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仲武

作品数:6 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水分
  • 4篇土壤水
  • 4篇土壤水分
  • 3篇林草间作
  • 2篇丘陵
  • 2篇丘陵沟壑区
  • 2篇荒漠
  • 2篇荒漠区
  • 2篇黄土丘陵
  • 2篇黄土丘陵沟壑...
  • 2篇沟壑
  • 2篇干旱荒漠
  • 2篇干旱荒漠区
  • 2篇持水性能
  • 1篇新疆杨
  • 1篇养分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沙蒿

机构

  • 6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马仲武
  • 5篇王辉
  • 4篇孙栋元
  • 2篇刘丽霞
  • 1篇王振军
  • 1篇杨君珑
  • 1篇王彬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08
  • 4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林草间作地土壤低吸力段持水性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以庄浪县5种林草间作模式为对象,在田间采用张力计法测定各模式地的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各模式地的土壤持水性能,比较不同模式地的比水容量,结果表明,各模式地土壤含水率随吸力变化较快;五种模式不同土层土壤持水力存在明显差异,表层土壤持水力较大,60cm土层土壤持水能力最差。仁用杏+红豆草模式地土壤持水能力和供水能力最强,是最为耐旱模式,油松+紫花苜蓿模式供水能力最差。
马仲武王辉孙栋元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持水力林草间作
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土壤水分变化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以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为研究对象,对封育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长,沙地60cm以下各层的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由25.62-29.84g.kg叫减小到18.02-22.82g.kg^-1,变异系数在37.17%~59.18%;在不同植被类型下,沙地地上部分的生物量越大,土壤含水量则越小,土壤含水量变化在8.53-44.39g.kg^-1。披针叶黄花草地的土壤含水量(20.82g.kg^-1)〉沙蒿半灌木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7.06g.kg^-1)〉柠条灌木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2.52g.kg^-1);从恢复方式看,自然恢复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含量(20.45~26.52g.kg^-1)相对较高,而人工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含量(8.69-14.14g.kg^-1)相对较低,自然+人工恢复植被区土壤水分含量(13.62~26.93g.kg^-1)介于两者之间。
孙栋元王辉马仲武杨君珑
关键词: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土壤水分
绿洲农田防护林系统土壤蒸发特征研究被引量:24
2008年
以景电灌区绿洲农田防护林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田防护林系统内土壤水分蒸发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1H范围内,越靠近林带,土壤蒸发量越大。随着与林带距离的增加,土壤蒸发量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农田防护林系统内土壤水分蒸发量在灌溉前后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对照点土壤水分蒸发量始终高于林网内观测点,林网内土壤蒸发量与对照点相比平均减少了35.17%。说明绿洲农田防护林系统能有效减弱土壤蒸发量;相关分析表明,系统内土壤水分蒸发量受到土壤本身和气象因子的制约,其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土壤含水量>太阳辐射>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气温,其中土壤含水量、太阳辐射、气温、风速与土壤蒸发量成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与其成负相关关系。
刘丽霞王辉孙栋元马仲武
关键词:景电灌区土壤水分蒸发新疆杨
干旱荒漠区沙蒿种群根系生态特征研究被引量:39
2007年
用全挖取样法研究了干旱荒漠区不同类型沙地上沙蒿种群的根系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沙蒿根系总生物量在不同类型沙地上有所变化,其排序为流动沙地(122.43 g)〉封育沙地(106.35g)〉半固定沙地(90.15 g);从根系分布深度看,在不同类型沙地上,沙蒿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40cm土层中,占75%以上;沙蒿的主根生物量在0-20cm土层中最多,其根系生物量占全部根系生物量的比例在封育沙地为67.11%,流动沙地为53.52%,半固定沙地为62.48%;侧根生物量在封育沙地和半固定沙地中在0-20cm土层中最多,而流动沙地集中于20-40cm土层;在不同类型沙地上,沙蒿根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均相关紧密。
王辉孙栋元刘丽霞马仲武王彬
关键词:沙蒿土壤含水量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间作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本研究以地处黄土丘陵区的庄浪县为试验基地,以该县境内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紫花苜蓿、油松+红豆草(...
马仲武
关键词:林草间作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土壤持水性能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甘肃省庄浪县为例被引量:6
2007年
以不同林草间作模式为对象,以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农田作为对照,对林草间作地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林草间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营养水平.5种间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和营养水平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山杏×紫花苜蓿>山杏×红豆草>油松×紫花苜蓿>油松×红豆草>沙棘×紫花苜蓿;林草间作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从影响的土层深度看,林草间作对40 cm以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要比对60 cm层的影响更为明显.
王振军王辉马仲武
关键词:林草间作土壤养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