),在24周时明显下降(P<0.01)。SHR与WKY的室间隔IBScv值与其FS之间均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r=0.70,P<0.001)。结论:通过监测IBS可以观察高血压病心肌组织纤维化的程度,通过监测IBScv可以反映高血压病中晚期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
毕小军邓又斌白娇潘敏杨好意黎春雷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高血压心肌疾病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的不同步性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的不同步性。方法2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1例高血压病患者及21例正常人,分别记录并存储二尖瓣环、乳头肌及心尖部水平左心室短轴二维图像;获取其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曲线。分别测量每个节段从心电图R波到峰值径向应变之间的时间(Trs)和从心电图R波到峰值圆周应变之间的时间(Tcs);并且分别计算每个患者18个节段Trs的标准差(Trs-18SD)和18个节段Tcs的标准差(Tcs-18SD)。将HCM组患者所有心肌节段分为肥厚节段与非肥厚节段心肌,比较两组间Trs和Tcs的差异。结果HCM组患者Trs-18SD明显高于HHD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HCM组:(83±18)ms,HHD组:(52±15)ms,对照组:(46±9)ms,P<0.001],而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HCM组患者Tcs-18SD明显高于HHD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HCM组:(84±18)ms,HHD组:(48±10)ms,对照组:(46±10)ms,P<0.001],而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肥厚节段心肌Trs明显低于非肥厚节段心肌(341±42vs388±40,P<0.05);而肥厚节段心肌Tcs虽然低于非肥厚节段心肌,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存在不同步性,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为评估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提供了无创性新方法。
毕小军邓又斌申屠伟慧余芬熊莉张芸杨好意黎春雷
超声评价川崎病后静脉输注维生素C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分析维生素C的快速输注是否能改善外周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对 3 9例有川崎病史者静脉内输注维生素C或安慰剂 ,在输注前后分别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结果  1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静脉输注维生素C后反应性充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增加 [由 (6.6± 3 .5) %增加到 (13 .0± 5.5) % ,P <0 .0 0 0 1] ,2 0例输注安慰剂后发现反应性充血诱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无明显增加 [由 (6.5± 4.5) %增加到 (7.3± 4.9) % ,P =0 .2 0 ]。
向慧娟邓又斌黎春雷常青杨好意毕小军潘敏
关键词:超声评价川崎病维生素C肱动脉内皮功能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评价乳腺癌患者表阿霉素化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在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表阿霉素化疗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11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A组38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120~340mg/m2;B组42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360mg/m2;C组36例,为尚未进行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测量并记录左心室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高帧频二维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心尖位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A、B、C三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各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除前间隔基底段、侧壁心尖段、后壁及下壁中间段、心尖段和后间隔心尖段外,左心室心尖位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峰值收缩期应变出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峰值收缩期应变较C组出现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后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后间隔中间段外,应变在部分节段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能够早期监测表阿霉素化疗后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毕小军邓又斌曾繁静朱英伍玉晗赵策瑶黎春雷
关键词:心室功能表阿霉素超声心动描记术
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在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价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DHF)在血流介导性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0条。冠状动脉内注射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四乙铵(TEA)以抑制EDHF的作用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仪分别观察记录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内径的变化以及心肌内冠状动脉(I MCA)血流的变化。测量LAD内径、I MCA的峰值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时间积分(VTI),并计算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百分变化率。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TEA前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LAD内径百分变化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2.29±2.61)%vs(10.31±2.89)%,P=0.123]。冠状动脉内注射TEA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I MCA的Vmax、VTI的百分变化率却较注射TEA前明显减低[分别为(38.91±17.32)%vs(80.18±11.03)%及(26.50±12.61)%vs(75.86±21.77)%,P均<0.001]。结论应用TEA抑制EDHF的作用对血流介导性正常犬心外膜冠状动脉扩张反应无明显影响,而使I MCA反应性充血程度减小,提示EDHF在大、小冠状动脉的作用不同,EDHF在I MCA内皮血流依赖性扩张反应中起一定作用。
李天亮邓又斌王林杨好意毕小军潘敏白姣常青黎春雷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血管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移植心脏右室功能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检测移植心脏右室游离壁峰值应变、应变率、速度及位移,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移植心脏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9例心脏移植受者共进行55次超声检查;5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记录心尖四腔切面的高频二维图像,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右室游离壁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速度、位移以及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速度。结果无排异反应及急性排异反应的心脏移植受者与正常人相比,右室游离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速度、位移以及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和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急性排异反应与无排异反应的心脏移植受者相比,反映右室游离壁各节段收缩功能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速度及位移均有下降趋势,但仅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位移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舒张功能的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应变率、速度各指标中,急性排异组各节段舒张早期的峰值应变率均较无排异组显著降低(P<0.05),各节段舒张早期的峰值速度以及心尖段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均与无排异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于快速准确评价移植心脏右室功能,在排异反应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刘红云邓又斌周鸿敏昌盛陈忠华常青黎春雷潘铁成
关键词: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心脏移植排异反应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LDDSE)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 3 0例冠心病患者及 10例正常人进行LDDSE检查。应用QTVI技术分别同步获取各受检者在LDDSE前后室间隔和左室下壁的二尖瓣瓣环、基底部、中部及心尖部 4个不同取样点心肌组织的时间 速度曲线 ;根据各曲线分别测量出同一室壁各取样点从心电图R波到舒张早期心肌峰值速度的时间 ,计算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值 (dTRE) ;测量出从心电图R波到心房收缩期心肌峰值速度的时间 ,计算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值 (dTRA)。结果 小剂量 (10 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时 ,左前降支病变患者的室间隔dTRE较静息状态时明显升高 [(4 8± 19)ms对 (2 1± 10 )ms ,P <0 .0 1] ;右支病变患者的左室下壁dTRE较静息状态时明显升高 [(5 2± 17)ms对 (2 3± 10 )ms ,P <0 .0 1] ;双支病变患者的室间隔及左室下壁dTRE较静息状态时均明显升高 [室间隔 :(4 9± 15 )ms对 (2 2± 8)ms ,P <0 .0 1;左室下壁 :(5 4±12 )ms对 (2 1± 15 )ms ,P <0 .0 1] ;正常对照组室间隔及左室下壁的dTRE较静息状态时均无明显改变。以dTRE>3 5ms作为截断值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85 % ,特异性为 89%。
毕小军邓又斌常青刘红云白娇杨好意刘娅妮黎春雷
关键词: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冠心病
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心肌曲线M型应变率成像特征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曲线M型(CMM)和应变率图在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中的价值。方法:应用CMM的应变率图成像模式,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分别在心尖四腔观、左室两腔观以及心尖左室长轴观评价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致密化不全心肌局部舒缩的同步性。结果:致密化不全心肌各个节段舒缩不同步,呈现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的不连续的矛盾运动。结论:高帧频的组织多普勒CMM的应变率曲线,特征性地评价了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致密化不全心肌各节段运动的不同步性,为超声诊断该病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新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曹丹黎春雷邓又斌刘红云毕小军刘健郑光美
关键词:心脏病
抑制一氧化氮合成后内皮素在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评价内皮素(ET)在超声心动图检测犬一氧化氮(NO)合成抑制后的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扩张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6条。应用超声心动图仪分别检测冠状动脉内注射NO合成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单甲基酯(LNAME)前、后及LNAME加用内皮素A型(ETA)受体拮抗剂BQ123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内径的变化。冠状动脉反应性充血试验采用将LAD环扎30s后迅速放松的方法。结果冠状动脉内注射LNAME前,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LAD内径明显增宽[由(2.24±0.21)mm增至(2.51±0.23)mm,P<0.001],LAD内径百分变化率为(12.22±2.49)%;冠状动脉内注射LNAME后,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LAD内径百分变化率为(1.23±3.83)%,较前显著减小(P<0.001);LNAME加用BQ123时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LAD内径百分变化率为(4.76±2.36)%,较单用LNAME时增大(P=0.038)。结论在抑制NO形成后超声心动图观察到的血流介导性冠状动脉内径的变化与内皮来源的缩血管物质ET有关,超声心动图可用于检测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李天亮邓又斌王林杨好意张清阳毕小军向慧娟刘静华黎春雷常青
关键词:反应性充血冠状动脉一氧化氮合成N-硝基-L-精氨酸BQ-123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