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书东

作品数:2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构式
  • 4篇英语
  • 4篇语言
  • 4篇汉语
  • 3篇动词
  • 3篇疑问词
  • 3篇隐喻
  • 3篇识解
  • 2篇动态性
  • 2篇意象图式
  • 2篇英语动词
  • 2篇语言学
  • 2篇语义
  • 2篇认知语言学
  • 2篇图式
  • 2篇连动结构
  • 2篇互动
  • 2篇互动研究
  • 2篇格式塔
  • 2篇复现

机构

  • 12篇浙江海洋学院
  • 8篇浙江大学
  • 5篇浙江师范大学
  • 5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25篇马书东
  • 2篇张建理
  • 2篇梁君英
  • 2篇陶军海
  • 1篇许福兰
  • 1篇吴本虎
  • 1篇蒋婉
  • 1篇罗茜
  • 1篇尹景书

传媒

  • 5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外国语
  • 1篇佳木斯教育学...
  • 1篇外语教学与研...
  • 1篇现代外语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徐州建筑职业...
  • 1篇吉林农业科技...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国英汉语比...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递类英语动词汉译研究——翻译识解角度
<正>1.问题的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Levin(1993:132—133)提出的英语传递类动词(send verbs)的汉语翻译。英语传递类动词包括airmail、convey、deliver、dispatch、expr...
马书东张建理
文献传递
“扌”构式的完形识解
2009年
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为形式和意义的统一解释提供了理论手段.基于认知语言学提出的不同认知识解,阐述"扌"构式与提手构式的动态结构,论证语言形式和意义统一解释的可行性.
罗茜马书东
关键词:识解完形构式
汉语动词复现中时与空的互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关于时空互动存在两种观点:时空隐喻和认知时空。时空隐喻说主张空间可知觉而时间则不可,空间组构时间,而认知时空说主张时间与空间均可知觉,时间是空间的相关维度。时空隐喻虽具有语言证据支持,但仍不能一致性地解释在语言表达中时与空之间的多样互动关系。本研究发现,在汉语动词复现中,时空相关比时空隐喻更为显见。这说明,在语言规约化中,时空隐喻和认知时空呈现互补性。
马书东梁君英
关键词:隐喻
疑问词非连叠的构式范例
本研究通过语料库考察以往称之为光杆驴子句的疑问词非连续重叠结构,例如见啥买啥。该研究主要考察疑问词重叠项的表达距离和两个动词事件关系的共现分布情况。通过考察语料发现,连叠项对内容语义结构的预测呈现近表达距离优势,同时与表...
马书东
语言的镜机制与认知语言学被引量:1
2008年
镜神经元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是提出了人脑认知机制——镜机制,它适用于解释语言认知机制。从镜机制角度阐述语音、语义和语言符号的神经机制,探究镜机制理论与认知语言学语言观的融合,其主要内容包括:镜神经元和镜机制假设;语音、语义和语言符号的镜机制和认知语言学阐述。研究发现镜机制理论和语言能力在认知科学学科内可以融合,为认知语言学角度的语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并初步提出了语音整合观。
马书东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知行事件和复名连动结构
本研究从认知语法(Langacker1991,2008,2012)角度对复名连动结构进行描写性研究。复名连动结构指有饭吃饭或buy one get one之类的结构。研究表明存在一个知行事件选择性地投射到复名结构上以实现...
马书东
文献传递
基于间距效应的时间框架被引量:3
2017年
本研究从时间框架角度对"边A边B"和"又A又B"进行考察,发现"边-边"充当同时框架时强调同时行为的持续同步,但不能组构实体、状态或属性;而"又-又"充当同时框架时则强调同时行为的相继反复,能组构实体、状态或属性。虽然"边-边"和"又-又"具有不同的组构倾向,但二者在使用中却体现出相同的间距效应,即"边-边"或"又-又"之间的字符间距越短,同时框架用例越多,这显示概念框架的形成受语言形式特征的调节。
马书东
英语动词HAND的汉语识解对应:致使链模型角度
William Croft(2001)以语言类型学为基础提出激进构式语法主张语言研究的认知和功能双视角,同时强调语言的极端差异性,即几乎没有两个语言单位词性的构式属性相同。本研究以致使链模型(causal chainmo...
马书东
关键词:HAND识解构式
文献传递
镜像神经与Langacker认知能力相关性研究综述
2006年
建立在语言结构反映人脑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镜像神经,来分析Langacker认知能力的神经可行性,从而为认知语言学探寻新的研究视角和可能的神经科学支持,进而凸现认知语言学跨学科性的鲜明特征。这种相关性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各方面:镜像神经与比较能力、符号化能力、图式的相关性;镜像神经意图识别功能与认知语境的相关性;镜像神经机制对认知能力的解释力。研究发现,镜像神经机制与认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从而表明进一步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马书东陶军海
“手面”非构式共现的意象图式角度考察
2011年
本文考察"手-面"非构式共现语料,初步构拟了人-手-面意象图式,并分析了"手-面"非构式的动态性。
许福兰马书东
关键词:意象图式动态性共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