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吉凯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油田
  • 2篇雁木西油田
  • 2篇剩余油
  • 2篇剩余油分布
  • 2篇挖潜
  • 2篇挖潜方向
  • 1篇低电阻率
  • 1篇低电阻率油层
  • 1篇低渗
  • 1篇电阻率
  • 1篇油藏
  • 1篇油层
  • 1篇有效厚度
  • 1篇沙三段
  • 1篇剩余油分布特...
  • 1篇特高含水
  • 1篇特高含水油藏
  • 1篇中油
  • 1篇微相
  • 1篇文中油田

机构

  • 5篇西安石油大学

作者

  • 5篇魏吉凯
  • 4篇宋子齐
  • 4篇孙颖
  • 4篇常蕾
  • 4篇杨红刚
  • 1篇王桂成
  • 1篇程国建
  • 1篇程建国

传媒

  • 2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克拉玛依油田非均质砾岩油藏特征及其剩余油分布被引量:16
2009年
针对七中、东区复模态结构砾岩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非均质砾岩油藏特征及其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剩余可采储量平面分布及产吸剖面分层动用状况特征,结合砾岩储层多类型孔隙群的非均质渗流系统,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富集类型及挖潜方向,阐明了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多类型孔隙群、断裂及构造控制,以及受注采不完善、层间干扰、水驱损失及井况损坏等影响。平面上,剩余油集中分布在井间未动用部位、断裂附近、构造高部位及曾经动用但水淹程度不高且有效厚度较大部位;纵向上,剩余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克下组S73-3、S74-1砂砾体发育较好的小层上。从而提出了该区下一步实施稳油控水的治理措施,为提高该区开发后期整体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宋子齐孙颖常蕾魏吉凯杨红刚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特征挖潜方向
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被引量:7
2009年
针对文中油田文15块沙三段上亚段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该区油藏剩余油的分布特点,指出了主力油层剩余油储量丰度较高。阐明了剩余油主要在断层遮挡、构造高部位或断鼻上倾方向富集;受沉积微相影响,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河道边缘、侧翼及前缘的Ⅱ类和Ⅲ类储层中;纵向上正韵律层水淹模式水下分流河道中上部剩余油富集程度高;油层注水开发中高渗透层的层间干扰导致相对低渗透层剩余油分布更为突出;注采井网不完善及水驱损失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剩余油滞留。研究区剩余油分布总体比较零散,平面上主要以豆粒状、团块状和条带状分布富集;纵向上集中分布在部分动用相对较低的主力油层中,油层动用不充分,呈现严重的非均质特征。
宋子齐魏吉凯王桂成孙颖杨红刚常蕾
关键词:层间干扰挖潜方向
华庆油田东部长6储层沉积微相及其测井评价研究
针对华庆油田主力层段长6储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油层薄、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本文通过对该区地层划分、构造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确定该区长6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发育,...
魏吉凯
关键词:沉积微相测井评价
雁木西油田白垩系有利沉积相带与油藏储量分布被引量:8
2010年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受沉积相带及其断裂、构造和岩性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测井资料分析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采用白垩系岩心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阐述了K1s3、K1s2、K1s1期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到浅水河道有利沉积微相砂体的分布发育,分析了水下辫状河道、浅水河道有利沉积微相带与油气聚集分布的关系。进而,分别采用浅水河道微相控制K1s1期、水下辫状河道控制K1s2、K1s3期储量,利用测井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和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阐明了有利沉积微相带控制计算的储量参数及其分布,有效地圈定了各储量计算单元的含油面积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该区油藏增储上产和调整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宋子齐常蕾孙颖程建国杨红刚魏吉凯
关键词:储量参数雁木西油田
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有效厚度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分布受断层、构造、沉积相带及岩性等多种因素控制和影响,提出了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的图版参数.利用目的层段储层岩石物性分析、试油、生产动态和测井资料的统计分析及综合归纳,建立起油层有效厚度的岩性、电阻率、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和声波时差、密度、自然伽马相对值的下限标准.通过计算机处理与人工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该区60多口井目的层段低阻油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特征重新精细评价处理,复查确定出各井新增油层有效厚度,阐明了该区白垩系K_1s_1、K_1s_2期浅水河道、水下辫状河道有利沉积微相带新的油气富集层位和挖潜方向,并以实例阐述了测井精细评价油层有效厚度的效果.
宋子齐程国建孙颖魏吉凯杨红刚常蕾
关键词:有效厚度低渗低电阻率油层雁木西油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