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长珂

作品数:8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4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戏剧
  • 3篇戏曲
  • 2篇带头人
  • 2篇中国京剧
  • 2篇上海京剧
  • 2篇上海京剧院
  • 2篇戏剧文化
  • 2篇京剧
  • 2篇京剧院
  • 2篇剧院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说教
  • 1篇地方剧
  • 1篇地方剧种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演出
  • 1篇演出剧目
  • 1篇元杂剧
  • 1篇杂剧

机构

  • 8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中国剧协

作者

  • 8篇颜长珂
  • 1篇徐晓钟
  • 1篇郭汉城
  • 1篇周传家
  • 1篇龚和德
  • 1篇郑雷

传媒

  • 3篇中国戏剧
  • 1篇文史知识
  • 1篇戏曲艺术
  • 1篇传记文学
  • 1篇福建艺术
  • 1篇戏曲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4
  • 1篇198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戏曲学术研究的带头人——在张庚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4年
2003年9月27日,当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戏剧史家张庚同志逝世。2004年3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戏曲学会联合主办的"张庚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探讨张庚学术思想,他对当代戏曲理论、戏曲史学和戏曲教育的成就和贡献。本刊特辟"张庚研究专集",刊发其中四篇文章和研讨会纪要,以飧读者。
颜长珂
关键词:戏剧史戏剧理论家学术研究戏剧文化
诸家评说《成败萧何》
2009年
2009年初,上海京剧院携新作《成败萧何》进京,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该剧曾在第五届中国京剧节上一举夺魁。《成败萧何》在剧本创作和舞台呈现上均取得成绩,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此,本刊特邀有关专家及主创人员笔谈,以飨读者。
徐晓钟郭汉城周传家颜长珂王蕴明安葵孙重亮李莉龚和德
关键词:评说上海京剧院中国京剧舞台呈现剧本创作
戏曲学术研究的带头人——在张庚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4年
颜长珂
关键词:戏剧文化戏曲理论戏曲创作
《成改萧何》是一部严肃的史剧
2009年
《成败萧何》的演出很精彩,很成功。上海京剧院不时有新戏贡献给观众,总是有新的创造,并且能成为保留剧目,非常难能可贵。我们在《20世纪中国文艺图志·戏曲卷》中,就曾选入《曹操与杨修》和《狸猫换太子》两部作品。《成败萧何》在中国京剧节上曾荣获金奖,也是实至名归。
颜长珂
关键词:《狸猫换太子》《曹操与杨修》上海京剧院中国文艺中国京剧
“草鞋没样 越打越像”——我与戏曲研究
2020年
家里的幼子我193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原籍湘乡县神童镇,即现在的涟源市石狗乡。我的父亲颜昌峣,原名颜可铸,字仙岩,号息庵,1868年生人。据记载,颜氏先祖为避元兵,从江西庐陵迁到湘乡,世代定居,耕读传家。我的祖父颜泽首,字锦堂,平生好学能文,曾捐资为国子监生。洪杨起事,他曾奉曾国藩之命在湘乡办过团练,却不愿出仕为官,终身在家躬耕度日。祖父生有6子,父亲是第5个。
颜长珂郑雷
关键词:戏曲研究耕读传家曾国藩
汉城先生理论的诗情源自他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2010年
3月30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在京举办郭汉城戏曲理论研讨会。有"前海学派"之称的理论家、学者以及专家济济一堂,共同探讨郭汉城戏曲理论的成就与特点。来自武汉的专家李志高、杨世雄、及陈太平等专程赴会。郭汉城戏曲理论建树丰厚,著作等身。60年来,他始终深情关注着戏曲事业的发展。他以93岁的高龄,仍出入剧场,发表评论。郭老是戏剧人的楷模,是戏曲界的骄傲。研讨会由本刊和中国五老公益工程组委会承办。会议由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秘书长季国平和本刊副主编赓续华主持。现将与会者的发言、文章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颜长珂
关键词:戏曲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诗情生理中国戏曲
谈《叶李娘》的改编
2014年
改编《叶李娘》,郑怀兴可以说是啃了块硬骨头。原来只有四场,从"刺血写本"到"阴刑赦罪",情节并不完整,内容在于表彰教孝义,封建意识相当浓厚。剧中的女主人公翁懿娘(叶李娘)自愿代夫受刑,是为了使丈夫能够传留后嗣,继续宗支,因此得到贾太后的怜悯和赦免,加封为贤德夫人。要把这样一部作品改好,化腐朽为神奇,确实不太容易。怀兴没有删除或改变"替死"这个关键情节,否则,《叶李娘》就可能不是《叶李娘》,而是另外一出什么戏了。
颜长珂
关键词:戏剧冲突道德说教改编本公田
应该如何看待《四郎探母》
1983年
问:清人编的《四郎探母》,以辽宋战争为背景,描写宋代杨家将的故事,历来争论很多,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出戏?——山东读者王建答:关于京剧《四郎探母》的思想评价,是一个争论很久的问题,现在也还没有得出比较一致的看法。
颜长珂
关键词:《四郎探母》地方剧种演出剧目元杂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