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颜世永

作品数:36 被引量:21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流体
  • 13篇流体包裹
  • 13篇流体包裹体
  • 13篇包裹体
  • 10篇拉曼
  • 9篇油气
  • 9篇光谱
  • 8篇拉曼光谱
  • 7篇盆地
  • 7篇凹陷
  • 6篇激光拉曼
  • 5篇断层
  • 4篇油气运移
  • 4篇运移
  • 4篇橄榄石
  • 4篇光谱研究
  • 3篇东营凹陷
  • 3篇推覆
  • 3篇均一温度
  • 3篇北部

机构

  • 32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中海石油(中...
  • 3篇石油大学
  • 3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江苏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作者

  • 36篇颜世永
  • 20篇周瑶琪
  • 15篇陈勇
  • 13篇李月
  • 8篇吴智平
  • 5篇王强
  • 3篇刘超英
  • 3篇章大港
  • 3篇杨恒书
  • 3篇刘超英
  • 2篇张强
  • 1篇崔启良
  • 1篇林玉祥
  • 1篇赵永年
  • 1篇黄铮
  • 1篇樊瑞
  • 1篇张娟
  • 1篇肖焕钦
  • 1篇陈维涛
  • 1篇唐在秋

传媒

  • 4篇地质论评
  • 3篇特种油气藏
  • 2篇光散射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岩矿测试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南大断层特征及与油气运聚的关系被引量:8
2006年
断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结合胜利油田平南—平方王地区的区域地质概况,分析了平南大断层的形成演化过程,恢复了其构造演化过程图。对钻穿该断层的滨古26、滨古11等井进行了岩心取样,并对断层面附近样品所含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形态学和显微测温分析。研究区地层演化史、包裹体的形态与分布及均一温度统计结果证实,断层经过了反转过程,并与油气运聚匹配良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在馆陶组沉积末期至明化镇组沉积初期和明化镇组沉积中、后期发生过两期油气运移。
王强周瑶琪陈勇颜世永陈维涛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油气运聚
火山岩造岩矿物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目前普遍认为,地幔深处410km和660km处的地震波波速的不连续与橄榄石的高压相变密切相关,对于橄榄石等火山岩造岩矿物相变的研究,可以通过高温高压实验来实现。论文介绍了高温、高压实验的研究现状、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和实验仪...
颜世永
关键词:高压相变拉曼光谱矿物相变地球化学橄榄石
文献传递
珠江口盆地珠—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其浅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综合利用地震、测井以及油田实际生产资料,分析珠一坳陷浅层成藏影响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珠一坳陷距生烃中心15~20 km的范围为浅层成藏有利区域,断层产状与油气运移方向配置影响油气垂向输导路径,构造脊为油气横向远距离运移提供保障;依据断裂带内部结构以及"源一输"匹配关系,可将珠一坳陷浅层油气成藏模式分为"向源型"、"背源型"、"顺源型"以及"远源型"共四种类型。在"向源型"与"背源型"模式中油气分别沿油源断裂上盘与下盘运移;"顺源型"模式中油源断裂两盘均可作为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远源型"距离生烃中心较远,构造脊对油气横向运移起到关键作用。油气成藏模式在各个凹陷间以及凹陷内差异明显,"顺源型"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成藏模式。
郝鑫吴智平颜世永颜世永胡阳胡阳何敏
东营凹陷平南地区火山岩中发现含石盐子晶流体包裹体及其对岩浆脱气的启示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报道在东营凹陷平南地区滨古斜15井火山岩岩心中发现含石盐子晶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赋存于石英闪长玢岩的石英矿物之中,经显微观察和-185℃低温原位拉曼光谱分析.确定子晶为石盐矿物。显微测温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包裹体的均-温度在359~496℃,流体的盐度为43.26%~54.51%。研究样品中5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共生.说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岩浆上升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导致流体发生强烈的不混溶作用.并促进岩浆脱气。由于富CO2流体以岩浆脱气的方式逃离岩浆.而高盐度流体作为脱气之后的残余流体保存在包裹体中.所以包裹体中以高盐度流体(NaCl-H2O体系)为主,而另一端元组分(富CO2流体)较少。含石盐子晶流体包裹体的发现证实平南地区岩浆中存在高盐度流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岩浆脱气过程与高盐度流体不混溶作用有关。这个发现对进一步了解岩浆脱气机制和中国东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陈勇周瑶琪肖焕钦任拥军孙锡年王强颜世永刘超英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不混溶作用东营凹陷
流体包裹体技术在断裂构造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之一,断裂带岩石中的包裹体可以反映流体当时的物化性质及断裂性质。通过对断裂带中流体包裹体成分及镜下特征的研究可以判断断裂的力学性质;利用包裹体均一温度可以判断断裂带内流体活动时期,达到间接判断断层的活动期次。以平南油田平南断裂中流体包裹体的分析测试为例,通过研究,表明平南断裂是一条经历了正、反转运动的复杂断裂;均一温度测试表明,平南断裂带中有2期油气运移事件发生,对应的温度分别为60-85℃和90-120℃,并对应着断裂2个期次的活动。
李月颜世永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力学性质活动期次
渤海海域渤东地区断裂体系与盆地结构被引量:37
2013年
以渤东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文中将剖面特征分析与水平相干切片特征分析相结合,在对断裂体系精细刻画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类型断裂的结构模式,分析了断裂的展布特征,并就断裂体系对盆地结构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东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特征吻合于郯庐断裂新生代右旋应力场,表现为以NNE向走滑断裂为主枝、以NE向拉张断裂为侧枝、近EW向断裂为细脉的特点,可以划分为走滑断裂、拉张-走滑断裂、走滑-拉张断裂和拉张断裂四种基本类型,受断裂性质和活动强度的影响,不同类型断裂的空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受郯庐断裂左旋到右旋的转变、拉张作用与走滑作用强弱的转变、地幔上涌水平拉张到热沉降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的断裂体系存在明显差异,依据断裂对盆地结构的控制作用,可将新生代盆地发育划分为左旋-右旋转换、走滑-拉张断陷、拉张-走滑断陷和走滑-拗陷4个不同的演化阶段。明确断裂的时空差异性对于渤东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吴智平薛雁颜世永宿雯王昕徐长贵周心怀
关键词:盆地结构
平南油田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期次研究——基于流体包裹体的证据被引量:1
2010年
对平南油田断裂带内包裹体及储层流体包裹体利用显微镜进行了岩相学研究,利用Linkam THMS600冷热台及JY LabRaman-010进行了测温分析,认为:平南断层是一条力学性质复杂的断层,经历过正、负反转过程;平南地区奥陶系和寒武系储层的油气成藏时间主要在明化镇期,且寒武系充注时间相对集中;靠近平南断层的地方油气充注时间要早于远离断层的地方,并且油气充注时期与断层的活动时期相吻合,说明了断层在油气聚集成藏中起到了运移通道的作用。
李月颜世永宋召军唐在秋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油气藏断层
山东昌乐—临朐火山岩流体包裹体成分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山东昌乐-临朐地区火山岩内的橄榄石和辉石中含有大量的流体包裹体,流体来源于地幔。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部分火山岩流体包裹体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包裹体中挥发分的成分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该区岩浆中含有大量的CO2和水,CO2是气相包裹体中的主要成分。同时在包裹体内存在H2、CO、H2S、CH4等还原性气体,说明流体来源于还原环境。此外,少量低碳烷烃的出现为天然气无机成因提供了证据。
陈勇周瑶琪章大港颜世永
关键词:火山岩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橄榄石辉石
高温下火山岩造岩矿物的激光拉曼光谱研究
<正>在变温的条件下对辉石和橄榄石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辉石和橄榄石的特征峰均向低波数方向偏移,而且温度每升高100℃,其特征峰波数的变化基本相同。但是,对辉石来说,但温度介于250℃和320℃之间时,其拉曼谱图发生了...
颜世永陈勇周瑶琪
文献传递
变温条件下光纤拉曼光谱测试及其意义
2006年
对某种光纤在温度范围从-70℃到70℃进行了变温拉曼光谱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光纤的拉曼光谱非常稳定,几乎不随温度变化,说明该光纤化学结构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能够保持稳定,暗示了光纤质量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是可以保证的。因此,实验证明拉曼光谱可以作为检测光纤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陈勇周瑶琪颜世永
关键词:光纤变温拉曼光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