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怡加

作品数:32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骨折
  • 5篇愈合
  • 5篇牵张
  • 5篇中医
  • 5篇成骨
  • 4篇手术
  • 4篇手术治疗
  • 4篇牵张成骨
  • 4篇关节
  • 3篇动物
  • 3篇引流
  • 3篇远端
  • 3篇缺损
  • 3篇疗效
  • 3篇骨不连
  • 3篇骨缺损
  • 3篇股骨
  • 3篇负压
  • 2篇地震伤
  • 2篇地震伤员

机构

  • 29篇广州中医药大...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32篇高怡加
  • 18篇黄枫
  • 10篇姜自伟
  • 9篇董航
  • 8篇罗伟东
  • 8篇曾展鹏
  • 7篇郑晓辉
  • 7篇黄培镇
  • 6篇黄学员
  • 5篇蔡群斌
  • 5篇梁其彬
  • 5篇周琦石
  • 4篇李悦
  • 3篇孙世栋
  • 3篇欧阳崇志
  • 2篇杨达文
  • 2篇劳永生
  • 2篇杨冰
  • 2篇徐险峰
  • 2篇曾志奎

传媒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世界中医药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新中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医教育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Masquelet诱导膜血管新生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Masquelet诱导膜血管新生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体质量分层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5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股骨诱导膜模型后,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用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给各中药组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给予等量纯水灌胃,直至造模后第28天。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Q-PCR分别检测各组诱导膜组织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HMGB1、PDGF-BB、CD31、Emcn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诱导膜组织中CD31蛋白为强阳性表达,而Emcn的表达为弱阳性。模型组较空白组各血管新生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提高(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二者的表达较模型组一致上调(P<0.05)。结论:虽诱导膜中不存在CD31hiEmcnhi血管,但骨碎补总黄酮对诱导膜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曾志奎黄枫李悦李华南周琦石高怡加董航黄培镇蔡群斌李定申震郑升鹏
关键词:骨碎补总黄酮血管新生因子
锚钉修复三角韧带后踝关节的稳定性被引量:12
2017年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及下胫腓联合损伤有一定的发生率,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或修复三角韧带存在争议,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存在复位不良、断钉及二次手术取钉等问题。目的:观察应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治疗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及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12例,均采取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锚钉修复内侧三角韧带的方法,均未进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观察其临床疗效,评估其关节稳定程度。结果与结论:(1)所有病例均得到1年以上的随访;(2)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优9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2%;(3)术后1年X射线测量外旋应力位下踝内侧间隙及距骨倾斜角度分别为(3.47±0.12)mm及(0.45±0.18)°,与健侧(3.44±0.05)mm及(0.43±0.1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应用锚钉修复三角韧带的方法可恢复三角韧带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使踝关节获得较好的稳定性,且避免了二次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的手术创伤。
高怡加黄枫劳永生曾展鹏徐险峰罗伟东孙世栋陈柏行
关键词:踝关节韧带骨科植入物锚钉三角韧带
分期治疗涉及后关节面的粉碎胫骨Pilon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治疗涉及后关节面的粉碎性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1年6月,采用分期、后外侧联合前正中入路、后方支撑钢板结合内侧或前外侧解剖钢板治疗粉碎性胫骨Pilon骨折24例,其中21例获得完整随访。从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12~15周),完全负重时间13.5周(平均12~16周),术后复查CT见关节面台阶小于2 mm。依据Burwell-Charnley(1965)的Pilon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17例,复位可4例。依据Tornetta等(1993)的Pilon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优13例,良5例,可3例。术后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治疗后愈合。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分期、后方支撑钢板固定后关节面骨折块,是治疗涉及后关节面的粉碎性胫骨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
黄培镇黄学员黄枫高怡加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骨切开术
三七总皂苷上调浓缩生长因子释放促进大鼠骨折愈合
2024年
背景: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和浓缩生长因子均能促进骨折愈合,但是目前关于两者共同干预骨折愈合的研究较少,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在某段时间内促进浓缩生长因子相关因子的释放来达到加快骨折愈合的目的。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浓缩生长因子释放,以及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8周龄SD大鼠18只,编号后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模型对照组以及空白组。三七总皂苷组给予三七总皂苷灌胃2周,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2周,空白组正常饲喂。2周后三七总皂苷组与模型对照组同时采血离心获取浓缩生长因子备用,继续正常饲喂1周,然后对所有大鼠进行股骨骨折造模处理,三七总皂苷组与模型对照组植入自体浓缩生长因子,并用ELISA法检测1 h及1,3,5,7,9,11 d生长因子释放量;通过观察术后2个月X射线片及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生长因子释放情况:三七总皂苷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第7,9,11天的释放浓度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第5,9,11天的释放浓度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1-11天的释放浓度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②骨折愈合情况:术后2个月行X射线片检查,三七总皂苷组的骨折愈合情况优于模型对照组,两组均优于空白组;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三七总皂苷组成骨细胞生成量大于模型对照组,两组均大于空白组;③提示三七总皂苷可以上调浓缩生长因子相关因子的释放浓度,三七总皂苷干预后的浓缩生长因子对促进大鼠骨折愈合更有优势。
王钟庆熊贤梅张严李世杰马立琼卢泽声高怡加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骨折愈合动物模型
骨碎补总黄酮对牵张成骨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家兔股骨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家兔32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行单侧股骨牵张术,以自制延长器固定。经7 d延迟期,以1 mm/d的速度牵张,2次/d,连续10 d。治疗组动物自术后第1天用骨碎补总黄酮溶液灌胃,至实验结束。固定28 d后处死动物,留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治疗组新生骨组织成熟骨质区域增大,成骨细胞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呈棕色深染,染色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有效地加速骨牵张中新生骨质的生成与成熟。
高怡加黄培镇李悦姜自伟杨冰黄枫陈基长
关键词:牵张成骨骨碎补总黄酮
负压封闭引流在地震伤员截肢术后感染创面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在地震伤员截肢术后大面积感染创面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对7例地震伤员截肢术后感染创面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结果】7例患者感染创面经使用负压封闭引流7-26 d,平均13 d,感染得到控制,未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创面行细菌培养阴性。Ⅱ期缝合4例,Ⅱ期植皮3例,创面植皮1次成活。【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临床上治疗截肢术后大面积感染创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郑晓辉马邦兴江晓兵罗伟东高怡加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截肢术后感染创面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三七治疗骨折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三七治疗骨折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文献报道以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筛选三七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骨折靶点,再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stoscope 3.7.2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同时筛选核心靶点,建立“三七-活性成分-骨折-靶点”网络,并对潜在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动物实验对三七治疗骨折进行疗效分析,对部分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共筛选获得三七活性成分20个及其相应靶点356个,骨折靶点5 235个,两者交集靶点205个。三七治疗骨折潜在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E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等。通路富集分析中与三七治疗骨折密切相关的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Ras信号通路(Ras signaling pathway)、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三七可以促进桡骨骨析模型兔的骨折愈合,分别提高EGFR、VEGFA、EGF和降低IL-6的水平。结论 该研究以网络药理学分析三七治疗骨折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加以验证,为三七在临床治疗骨折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熊贤梅马立琼李世杰冯俊铭王钟庆蒲彬杨柏霖高怡加
关键词:骨折网络药理学
非手术与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存质量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非手术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及手术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索以生存质量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途径。方法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以健康状况(SF-36)量表为测评工具,从生理机能等8个维度分别研究非手术与手术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并比较两者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程度。结果非手术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在活力、社会职能及精神健康三个维度的改善程度优于手术组(P<0.05),而在其他五个维度的改善程度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和手术疗法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改善均有效,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高怡加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
兔股骨牵张成骨牵张器的改进及动物模型的建立
2016年
目的改进兔股骨牵张成骨模型中牵张器的结构,评估应用该牵张器建立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取16只新西兰兔,采用改进后的兔股骨牵张器,建立兔股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并观察其效果。结果改进并优化股骨牵张器的固定及牵张模式,设计新型股骨牵张器;取16只新西兰兔,采用改进后的兔股骨牵张器,建立兔股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观察其固定的稳定性,分别于牵张当天、牵张期第3周、牵张后固定期第2、4周进行X线检查,评估其牵张效果。结论改进型牵张器结构简单、轻便,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牵张效果明确,适用于建立兔股骨牵张成骨模型。
高怡加杨彬黄培镇李悦黄枫姜自伟陈朝
关键词:牵张成骨牵张器动物模型
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创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观察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后文简称VSD)对骨科创面的疗效,并与植皮后传统加压包扎相比较,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5例感染创面病例采取手术清创后予VSD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创面感染得到控制后,创面干净,肉芽生成良好,外露的肌腱、骨膜表面有新鲜的肉芽组织覆盖,达到植皮的要求后,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0例(实验组)采用游离植皮联合VSD法闭合创面,35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加压包扎植皮区,对两组术后的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此两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植皮联合VSD组与植皮加压包扎组,在平均换药次数、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平均抗生素应用次数(植皮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面达到游离植皮条件后,游离植皮联合VSD负压引流可以促使皮片黏附,保持创面洁净,避免皮下渗液积聚,有利于皮片的存活,与植皮加压包扎组相比,减少了平均换药次数,缩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植皮后),减少抗生素平均应用次数,提高了植皮成活率,说明游离植皮联合VSD组优于游离植皮加压包扎组,游离植皮联合VSD法治疗骨科创面有显著疗效。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是一种较理想的植皮后的固定方法,有利于创面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伟东黄枫何才勇姜自伟高怡加董航
关键词: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游离植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