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太长

作品数:244 被引量:724H指数:15
供职机构:国防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62篇专利
  • 4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0篇天文地球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电子电信
  • 9篇机械工程
  • 8篇理学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军事
  • 3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9篇降水
  • 21篇地基
  • 21篇散射
  • 20篇红外
  • 19篇图像
  • 16篇气溶胶
  • 16篇气象
  • 16篇感器
  • 16篇传感
  • 16篇传感器
  • 14篇反演
  • 13篇天空
  • 13篇微物理
  • 12篇雨滴
  • 12篇雷达
  • 11篇降水粒子
  • 9篇遥感
  • 9篇数据采集
  • 9篇微物理特征
  • 9篇廓线

机构

  • 215篇解放军理工大...
  • 23篇国防科技大学
  • 5篇中国白城兵器...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西昌卫星发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河北省气象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安卫星测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40篇高太长
  • 104篇刘磊
  • 94篇刘西川
  • 72篇赵世军
  • 38篇翟东力
  • 31篇胡帅
  • 28篇孙学金
  • 25篇李浩
  • 21篇印敏
  • 21篇宋堃
  • 18篇江志东
  • 15篇韩文宇
  • 14篇张婷
  • 13篇黄威
  • 13篇薛杨
  • 11篇苏小勇
  • 10篇杨波
  • 9篇吴维
  • 9篇杨树臣
  • 8篇姜世泰

传媒

  • 15篇物理学报
  • 14篇解放军理工大...
  • 11篇气象科学
  • 11篇大气与环境光...
  • 10篇气象水文海洋...
  • 6篇红外与激光工...
  • 6篇气象科技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光学学报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应用气象学报
  • 4篇气象与减灾研...
  • 3篇气象
  • 3篇红外与毫米波...
  • 2篇光学精密工程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激光与光电子...
  • 2篇传感技术学报
  • 2篇第六届长三角...
  • 2篇第三届长三角...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0
  • 9篇2019
  • 11篇2018
  • 24篇2017
  • 38篇2016
  • 20篇2015
  • 17篇2014
  • 20篇2013
  • 14篇2012
  • 13篇2011
  • 15篇2010
  • 20篇2009
  • 14篇2008
  • 9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2
2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载云降水粒子探测器研究现状及进展
2020年
准确观测云和降水的微物理特征是理解云降水物理过程的关键。由气象气球搭载测量仪器升空进行现场探测是获取云和降水粒子微物理特征的有效方式,其作为机载云降水粒子测量设备的补充手段,在现场测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现有球载云降水粒子探测器工作原理的差异,将其分为碰撞取样式、直接成像式、光学散射式、光强衰减式和电荷测量式探测器。总结了典型仪器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主要优缺点;简要介绍了其在云层精细结构获取、云参数遥感方法建立、云降水物理过程研究和参数化以及雷暴云的科学观测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球载云降水粒子探测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设备研制提供参考。
王鹏刘磊刘西川胡帅赵世军姬文明高太长
关键词:降水粒子
大气粒子多角度散射特性测量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大气粒子多角度散射特性包括散射函数及散射相矩阵(也称"M¨ueller矩阵"),两者不仅是辐射传输模拟的基本输入参数,同时也是大气粒子微物理性质的载体。由于其基础性地位,大气粒子多角度散射特性测量技术一直是大气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大气粒子散射函数及M¨ueller矩阵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从大气粒子微物理特征的不确定性、数值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出发,分析了大气粒子光散射研究中存在的困难,指出发展大气粒子散射函数及Müeller矩阵测量技术的必要性;(2)概述了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多角度散射观测技术研究现状,将可见近红外波段测量仪器分平面旋转接收型、固定接收型和镜面反射型三类,重点讨论了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3)介绍了基于微波比拟技术测量单粒子散射特性的研究现状及其优势和劣势;(4)总结了多角度散射特性测量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多角度散射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本工作可为后续的大气粒子光散射测量技术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胡帅刘磊刘西川高太长
关键词:大气光学大气粒子测量技术光散射
非Kolmogorov湍流相位屏仿真及对光束传输模拟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正态分布模型来描述传播路径上功率谱幂值的非均匀性,利用功率谱反演法构建了基于等效结构常数的非Kolmogorov湍流相位屏,并利用多重相位屏法进行了高斯光束在均匀各向同性湍流与非Kolmogorov湍流两种模型下的传输模拟。通过观察模拟光束的光强均匀度、光束漂移以及闪烁指数等,研究了非Kolmogorov湍流对光束传输模拟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光束通过单个非Kolmogorov相位屏时,光强最大值与光强均匀度随着幂值先增大后减小,光束漂移随幂值在一定范围内单调变化。当光束通过多重相位屏时,发现模拟光束的光强闪烁指数会受到相位屏数量以及湍流模型的影响,当相位屏数量较多时,均匀各向同性湍流模型下模拟得到的光强闪烁指数会大于非K湍流模型下的结果,且非K湍流模拟的光束漂移与均匀各项同性湍流模拟得到的光束漂移的相对误差会随着相位屏数量增多而趋于0。
陈鸣高太长刘磊胡帅曾庆伟李刚王晨旭
关键词:大气光学高斯光束
磁扰和磁静期间海南扩展F起始时间出现率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2002年2月至2007年12月(第23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段)近6年的海南DPS-4型电离层测高仪探测数据,对磁扰和磁静夜晚期间扩展F起始时间出现率进行统计研究.结合海南电离层观测站所观测到的扩展F类型,将扩展F区分为频率型、区域型、混合型和强区域型,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磁扰还是磁静夜晚,混合型扩展F起始时间总出现率最高,最为活跃,其次为频率型和强区域型扩展F,最不活跃的是区域型扩展F;无论在磁扰还是在磁静夜晚条件下,混合扩展F起始时间主要围绕在午夜前后,且磁静时更多地起始于午夜前,而磁扰时则倾向于延至午夜后,频率型扩展F在午夜后较高.而强区域型扩展F则在午夜前较高.在本次太阳活动下降阶段,强区域型与区域型扩展F的起始时间出现率逐年与太阳活动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所得结果有助于分析不同类型扩展F在形态和机制方面的差异.
罗智贤肖赛冠史建魁高太长王国军方涵先
关键词:低纬电离层地磁活动
机载PMS系统技术原理剖析
2010年
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实时性和适用性强、运行稳定的特点,能实时探测、记录、处理并显示云滴、降水粒子数据。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PMS系统中云滴和降水粒子的探测原理,分析其结构及技术特点,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带来的误差,最后就PMS系统实际应用及研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太长江志东熊超超刘西川刘涛
基于红外的测云传感器
基于红外的测云传感器,由红外测云传感器和环境参数测量机构组成,所述红外测云传感器是获得用于云信息反演的大气向下红外辐射的传感器,所述环境参数测量机构是获得近地面空气温度、湿度和能见度的环境参数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测...
孙学金赵世军高太长翟东力
文献传递
基于非球形雨衰模型的微波链路雨强反演方法被引量:5
2017年
以T矩阵理论、Gamma谱分布为理论基础,基于Pruppacher-Beard降雨粒子模型,对OTT雨滴谱仪的Gamma谱参数历史资料与降雨强度值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具有实地谱分布的幂律系数,建立适合于本地区的雨衰模型,提出了基于非球形雨衰模型的微波链路雨强反演方法,分析了温度对模型幂律系数的影响,并开展了15—20 GHz频段的视距微波链路与地面雨滴谱仪的同步观测降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反演雨强的相关系数全部高于0.6,最高达到了0.96,RMSE最小值为0.79,累积降雨量的绝对偏差在2.47 mm以内,最小偏差仅为0.28 mm,相对误差低于1.84%.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非球形雨衰模型的微波链路雨强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适用性,对于进一步提高微波链路反演降雨精度、改善降水监测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宋堃高太长刘西川印敏薛杨
关于2种典型风场对弹箭运动轨迹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深入探讨风场对弹箭运动轨迹的影响规律,从飞行动力学以及外弹道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弹箭在风场中运动的三维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通过2种典型的风场——均匀定常风场和非均匀埃克曼风场的全弹道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大气风场对弹箭弹道影响的一般规律,从而为进行风修正弹箭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气象信息的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大气运动对无控火箭弹的飞行轨迹影响较剧烈,风的微小变化都可能使弹道产生明显响应;在均匀风场中,火箭弹的飞行轨迹是一个在二维垂直平面内的抛物线;与无风的情况相比,飞行速度、高度以及仰角等参数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飞行方位角则恒定不变;在非均匀埃克曼风场中,飞行参量均发生变化,飞行速度、高度以及仰角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与均匀风场相似,而方位角则产生了剧烈变化,变化规律取决于具体的非均匀风场模型;火箭弹的弹道不再是二维垂直平面内的抛物线,而是一条异面的不规则曲线。
高太长涂雪伟方涵先牛珍聪
关键词:风场弹箭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红外焦平面阵列定标方法被引量:4
2009年
用标准黑体定标数据分别采用基于神经网络和基于线性模型的定标方法对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上单个单元进行了定标,并对二者定标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基于线性模型的定标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定标系数,数据处理简单,但精度较低。人工神经网络定标方法是在未知的情况下通过设计合适的网络就可以逼近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提高了定标精度。
张云涛李涛高太长
关键词: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辐射定标神经网络最小二乘法
一种红外与激光联合的地基测云方法
红外与激光联合的地基测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分别利用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传感器获得大气向下红外辐射数据,利用激光传感器获得天顶后向消光系数廓线数据;获得上述两个数据的时间同步;(2)联合上述数据对云下水汽和气溶胶辐...
刘磊高太长张婷赵世军韩文宇
文献传递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