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强

作品数:55 被引量:223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9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0篇小麦
  • 9篇糯小麦
  • 7篇杂交
  • 6篇栽培
  • 6篇栽培技术
  • 6篇农业
  • 6篇12
  • 5篇性状
  • 5篇选育
  • 5篇角质
  • 5篇丰产
  • 5篇高产
  • 4篇育种
  • 4篇中筋小麦
  • 4篇糯性
  • 4篇抗病
  • 3篇套栽
  • 3篇配套栽培
  • 3篇品质性状
  • 3篇普通小麦

机构

  • 53篇重庆市农业科...
  • 6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重庆市九龙坡...
  • 2篇西南大学
  • 2篇重庆工业职业...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重庆市委党校
  • 1篇重庆生产力促...
  • 1篇重庆市经济信...
  • 1篇重庆市森宝园...
  • 1篇重庆市北碚区...

作者

  • 55篇马强
  • 23篇李伯群
  • 22篇周凤云
  • 15篇余国东
  • 12篇杨明
  • 11篇高志宏
  • 10篇廖敦秀
  • 10篇张丕辉
  • 5篇皮竟
  • 5篇任正隆
  • 5篇李泽碧
  • 5篇杨德
  • 4篇徐进
  • 4篇刁源
  • 4篇张继君
  • 3篇杨会静
  • 3篇任桂英
  • 3篇程杨
  • 3篇曾顺德
  • 3篇钟巍然

传媒

  • 11篇南方农业
  • 10篇西南农业学报
  • 8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种子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果树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乡村科技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新品种渝麦1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2年
渝麦14号(原名L-28)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共同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渝审麦2011001)。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抗倒伏能力强,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适宜重庆市及周边相似生态区种植。因地制宜,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病害虫草的防治,是确保渝麦14号高产优质的关键栽培措施。
周凤云余国东李伯群马强杨明高志宏张丕辉廖敦秀
关键词:小麦选育栽培技术
高产抗倒中筋小麦新品种—渝麦17
2017年
渝麦17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006年选用自育中间材料繁58与渝0822(即2013年重庆市审定品种渝麦15号)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倒中筋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麦20170001。
周凤云李伯群高志宏马强杨德杨明周爱平谭恢宇
关键词:抗倒审定品种杂交选育
重庆糯小麦与普通小麦品系若干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引进糯小麦种质材料与重庆本地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品种(系)进行连续多年的回交转育,已选育出了多个农艺性状优良、适合重庆本地种植的白粒糯小麦新品系。本文以重庆糯小麦品系渝L-3、渝L-1和普通小...
李伯群余国东马强周凤云廖敦秀张丕辉杨明
关键词:糯小麦普通小麦品质性状
文献传递
14个糯高粱亲本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为了筛选出表现优良的杂交糯高粱亲本,科学评价6个引育糯高粱不育系与8个自育糯高粱恢复系育种应用价值。本试验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TX622、TX623、18A、3268A、45A、3307A等6个糯高粱不育系,R864、R865、R867、R870、R872、R874、R880、R882等8个恢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48个F1杂交组合的穗期、株高、穗长、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育性和产量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这14个糯高粱8个主要性状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抽穗期、穗粒重、千粒重、育性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最高,分别为50.25%、80.62%、58.87%和79.31%,这些性状多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株高、穗长、穗粒数和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较高,受非加性基因的作用影响大。综合分析上述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方差、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相关遗传参数,不育系3307A、18A和恢复系R882、R864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一般配合力较高,是理想的糯高粱亲本材料;3307A×R874、TX623×R870、TX622×R864、18A×R867、18A×R882、3268A×R882是产量、株高、育性等性状表现优良的杂交组合。因此,以上研究结果为重庆地区开展糯高粱杂交育种提供了较好参考价值。
尹学伟王培华张晓春李泽碧张志良唐生佑马强谭平
关键词:糯高粱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
微波技术在针形绿名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杀青和干燥是针形绿名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将微波技术应用于茶叶杀青和干燥有利于提高其品质。为了提高针形绿名茶品质,本文对比研究了微波杀青、滚筒杀青、汽-热组合杀青和汽-热-微波组合等4种杀青方式、微波干燥和传统烘干等2种干燥方式、以及微波和常规2种加工工艺对针形绿名茶品质(感官品质和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杀青方式来看,以汽-热-微波组合杀青效果最好,微波杀青比其它3种杀青方式更有利于提高针形绿名茶外形色泽和叶底,会有损于其香气和滋味,但微波与汽-热组合后杀青能提升针形绿名茶的感官品质;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维C和叶绿素等主要内含成份保留量以微波杀青针形绿名茶为最高。从干燥方式来看,微波干燥比常规干燥更有利于改善针形绿名茶外形色泽、汤色和叶底,但有损于其香气和滋味,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维C和水浸出物等主要内含成分含量均以微波干燥针形绿名茶为最高。从加工工艺来看,采用微波加工工艺更有利于改善针形绿名外形色泽、滋味和叶底,但有损于其香气和汤色;微波加工工艺针形绿名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总量、碳水化合物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常规加工工艺针形绿名茶。因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微波技术加工针形绿名茶能明显提高其商品价值和饮用品质。
袁林颖钟应富马强邬秀宏张莹邓敏杨娟敬廷桃
关键词:微波技术
高产早熟抗病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渝麦14号
2012年
渝麦14号(渝审麦2011001)是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1999年利用川农19(国审麦2005001)作母本,用从R1685×绵阳26组合中筛选的优质丰产中间材料作父本杂交,经多代选育,于2003年选出稳定早熟株系,20072010年参加重庆市区试和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张怀琼马强蒋华仁周凤云任正隆余国东晏本菊李伯群谭飞泉张丕辉
关键词:高产早熟优质丰产抗病父本杂交
优质紫黑色小麦新品种——渝黑521
2022年
渝黑521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010年利用紫粒麦3号做父本与自育品种渝麦10号做母本杂交,采用系谱法和异地穿梭育种,经6年8代选育的优质彩色小麦新品种,以渝黑521参加重庆市小麦区试和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麦20210002。1特征特性春性常规品种,全生育期 169 d。幼苗半直立,叶色前期淡绿,后期叶片有紫色条纹,苞叶、茎秆后期紫色,分蘖力中等。
周凤云李伯群马强杨德荣晓椒谭恢宇高志宏
关键词:自育品种穿梭育种分蘖力系谱法
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渝麦18被引量:3
2019年
渝麦1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抗性和丰产性突出的不育系LB-78为母本,以恢复度高、抗性好、农艺性状优良的恢复系R725为父本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麦20170002。1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春性杂交品种,中熟,全生育期177 d。幼苗直立,分蘖力中等,叶深绿色,株高93.5 cm,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熟相好。
周凤云高志宏杨明周爱平马强杨德谭恢宇李伯群
关键词:两系杂交
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被引量:30
2013年
渝麦13号是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的生产特性,以2007、2008两年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渝麦1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渝麦1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重庆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周凤云李伯群余国东马强高志宏杨明
关键词:小麦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
草兜萝卜泡菜发酵优良复合菌种筛选与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我国传统泡菜采用自然发酵,生产周期长、亚硝酸盐含量高和品质差。为提高泡菜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本文以草兜萝卜及短乳杆菌(Lb)、肠膜明串珠菌(Lm)和植物乳杆菌(Lp)为试验材料,以自然发酵为对照(CK),设置复合菌发酵处理1(Lp∶Lm=1∶1)、处理2(Lm∶Lb=1∶1)、处理3(Lp∶Lb=1∶1)和处理4(Lp∶Lm∶Lb=1∶1∶1),对各发酵处理草兜萝卜泡菜汁酸度、亚硝酸盐含量及脆度进行7天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复合乳酸菌种发酵处理可明显提高酸度、降低亚硝酸盐含量和保持泡菜脆度,处理4为最佳复合菌种。泡制7 d后,处理1、处理2、处理3和处理4泡菜汁酸度比对照分别提高33.33%、136.67%、140%和160%,泡制时间明显缩短;泡菜汁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下降83.62%、95.78%、93.42%和93.55%,食用安全性明显提高;CK和4个处理泡菜脆度分别下降22.66%、17.59%、12.70%、14.03%和7.07%,食用品质明显提高;8%食盐添加量CK和4个处理亚硝酸盐含量比6%同类处理分别减少81.40%、24.41%、18.45%、45.73%和55.74%,适当增加食盐添加量也可减少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上述研究结果对指导重庆草兜萝卜泡菜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科技参考价值。
曾顺德张雪梅马强高伦江刁源尹旭敏
关键词:泡菜发酵菌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