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向龙

作品数:32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动脉
  • 13篇冠状
  • 13篇冠状动脉
  • 9篇血管
  • 6篇心病
  • 6篇冠心病
  • 6篇病患
  • 5篇动脉疾病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细胞
  • 5篇介入
  • 5篇冠心病患者
  • 5篇冠状动脉疾病
  • 4篇心力衰竭
  • 4篇心脏
  • 4篇衰竭
  • 4篇综合征
  • 4篇梗死
  • 3篇心肌

机构

  • 20篇南方医科大学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佛山市第二人...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解放军第94...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31篇魏向龙
  • 18篇刘映峰
  • 8篇李公信
  • 8篇李志梁
  • 5篇李志樑
  • 5篇吴宏超
  • 5篇丁明学
  • 4篇叶文胜
  • 4篇严全能
  • 4篇宋旭东
  • 4篇王同汉
  • 4篇缪绯
  • 4篇郝培远
  • 3篇何非
  • 3篇涂晓文
  • 3篇陈爱华
  • 3篇刘怀昌
  • 3篇熊华峰
  • 3篇简勋
  • 3篇傅强

传媒

  • 4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山东医药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MA、DNase Ⅰ、H-FAB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Ⅰ)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40例ACS患者作为观察组,260例同期无缺血性疾病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比色法、SRED/CAM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血液IMA、DNaseⅠ、H-FABP水平。计算其对AC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与肌钙蛋白I(cTnI)比较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IMA、DNaseⅠ及H-FABP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IMA、DNaseⅠ及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均高于cTnI(P均<0.05),IMA、DNaseⅠ、H-FABP及cTnI四者联合对ACS早期诊断灵敏度可达94.5%。结论 IMA、DNaseⅠ联合H-FABP可提高对ACS早期诊断灵敏度。
贾旭荣魏向龙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修饰白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CD273/PD-L2)的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方法将8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对照组2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273+细胞百分率,RT-PCR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及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273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以ACS组为著(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27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刘映峰江玲张培东魏向龙吴宏超缪绯
关键词:单核细胞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三维、二维定量冠脉X射线造影与目测对靶病变血管的评估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比研究三维定量冠状动脉造影(3D QCA)、二维定量冠状动脉造影(2D QCA)与目测法在评估冠脉X射线造影靶病变血管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2009年5月~2009年11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的60位患者65处靶病变血管段的影像资料。分析比较Medis 3D QCA、西门子2D QCA、专家目测对靶病变管腔面积狭窄率、病变血管长度、参考血管直径的测量值,分析比较3D QCA、2DQCA的直径狭窄率测量值。结果冠脉X射线造影三维定量分析、二维定量分析、目测定量分析在成功三维重建62处(3例因靶血管少一个投照体位无法实现三维重建)靶病变中最窄处管腔面积狭窄率(%)(73.87±8.98 vs 79.10±8.06 vs 83.53±8.19,P<0.001)、长度(mm)(28.95±17.31 vs 26.20±16.04vs 27.21±16.58,P<0.001)、参考血管直径(mm)(2.67±0.29 vs 2.64±0.26 vs 2.76±0.29,P<0.001)有显著性差异,三维与二维对靶血管病变最窄处直径狭窄率(%)(54.21±9.48 vs 57.84±10.17,P=0.016)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edis 3D QCA对冠状动脉造影能成功实现三维重建,与专家目测和二维定量分析相比,三维定量分析系统能够恢复三维血管形态从而更准确地分析冠状动脉病变。
郝培远陈爱华宋旭东魏向龙周珊珊何非涂圣贤
关键词:三维重建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目测法X射线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心源性休克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中期疗效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观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中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6例ST抬高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心衰和/或休克90例。对心衰或/和心源性休克患者行PCI58例(PCI组:急诊PCI41例,外院转入行补救性PCI17例),药物溶栓20例(溶栓组),一般治疗12例(未行再灌注组);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PCI组及溶栓组的住院时间、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恢复情况,观察PCI组血管开通时间、TIMI血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CI组、溶栓组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8.3%和65.0%(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3±3.5)d和(20.5±4.4)d,住院及随访期间死亡率PCI组6.9%,溶栓组25%(P<0.05)。PCI组两亚组术后心功能恢复均好于溶栓组(P<0.01和P<0.05)。结论对于ST段抬高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PCI与溶栓相比,能及时开通血管且开通率高,术后近期及中期心功能恢复较好,不良心血管事件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作为首选。
王同汉刘映峰李志梁魏向龙石向东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溶栓梗死相关血管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组)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28例。3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非冠心病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及RT-PCR检测PD-1蛋白及mRNA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S组、SA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ACS组与S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1在冠心病患者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明显降低,这可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中起到作用。
赵欢徐琳魏向龙缪绯刘芃张紫微刘映峰
关键词:冠心病PD-1动脉粥样硬化
冠脉造影单支病变靶血管最佳投照角度与介入角度的分析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以临床单支病变靶血管冠脉介入的角度为参照,对冠脉造影三维定量分析软件快速生成靶血管最佳投照角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2009-05-2009-11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65处靶病变中血管段的影像资料,纳入62处为研究对象(有3例右冠造影因仅有单幅投照无法实现三维重建而排除)。从靶病变两个视图的投照影像中重建出三维靶血管并生成对靶血管有最少短缩或延长率的最佳投照角度。然后由两名有经验的术者以介入治疗时使用的投照角度为参照,评价三维重建生成的最佳投照角度的相对优越性,评价结果量化为从-2至2等5个评分等级。并对最佳投照角度和介入角度的短缩率及靶血管生成最佳投照度所需投照次数(等于实现三维重建的投照次数)和介入时发现较理想的投照角度的所需次数进行对比。结果成功实现62例靶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可实现率为100%,三维重建后自动生成的最佳投照角度评分高于实际介入使用的投照角度(最佳角度平均评分1.41±0.62,P<0.01),靶血管在最佳投照角度下的二维长度短缩率明显小于介入采用投照角度的短缩率(2.35±2.10比9.27±7.82,P<0.01),并能明显减少靶血管投照角度次数(2.08±0.27比2.50±0.65,P<0.01)。结论 Medis3D系统能准确且快速地生成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佳投照角度,最佳投照角度有较少的短缩率,并能减少靶血管所需的X线投照次数。
陈爱华郝培远周珊珊宋旭东魏向龙何非李志樑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型及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DCs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到易损的关系。方法将6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1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为对照组(CTL组,18例)。流式细胞4色分析法检测DCs及亚型的比例,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查DCs功能。结果(1)与CTL组比较,SAP组外周血DCs血白细胞的比例和数量无显著变化;UAP组DCs比例和数量显著增高;AMI组DCs比例和数量均减少;ACS组DCs比例降低,数量无显著改变。(2)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性DCs功能测定:①培养第7天,UAP、ACS、AMI组DCs CD86表达高于CTL、SAP组,ACS、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1)。②培养第7天,在DCs数量为2×105/mL时,UAP、ACS、AMI组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CTL、SAP组(P<0.01),ACS、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1),AMI组较ACS组有升高趋势。③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上清液中IL-12、IFN-α浓度比较,UAP、ACS、AMI组显著高于CTL、SAP组;ACS、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1);AMI组高于ACS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DCs数量、比例及功能可一定程度反映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的变化。
涂晓文李志梁刘映峰魏向龙缪绯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冠心病粥样斑块免疫功能
肾素系基因多态及表达与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效应的关系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多态及ACE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mRNA表达与抗高血压药物降压效应间的关系。方法随机、单盲设计,入选9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氯沙坦(Losartam)、赖诺普利(Lisinoprtl)及尼索地平(Nisodrpine),并测定患者ACE基因插入(I)/缺失(D)、AGT基因M235T多态及ACE、AT1 基因mRNA表达。结果①AT1 mRNA表达基础值在AGT基因MT及TT基因型明显高于MM型,而MT与TT型间无差异;②三种抗高血压药物在显著降低血压同时,也明显降低AT1 mRNA表达;③氯沙坦及赖诺普利降低ACEmRNA表达,且与舒张期血压(DBP)差值呈正相关,而尼索地平反使ACEmRNA表达升高,与DBP差值负相关。结论依据AT1 mRNA表达基础水平增高且同时为AGTT等位基因者或ACEmRNA表达基础高水平者均可优选作用于肾素系(RAS)的ACEI或AT1拮抗剂;而ACEmRNA表达基础低水平者则选择钙通道拮抗剂。
魏向龙赵光胜王谷亮李迪元郭冀珍
关键词: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进展被引量:17
2002年
李静张宝石魏向龙
关键词:急性病冠状动脉疾病猝死放射学介入性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洗脱支架雷帕霉素Cypher^(TM)植入后的不良反应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植入后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远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接受CypherTM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3例,在支架植入术后9个月内全部接受门诊随访及冠脉造影,了解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边缘效应、贴壁不良现象、支架处动脉瘤发生率及相应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83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12个,植入成功率为98.8%(82/83)。29例(34.9%)接受冠脉造影,MACE9例,发生率10.8%(9/83),其中,1例术中发生猝死,1例术后3d因亚急性血栓造成再发心肌梗死,其余7例在出院后1~3月内发生心绞痛,皆经造影证实为血栓形成,再次成功靶血管血运重建8例;其余20例无症状患者造影发现支架边缘狭窄(无血栓)2例,总再狭窄为13.3%(11/83);无动脉瘤发生。9例MACE中,有弥漫病变5例,其中4例植入长支架,1例植入重叠支架,其余为简单病变;29例患者共发现贴壁不良现象5例,皆发生MACE,其中4例为弥漫病变植入长支架,1例为简单病变。结论: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是药物支架CypherTM植入后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可能与弥漫病变植入长、重叠支架引起贴壁不良有关。
刘怀昌刘映峰熊华峰李公信简勋魏向龙
关键词:血管成型术心脏事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