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高通量16S r DNA测序,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失眠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方法选择原发性失眠患者65例,按中医证型分为肝郁化火组22例、心脾两虚组17例、阴虚火旺组26例,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通量16S r DNA测序方法分析患者便菌群结构,QIIME软件与R语言stats包等分析菌群差异。结果共得到1226个不同的基因序列分类单元(OTUs),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OTUs共180个(P<0.05),表明样品有丰富的菌落。肝郁化火组、阴虚火旺组测序序列的定位个数多于心脾两虚组及对照组(P<0.05)。非加权Uni Frac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显著大于组内差异,表明分组有意义(R=0.103,P=0.002),提示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失眠不同证型高度相关。属水平在不同组间明显差异共57个属(P<0.05),所有物种水平不同组间明显差异共115个物种(P<0.05)。对照组优势菌属包括: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巨单胞菌属(megamonas)、梭菌属(clostridiumⅪ、clostridiuumⅩⅧ)、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肝郁化火组优势菌属包括: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黄杆菌属(flavonifractor)、埃格特菌属(eggerthella)、嗜胆菌属(bilophila);心脾两虚组优势菌属包括: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阴虚火旺组优势菌属包括:拟杆菌属(bacteroides)、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parasutterella、butyricimonas、odoribacter。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具有丰富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不同菌群结构,可能影响着不同中医证候的发生、发展及结局。
目的:探讨COVID-19对福建省支援湖北医护人员睡眠、心理、生活情况及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28名医护人员,进行了一项横断面、匿名、自我报告的线上问卷调查。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COVID-19流行相关因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MEQ-5)、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五部分。结果:313人(59.3%)PSQI评分>5分,存在睡眠质量差,且护士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9,P=0.02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睡眠质量独立差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既往确诊睡眠障碍10.820(95%Cl为3.293~35.556,P<0.001)、每周夜班倒班工作的次数>3次2.919(95%Cl为1.414~6.028,P=0.004)、睡觉打鼾2.259(95%Cl为1.360~3.753,P=0.002)、GHQ-12得分2.010(95%Cl为1.553~2.601,P<0.001)、睡前使用电子产品超过1 h 1.681(95%Cl为1.085~2.604,P=0.020)、睡前使用电子产品看小说、新闻1.604(95%Cl为1.043~2.467,P=0.031)。结论:在支援湖北期间,睡眠质量差在福建省医护人员中非常普遍,且护士更为显著。睡眠质量差与既往确诊睡眠障碍、每周夜班倒班工作的次数>3次、睡觉打鼾、GHQ-12得分、睡前使用电子产品超过1 h、睡前使用电子产品看小说、新闻存在独立相关性。在经历重大事件影响时,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睡眠卫生教育及心理健康服务是必要的。对全国医护工作者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是迫切需要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