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志群

作品数:62 被引量:1,060H指数:20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0篇杉木
  • 30篇土壤
  • 22篇人工林
  • 15篇微生物
  • 14篇树种
  • 13篇凋落
  • 13篇杉木人工林
  • 12篇凋落物
  • 11篇亚热带
  • 9篇物量
  • 8篇土壤微生物
  • 7篇微生物生物量
  • 7篇采伐
  • 6篇有机碳
  • 6篇群落
  • 5篇养分
  • 5篇沙地
  • 5篇土壤呼吸
  • 5篇微生物群落
  • 5篇可溶性有机碳

机构

  • 44篇福建师范大学
  • 26篇福建农林大学
  • 24篇福建省湿润亚...
  • 1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教育部
  • 5篇国家林业局
  • 3篇福建省林业科...
  • 3篇国际竹藤网络...
  • 2篇福建林学院
  • 2篇国际竹藤中心
  • 1篇吉首大学
  • 1篇青岛职业技术...
  • 1篇江西省林业科...

作者

  • 62篇黄志群
  • 25篇万晓华
  • 19篇何宗明
  • 19篇余再鹏
  • 11篇汪思龙
  • 10篇王民煌
  • 9篇廖利平
  • 9篇林思祖
  • 7篇刘瑞强
  • 6篇胡振宏
  • 6篇王涛
  • 5篇高洪
  • 5篇陈龙池
  • 3篇曹光球
  • 3篇于小军
  • 3篇刘宝
  • 3篇范少辉
  • 3篇梁艺凡
  • 2篇叶功富
  • 2篇黄世国

传媒

  • 19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林业科学
  • 8篇生态学报
  • 5篇亚热带资源与...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Journa...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5
  • 4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0
  • 3篇1999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次生林不同演替时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被引量:3
2021年
本研究在亚热带地区选取了5个演替阶段(4~5年、8~12年、18~22年、25~30年和35~40年)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脂肪酸的方法研究不同林龄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总微生物生物量、真菌生物量、细菌生物量、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和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均在8~12年林分最高。而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比和真菌细菌比均在4~5年林分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4~5年林分和25~30年林分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林龄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不明显。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磷比、pH、铵态氮、土壤容重以及全碳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林龄可能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郑荧枫李雪万晓华邹秉章王思荣黄志群
关键词:次生演替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
改变碳输入对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通过在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中设置互换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和对照处理来分析改变地上、地下碳输入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改变地上、地下碳输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因树种而异。在米老排林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受碳源的限制。而在杉木林中,加入米老排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和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3种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磷脂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杉木林中,添加高质量的米老排凋落物后,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丛枝菌根真菌、放线菌和真菌群落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4%、24%、53%、25%、28%,革兰氏阴性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杉木林中去除凋落物后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丛枝菌根真菌、放线菌和真菌群落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2%、29%、44%、25%、52%,真菌与细菌比值显著增加了21%。但是,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处理对两个树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均无显著影响。米老排和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格局不同,土壤养分有效性可能是驱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子。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凋落物和根系在不同树种人工林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对贡献。
万晓华黄志群何宗明余再鹏王民煌刘瑞强郑璐嘉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树种
阔叶和杉木人工林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比较被引量:39
2013年
通过比较我国亚热带地区19年生阔叶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氮储量,探讨树种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结果表明:阔叶人工林0~40cm土层碳储量平均为99.41Mg·hm-2,比杉木人工林增加33.1%;土壤氮储量为6.18Mg·hm-2,比杉木人工林增加22.6%.阔叶人工林林地枯枝落叶层现存量、碳和氮储量分别是杉木人工林的1.60、1.49和1.52倍,两个树种的枯落叶生物量、碳和氮储量均有显著差异.枯枝落叶层碳氮比值与土壤碳、氮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阔叶人工林细根生物量(0~80cm)是杉木林的1.28倍,其中0~10cm土壤层细根生物量占48.2%;阔叶人工林细根碳、氮储量均高于杉木人工林.在0~10cm土层,细根碳储量与土壤碳储量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阔叶树种比杉木的土壤有机碳储存能力更大.
万晓华黄志群何宗明胡振宏杨靖宇余再鹏王民煌
关键词:杉木土壤碳土壤氮枯枝落叶层细根
亚热带不同林分土壤矿质氮库及氮矿化速率的季节动态被引量:41
2017年
以亚热带地区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取PVC管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对不同林分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及净氮矿化速率进行为期一年(2014年9月—2015年8月)的研究,分析林分类型和季节动态对土壤矿质氮库和净氮矿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是该地区土壤矿质氮库的主要存在形式,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占总土壤矿质氮库的55.1%~87.5%和56.1%~79.1%,林分间土壤铵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硝态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格氏栲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库和矿质氮库在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在植物非生长季节(10月至次年2月)较大,在植物生长季节(3—9月)较小.各林分全年土壤净硝化速率均较低,净氨化速率是净氮矿化速率的主要存在形式,林分类型对土壤净氨化速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杉木人工林显著低于天然林和格氏栲人工林.月份对土壤净氨化速率有显著影响,各林分土壤净氨化速率变化规律不一致,但均在11月和2月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林分类型和季节动态对土壤矿质氮库及氮矿化速率均有显著影响.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土壤矿质库及氮矿化速率的重要因素,凋落物对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质量控制而非数量控制.
肖好燕刘宝余再鹏万晓华桑昌鹏周富伟黄志群
关键词:土壤有效氮凋落物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及其与养分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1
2017年
以武夷山不同海拔(600、900、1300、1500、1800、2000和2100 m)的乔木、灌木和草本3种生活型植物为研究对象,观测其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氮、磷养分浓度随海拔的变化趋势,旨在探索海拔梯度间水分、养分变化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水分利用效率随海拔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乔木叶片δ^(18)O随海拔变化不显著.总体上看,叶片氮浓度未观测到规律性的变化,高海拔地区的叶片磷浓度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氮浓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海拔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变化主要由光合速率的变化引起,水分状况对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海拔梯度间植物叶片磷浓度的差异对光合速率影响显著,进而影响水分利用效率.
孔令仑林捷黄志群余再鹏徐自坤梁艺凡
关键词:海拔生活型水分利用效率养分状况
亚热带树种在未成林造林地的凋落物量和周转与叶片性状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测定亚热带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凋落叶质量、凋落物量和周转期,揭示叶片性状对凋落物量和周转的影响,为杉木采伐后如何选择造林树种以改善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二代杉木林采伐迹地营造的17种亚热带树种,测定其在3年生未成林造林地的凋落物量和周转期,同时测定各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氮含量等)和凋落叶质量(碳氮比、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建立叶片性状与凋落物量和周转期的回归关系。【结果】17种树种中,米老排凋落物量最高(6.67 t·hm^(-2)a^(-1)),杉木凋落物量最低(0 t·hm^(-2)a^(-1));江南桤木凋落叶周转期最短(0.09年);深山含笑凋落叶周转期最长(1.09年)。凋落物量随比叶面积增加而增加,随叶氮含量增加而降低;凋落叶周转期随凋落叶碳氮比和单宁含量增加而增加,随凋落叶最大持水率增加而降低。【结论】在亚热带未成林造林地中,凋落物量受比叶面积和叶氮含量的影响,凋落叶周转期受凋落叶碳氮比、单宁含量和最大持水率的影响;杉木在未成林造林地阶段的凋落物归还量极少。经营亚热带人工林时,要考虑种植比叶面积和凋落叶最大持水能力较高、凋落叶单宁含量和碳氮比较低的树种,以提高林地凋落物归还量和周转速率,改善退化人工林的土壤肥力。
贾辉朱敏余再鹏万晓华傅彦榕王思荣邹秉章黄志群
关键词:比叶面积
林分类型和环境因子对中国南亚热带海岸沙地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海岸沙地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低的土壤养分、较低的土壤持水能力和较高的含盐量,但很多植物已经适应了中国东南沿海这一恶劣的沙地环境,研究此类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可以加深我们对微生物在土壤肥力和养分循环中作用的理解。基于此,我们比较了南亚热带海岸沙地5种森林类型(次生林和木麻黄、湿地松、厚荚相思和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5种林分土壤MBC和MBN含量的季节变化在春、冬两季均较高,夏、秋两季较低。同一土层中木麻黄人工林MBC含量低于其它人工林。不同林型间MBN含量差异不显著。MBC和MBN浓度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呈负相关。MBC和MBN含量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所有土壤层中,次生林的MBC和MBN浓度最高。研究还表明,土壤全碳(TC)、p H和凋落物氮含量对MBC和MBN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土壤容重和凋落物碳含量对MBC和MBN含量有显著影响。MBN含量与细根氮含量呈正相关。综上所述,环境因子、凋落物和细根的差异、土壤养分含量以及不同树种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共同影响着土壤MBC和MBN的浓度。
高伟高伟黄雍容黄石德黄雍容黄石德
关键词:海岸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厚荚相思尾巨桉人工林
亚热带树种转换对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通过分析杉木采伐迹地营造阔叶树种尾巨桉和固氮树种黑木相思人工林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探讨造林树种转换对于改善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树种转换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的影响主要局限于0~10 cm土壤层.杉木转换为固氮树种黑木相思后,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壤层总脂肪酸含量、真菌、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和放线菌生物量.主成分分析表明,黑木相思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杉木和尾巨桉人工林具有显著差异,土壤中革兰氏阳性细菌、阴性细菌和放线菌丰度显著提高.在0~10 cm土壤层,黑木相思人工林土壤纤维素水解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杉木和尾巨桉人工林.研究表明,杉木转变为固氮树种黑木相思后会显著提高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恢复,加快养分循环过程.
丁国昌万晓华杨起帆林群星黄志群
关键词:杉木固氮树种磷脂脂肪酸
中亚热带人工幼林土壤甲烷通量月动态及影响因素
2023年
亚热带森林土壤是重要的大气甲烷(CH_(4))汇。本研究以中亚热带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CH_(4)通量进行为期1年的野外原位观测,并探究其与环境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人工幼林土壤为甲烷汇,土壤CH_(4)月均吸收通量变化范围为10~75.6μg·m^(-2)·h^(-1)。土壤CH_(4)吸收通量呈显著的月动态,最高值出现在3月,最低值是5月。土壤含水率、林内气温和空气湿度是控制甲烷吸收的重要环境因子,能解释土壤CH_(4)月吸收通量变化的36.4%,土壤CH_(4)月吸收通量与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与林内气温和空气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土壤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与土壤CH_(4)吸收通量为显著的正相关,能解释其变异的23%;土壤CH_(4)吸收通量与甲烷氧化菌(18∶1ω7c)浓度无显著的相关性。此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是影响甲烷氧化菌(18∶1ω7c)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证实了亚热带人工幼林具有重要的土壤甲烷吸收作用,土壤CH_(4)吸收通量主要受环境因子和土壤理化的影响(约占60%)。本研究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甲烷汇的估算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森林碳循环和固碳潜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崔莹莹何露露肖好燕邹秉章王思荣万晓华万晓华
关键词:人工幼林甲烷氧化菌
滨海防护林土壤氮组分对凋落物和根系去除的响应被引量:6
2019年
在亚热带滨海防护林尾巨桉、湿地松、木麻黄和纹荚相思4种人工林中,设置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处理,分析土壤易变性氮组分和酶活性对地上、地下碳输入减少的响应。结果显示,处理两年后,去除凋落物和根系对土壤氮组分的影响因树种而异。去除凋落物显著降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矿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但去除根系处理对土壤氮组分影响不显著;去除根系显著增加湿地松人工林土壤矿质氮含量;去除根系和凋落物显著降低木麻黄人工林土壤铵态氮含量;去除凋落物和根系均未显著改变纹荚相思人工林土壤氮组分含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氮组分含量对处理的响应与β-葡萄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有关。研究发现,来自于凋落物和根系的易变性碳输入减少,会影响微生物对氮的矿化和转化能力。在纹荚相思人工林中,微生物酶活性对去除凋落物和根系响应不敏感,表明纹荚相思人工林对易变性有机质输入的减少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梁艺凡梁艺凡桑昌鹏万晓华林宇黄志群
关键词:土壤氮酶活性人工林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