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迎新

作品数:126 被引量:45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专利
  • 4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3篇废水
  • 21篇水处理
  • 16篇油田
  • 13篇污水
  • 12篇基因
  • 12篇处理工艺
  • 11篇废水处理
  • 10篇深度处理
  • 10篇吸附剂
  • 9篇饮用水
  • 9篇油泥
  • 9篇制药废水
  • 9篇生产废水
  • 9篇混凝
  • 9篇出水
  • 8篇厌氧
  • 7篇氧化物
  • 7篇反应器
  • 7篇采油
  • 6篇油田采出水

机构

  • 121篇中国科学院生...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长沙理工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日本东北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3篇冀东石油勘探...
  • 2篇长江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交公路规划...
  • 2篇唐山中科格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126篇高迎新
  • 97篇杨敏
  • 70篇张昱
  • 33篇丁然
  • 15篇田哲
  • 14篇豆小敏
  • 10篇赵蓓
  • 9篇李伟成
  • 9篇张国林
  • 8篇焦思明
  • 6篇汪严明
  • 6篇于建伟
  • 6篇邬晓梅
  • 5篇安伟
  • 5篇陈宏
  • 4篇王东升
  • 4篇周宁玉
  • 3篇李玉友
  • 3篇陈星
  • 3篇刘芳

传媒

  • 13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环境化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环境污染治理...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给水排水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油田化学
  • 2篇油气田环境保...
  • 1篇应用化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广州化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科技资讯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12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方法,包括向废水中加入复合型氧化剂、复合型可溶性金属盐和中孔发达的改性活性炭,并调节废水pH值≥4,对工业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同步进行原位氧化‑吸附处理以及活性炭吸附处...
杨敏孙光溪张昱田哲丁然高迎新
文献传递
常用钻井泥浆处理剂对钻井废水COD值的贡献及其混凝处理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02年
对6种常用钻井泥浆处理剂与泥浆COD值的关系进行了模拟研究,6种处理剂对钻井泥浆COD值的影响顺序为磺化酚醛树脂(SMP)>铵盐(NH4-HPAN)>无荧光防塌剂(GLA)>硅稳定剂(SSA)>复合离子型聚丙烯酸盐(PAC-141)>水解聚丙烯腈钾盐(FPK). 利用得到的回归方程式对冀东油田的3种主要钻井泥浆体系废水的COD值进行了估算,考虑稀释倍数之后的估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符合,证明泥浆处理剂是钻井废水COD的主要来源. 对利用实际废水配制的各种处理剂模拟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实验证明,当混合体系Zeta电位大于-50 mV时,混凝后残留TOC值高于预测值;相反当混合体系的Zeta电位小于-50 mV时,混凝后残留TOC值低于预测值,Zeta电位越小,TOC去除率越高. 6种处理剂中,SMP的Zeta电位值最高,因此其TOC去除效果也最差.
杨敏汪严明王东升周香玉高迎新贾万瑾
关键词:钻井废水混凝处理COD值
AO/OAO/Fenton两级生物法处理工业园区内焦化废水被引量:8
2019年
针对某市工业园区5 000 m^3/d焦化废水处理出水水质难以稳定达标的问题,首次采用"前端各厂AO预处理—后端园区OAO+Fenton深度处理"的工艺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抗冲击能力,保障工业园区内焦化厂熄焦用水稳定达标。工程调试运行表明,两级生物处理模式解决了焦化废水生物系统易冲击问题,最终出水COD、NH_4^+-N、TN分别降至20~30、<2、<10 mg/L,去除率分别高达99%、98%、95%。同时,出水COD、NH_4^+-N、TN、TP、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油类均优于《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直排标准,并达到膜前标准,为焦化废水零排放奠定了基础。
韩小刚韩立辉陈星陈星高迎新
关键词:焦化废水硝化反硝化
采油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深入认识石油烃的厌氧降解过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大庆油田采油废水处理系统厌氧池和进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基于DGGE和克隆文库的分析结果均表明,厌氧生物膜中存在的古菌源自于采油废水。厌氧生物膜和采油废水中的古菌主要是产甲烷菌,包括嗜甲基的Methanomethylovorans thermophila和利用氢和甲酸的Methanolinea tarda。值得注意的是,氢营养型的M.tarda在厌氧生物膜中得到了富集。进水和厌氧生物膜中的细菌群落结构明显不同。进水中的主要细菌类群为Epsilonproteobacteria,而生物膜中的主要类群为Nitrospira和Deltaproteobacteria。在厌氧生物膜中发现许多与产甲烷古菌(尤其是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协同降解石油烃类物质的细菌相关克隆:其中一个克隆与Syntrophus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该类菌是产甲烷菌介导的厌氧烃降解微生物区系中的关键细菌;许多Deltaproteobacteria克隆属于group TA类群,该类群细菌主要参与芳香族化合物产甲烷菌介导的厌氧降解过程。这些结果表明,在大庆油田采油废水厌氧处理系统中已经建立起由产甲烷菌所介导的厌氧石油烃降解的微生物区系。
穆剑匡丽高迎新张丹丹
关键词:采油废水厌氧处理产甲烷菌
一种复合除砷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饮用水除砷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吸附剂含有复合金属氧化物和高分子材料粘结剂,本发明的除砷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高,对饮用水中的砷具有高度吸附选择性,而且吸附容量高,吸附颗粒无论是处于干燥状态还是处于潮湿状态其强...
张昱赵蓓豆小敏杨敏高迎新于建伟
文献传递
制药废水受纳河流中四环素抗药基因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考察了含有土霉素制药废水的污水处理厂排放在冬季和夏季对受纳河流中四环素抗药基因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PCR方法,对该河流中16种四环素抗药基因(TRGs)进行了检测,其中6种在排放口及下游被检出.通过Real-timePCR对其中的3种抗药基因(tet(L)、tet(W)和tet(X))及总细菌的16SrRNA基因进行定量分析(TRGs/16SrRNA基因),结果表明:tet(L)、tet(W)和tet(X)与16SrRNA基因的比值在排放口和下游(3.34×10-3~2.38×10-1)显著高于排放口上游(1.16×10-5~2.38×10-2),表明污水排放造成了抗药基因的增加.夏季河水中TRGs/16SrRNA基因明显低于冬季.利用PCR-DGGE对不同河流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的排放显著改变了河流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一些代表性TRGs宿主细菌的条带在排放点和河流下游明显增加.
刘苗苗张昱李栋李魁晓高迎新杨敏
关键词:制药废水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电场-零价铁-UBF提高有机硫对位酯生产废水同步产甲烷反硝化效能
2020年
有机硫化合物对位酯生产废水具有COD高、含硫酸盐和有机硫高以及碳硫比低的特点,针对单一厌氧反应器在处理废水时只能在较低COD容积负荷(OLR)下运行的问题,在提高有机硫对位脂生产废水产甲烷反硝化效能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场-零价铁联合方式处理该类废水。实验结果表明:OLR(以COD计)为6.67 g·(L·d)^-1,进水COD为20000 mg·L^-1时,复合床的COD去除率为70%,产甲烷率为1.41 L·(L·d)^-1,反硝化率为87%,对位脂降解率为74%;在COD/TSO^2-4(总硫酸盐)为1.57时,COD去除率、产甲烷率和反硝化率可分别能稳定在60%、1.18 L·(L·d)^-1和79%;在COD/TSO^2-4为0.88时,产甲烷菌受到中等程度的抑制;当COD/TSO^2-4恢复为1.57时,厌氧系统在7 d后恢复,说明联合系统有很强的恢复能力。综合上述结果,与单一的UBF处理相比,采用微电场-零价铁能显著提高UBF的运行负荷和同步产甲烷反硝化能力,同时也能使反应器承受更低的碳硫比。
郭进水远敏万佩佩李伟成高迎新戚伟康
一种丙酮废水活性炭处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酮废水活性炭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活性炭吸附罐,并列设置的活性炭吸附罐通过公共的进水管路、冷凝管路、蒸汽管路和出水管路联接;每一个活性炭吸附罐在内部中上部设置活性炭层、在内部中部设置蒸汽板,...
高迎新张国林丁然杨敏张昱
文献传递
一种评估废水中抗生素的残留生物效能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废水中抗生素的综合生物效能(效价当量)的方法,包括对废水采用比浊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废水中抗生素的残留生物效能。本发明方法能够对废水中的不同抗生素及其具有抗菌活性基团的代谢产物进行准确测定,操作简便,从...
张昱张红杨敏刘苗苗田哲高迎新
文献传递
一种高砷地下水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高浓度腐植质的高砷地下饮用水的处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采用臭氧氧化处理,将毒性大并且难处理的三价砷氧化为易处理的五价砷,同时将腐殖质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然后利用生物活性炭对腐殖质氧化产物进行降解和吸附,最后...
杨敏张昱王峰汪严明郭召海高迎新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