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黎雄

作品数:64 被引量:175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南通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皮肤
  • 14篇细胞
  • 8篇瘢痕
  • 8篇瘢痕疙瘩
  • 7篇蛋白
  • 7篇汗腺
  • 6篇乳房
  • 6篇乳房外
  • 6篇细胞癌
  • 6篇结节
  • 6篇黑素
  • 5篇乳房外PAG...
  • 5篇手术
  • 5篇切除
  • 5篇黑素瘤
  • 4篇肿瘤
  • 4篇腺瘤
  • 4篇基底
  • 4篇基底细胞
  • 4篇恶性

机构

  • 50篇南通大学
  • 19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南通市第三人...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苏州工业园区...
  • 1篇南通市妇幼保...
  • 1篇如东县第四人...

作者

  • 64篇顾黎雄
  • 26篇陈晓栋
  • 20篇曹双林
  • 15篇吴晓琰
  • 12篇曾学思
  • 12篇沈聪聪
  • 11篇孙建方
  • 11篇李阿梅
  • 10篇陈浩
  • 9篇薛燕宁
  • 9篇杨圣菊
  • 7篇刘安齐
  • 7篇邵雪宝
  • 6篇宋亚丽
  • 5篇蔡恒骥
  • 5篇姚晓东
  • 4篇傅琳玲
  • 4篇丁瑜洁
  • 4篇桑红桂
  • 4篇丁琦

传媒

  • 23篇中华皮肤科杂...
  • 12篇临床皮肤科杂...
  • 6篇国际皮肤性病...
  • 4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科技信息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皮肤科学通报
  • 1篇2010全国...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疑诊黑素瘤患者不应行单纯活检术
[目的]探讨对于临床怀疑黑素瘤的患者是否可行单纯活检.[方法]报告一例患者:患者女,44岁,因'背部皮损40余年,局部隆起2年,痒3月'就诊.患者自出生开始于背部即有黑色皮损,未予以重视,皮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变大.两...
顾黎雄吴晓琰姚晓东曹双林蔡恒骥沈聪聪丁瑜洁陈晓栋
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在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0年
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alpha-methylacyl-CoA racemase,AMACR)是新近发现的诊断前列腺癌较为特异的免疫组化标记物,近来发现其在膀胱癌、结肠癌等肿瘤中也有表达.Mayes等研究发现21例乳房外Paget病(EMPD)中AMACR的表达率高达71%,EMP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为进一步明确AMACR在EMPD中较高的表达率是否是因为继发前列腺癌、膀胱癌和结肠癌等肿瘤,AMACR是否有望成为新的用于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EMPD的免疫组化标记物,我们观察30例原发性EMPD中AMAC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
薛燕宁曾学思陈浩顾黎雄李阿梅邵雪宝孙建方
关键词:Α-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乳房外PAGET病原发性免疫组化标记物AMACR继发性
免疫组化在鉴别皮脂腺瘤和基底细胞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鉴别皮脂腺瘤和基底细胞癌(BCC)中的意义。方法:对31例皮脂腺瘤和31例结节型BCC患者标本分别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并观察其结果。结果:免疫组化示31例皮脂腺瘤患者上皮抗原(EA)均为阴性;上皮膜抗原(EMA)在导管及成熟皮脂腺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24例雄激素受体(AR)呈阳性表达,余7例均为阴性;D2-40阳性表达28例,阴性3例。而结节型BCC患者中30例EA阳性,1例阴性;EMA阳性4例,阴性27例;AR阳性表达15例,阴性16例;D2-40 5例灶状阳性,余26例均阴性。结论:免疫组化示皮脂腺瘤患者EA阳性、EMA阴性和D2-40阳性,可较好地与结节型BCC相鉴别。
顾黎雄张德志吴晓琰邵雪宝李阿梅杨圣菊曹双林陈晓栋陈浩
关键词:皮脂腺瘤上皮膜抗原雄激素受体D2-40
皮肤纤维瘤中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结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2008年
皮肤纤维瘤(dermatofibrom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其组织病理表现多种多样.有时难以与其他间叶来源的肿瘤鉴别,不典型的皮肤纤维瘤与平滑肌来源的肿瘤鉴别非常困难,这时就需要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来判断组织来源。许多文献报道皮肤纤维瘤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普遍表达,报道结蛋白(desmin)在本病表达的文献较少。笔者分析了25例皮肤纤维瘤表达结蛋白和SMA的特点.讨论这两种免疫组化标志物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薛燕宁顾黎雄宋亚丽桑红桂邵雪宝李阿梅曾学思
关键词:皮肤纤维瘤结蛋白肌动蛋白平滑肌
毛囊闭锁三联征一例
2016年
患者男,45岁,项部、躯干及四肢皮损数十年,加重1年。患者自青春期开始,无明显诱因项部皮肤开始出现数个炎性丘疹,后逐渐增多变深并形成囊肿、结节,局部伴毛发脱落。躯干、四肢等处也逐渐开始出现散在性炎性丘疹,近数十年皮损渐融合、破溃、流脓伴疼痛,可闻及腥臭味(见封三图1)。
朱红艳顾黎雄陈晓栋
关键词:炎性丘疹腥臭味毛发脱落临床治疗方案化脓性汗腺炎
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Ⅰ型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检测被引量:2
2009年
乳房外Paget病(EMPD)主要发生于大汗腺分布区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EMPD通常认为是一种上皮起源的腺癌,且可蔓延至邻近的毛囊和小汗腺导管,甚至侵袭至真皮内,严重时可发生转移。肿瘤的侵袭转移从分子水平上将这个过程分为黏附、降解和运动,其紧密配合、不断重复,导致肿瘤细胞持续侵袭直至远处转移。针对肿瘤的降解过程,我们选择降解基底膜带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降解细胞外基质并活化MMP-2的Ⅰ型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以及调节MT1-MMP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原发性EMPD的侵袭性生长的关系,探讨其在原发性EMPD侵袭性生长过程所起的作用。
顾黎雄高莹邵雪宝关杨李婧曾学思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缺氧诱导因子1Α原发性MT1-MMP
基于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皮肤性病学课程改革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我科结合南通大学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特点的具体要求,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侧重点,具体表现为临床医学注重训练临床思维能力、护理学突出结合专业特点、医学法学着重联系相关学科、成人教育强调提高基础理论修养、留学生探索实施全英语教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皮肤性病学理论与临床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杨圣菊丁琦方晶蔡恒骥顾黎雄张捷傅琳玲陈晓栋王建力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本科生教育
皮肤磨削术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鼻部结节型基底细胞癌25例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皮肤磨削术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鼻部结节型基底细胞癌(BCC)的疗效.方法 25例经病理确诊、皮损面积>1 cm2、无骨或软骨侵犯的鼻部结节型BCC患者,实施皮肤磨削术联合ALA-PDT治疗.首先去除肿瘤病灶(对于突出皮肤表面的病灶先实施切削术,然后实施磨削术),术后创面即刻避光条件下外敷20%氨基酮戊酸3~4 h,然后平均100 J/cm2 LED光照射20 min.ALA-PDT每周1次,连续3周.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和时间;1年后随访观察肿瘤复发、瘢痕形成、外观效果等情况,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 25例患者未见创面感染,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1.2± 1.3)d.术后1年未见复发病例;1例患者发生瘢痕挛缩,3例患者有轻度的瘢痕增生,4例患者遗留凹陷性瘢痕.除1例患者对术后外观基本满意外,24例患者均对术后外观满意.结论 皮肤磨削术联合ALA-PDT治疗鼻部结节型BCC操作简便,创面愈合快,术后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吴晓琰陈晓栋丁鹏顾黎雄姚晓东丁瑜洁沈聪聪
关键词:氨基酮戊酸光化学疗法
梅毒治疗出现阿瑟氏反应1例被引量:1
2020年
1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因阑尾炎手术术前常规检查发现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滴度1∶8 10 d,于2018年11月12日至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无梅毒临床症状,但10 d前行阑尾炎手术术前常规检查时发现TPPA阳性,RPR试验滴度1∶8。既往无梅毒病史,诊断为潜伏梅毒。
牛妍艳顾黎雄
关键词:梅毒
异维A酸胶丸联合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7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观察异维A酸胶丸联合0.05%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效果。方法 :将扁平疣162例患者分为3组,A组70例每日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2次,口服异维A酸胶丸20mg/天,分两次口服。B组46例仅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C组46例仅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2周随访1次,总疗程为8周。结果:A组:痊愈51例(72.86%),显效6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81.4%。B组:痊愈19例(41.30%),显效9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60.9%。C组:痊愈14例(30.4%),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45.7%。A组和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P<0.05);A组和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5,P<0.05);B组和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05)。结论:口服异维A酸胶丸联合外用0.05%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扁平疣,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患者依从性好,治疗费用合理,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丁琦曹双林傅琳玲符梅刘安齐顾黎雄
关键词:扁平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异维A酸胶丸他扎罗汀凝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