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志
- 作品数:8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应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 自我修复能力是大自然所固有的客观规律。为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必须重新认识自然,充分依靠自然,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在生态建设中,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注重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达到按...
- 秦百顺黄成志董雨亭
- 关键词:水土保持自然环境生态修复生态建设
-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潜力及对策探讨被引量:3
- 2004年
- 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分析了黄土高原实施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从生态脆弱性、植被生产潜力、气候资源潜力、粮食农产品自给潜力等方面探讨了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潜力 ,进而提出了实施生态修复的对策 :首先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的过度干扰和侵害 ,充分利用生态自我恢复能力 ,提高植被覆盖度 ,同时加强相应的配套措施 ,植被恢复才能稳定长久。注重自然修复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人工促进生态修复 ,缩短修复周期。充分考虑黄土高原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性、多样性 ,根据各类型水土流失及生态退化区的具体特点 ,因地制宜地确定修复措施。水土保持科研院所应加强生态修复的基础研究工作 ,为大面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是制定不同类型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和措施的基础。
- 董雨亭黄成志
-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黄土高原
- 丘三区对比小流域暴雨洪水侵蚀产沙特性及原因分析——以桥子东、西沟流域“2001·6·15”暴雨洪水为例
- 桥子东、西沟流域系渭河水系藉河南岸罗玉沟的一对相邻支毛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从1988年开始,以桥子东沟为治理流域,桥子西沟为非治理流域,进行水土流失对比观测试验.本文依据桥子东、西沟对比小流域“2001·6·1...
- 王瑞芳黄成志董雨亭
- 关键词:暴雨洪水侵蚀产沙水土保持
- 文献传递
- 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评价被引量:5
- 2004年
- 依据西气东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采取实地调研和现场勘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生物防治、土地整治措施的实施以及水土保持资金落实和监理、监测工作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存在的水土保持工程质量不高,且与主体工程相比较严重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促进保护环境以及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具有重要作用。
- 黄成志张来章蔡小春安乐平王宏
- 关键词:西气东输工程土地整治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工程
- 罗玉沟流域典型暴雨洪水及其产沙特性被引量:8
- 2008年
- 以罗玉沟流域实测水文泥沙数据和洪水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几场造成极强烈侵蚀的典型特大暴雨的雨、洪、沙特性。结果表明:典型暴雨面雨量离差系数为0.15—0.74,不均匀系数为0.37—0.90,极端降雨比值系数为1.3-188.8,暴雨中心最大10min、最大30min和最大60min降雨量分别占次降雨总量的19%-29%、35%-73%和60%-100%;次暴雨洪量超过年径流量的30%,径流系数0.20—0.49,洪峰流量模数为4.07—9.34m^3/(s·km^2),洪水总历时6—96h,上涨历时15—80min;次洪输沙量超过年输沙量的60%,次洪输沙模数为0.71-1.40万m^3/km^2,最大含沙量高达774kg/m^3,且沙峰多超前于洪峰10—20min,沙量过程线的消退明显滞后于流量过程线,最大含沙量出现时的流量较最大流量偏小40%-50%;历次暴雨的雨、洪、沙特性差异主要受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下垫面条件控制,水土保持措施具有明显的滞洪减沙效应。
- 王瑞芳秦百顺黄成志张虎林常丹东董雨亭赵力仪
- 关键词:暴雨洪水产沙水土保持措施
- 甘肃天水市对比小流域暴雨洪水侵蚀产沙特性被引量:8
- 2006年
- 为分析黄土丘三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小流域典型暴雨产汇流特性的影响,依据桥子东、西沟对比小流域暴雨洪水泥沙观测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对比分析雨、洪、沙特性。结果表明:在降雨差异很小的情况下,其水沙特性差异明显,桥子东沟较西沟洪峰削减率达66·9%,单位面积减洪量1万3336m3/km2,减沙量8534t/km2,2流域的流量和含沙量过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西沟变率均大于东沟,且西沟流域侵蚀模数是东沟的3·5倍。桥子东沟流域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发挥了显著的蓄洪拦沙作用,减洪效益59·9%,减沙效益79·5%;桥子西沟的林草措施减洪效益为6·9%,减沙效益8·4%。
- 王瑞芳黄成志董雨亭
- 关键词:暴雨洪水土壤侵蚀产沙小流域
- 认识大自然修复能力促进生态建设被引量:5
- 2004年
- 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是大自然所固有的客观规律。为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 ,必须重新充分依靠自然规律。在我国 ,由于区域的差异性 ,形成了多种水土流失类型区。决定了生态自我修复应各有侧重。在必须是自我修复的类型区 ,一味地追求综合治理 ,其结果是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甚至会造成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在需要综合治理的地区 ,过分强调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是消极的思想 ,不会带来各业的发展 ,也不符合自然规律。生态自我修复必须依靠先进技术 ,提高封育效果和速度。应采取科学的监测手段 ,动态观测生态修复区的形态变化 ,根据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自我修复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过程。认识大自然修复能力 ,才能促进生态建设。
- 黄成志秦百顺董雨亭
- 关键词:大自然生态建设经济建设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模式被引量:37
- 2007年
- 通过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分析,在总结已有水土流失防治成果和防治措施体系及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把开发建设项目防治区分为扰动开挖防治区和弃渣防治区2个分区,并对各分区提出了相应的主导防治措施,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宏观统筹、分类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 高旭彪黄成志刘朝晖
- 关键词:人为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