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波
- 作品数:32 被引量:36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错觉抑或幻象:民事诉讼法诚信原则再省思
- 民事诉讼以当事人之间的竞技性对抗作为裁判基础,对抗性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特性.诚信原则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平、良性的竞技性对抗的同时,很有可能动摇诉讼对抗的根基,竞技性的对抗因此会受到强烈干扰.法院职权规范化作业基本完成...
- 韩波
-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诚信原则权利保障
- 文献传递
- 仲裁当事人制度:缺失与构建被引量:2
- 2008年
- 仲裁是仲裁机构解决特定范围内的纠纷的活动。依据我国《仲裁法》进行的仲裁是针对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进行的仲裁,依据《劳动法》进行的劳动争议仲裁是针对劳动争议进行的仲裁,依据《农业承包合同法》进行的仲裁是针对农业承包合同纠纷进行的仲裁。
- 韩波
- 关键词:仲裁当事人仲裁协议仲裁机构权利能力仲裁程序
- 美国证据开示程序改革的启示与借鉴被引量:5
- 2004年
- 该文以美国的证据开示制度为参考依据,对我国的证据交换制度进行了定位,提出借鉴证据开示制度的可取之处,吸取证据开示滥用造成负面效果的教训,重构证据交换制度的改革建议。
- 韩波
- 关键词:证据开示对抗制
- 民事诉讼率:中国与印度的初步比较被引量:6
- 2012年
- 从案件积压状况、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的比例、民事诉讼率区域差异的显著性及案件处理效率四方面来看,印度的民事诉讼已陷入困境。我国民事诉讼的运行状况要优于印度。印度民事诉讼的困境,不能简单归结为对抗制的困境。联邦制政体、复杂的宗教权力体系、经济与教育发展不平衡、国家法与民间法协调不畅及层次过多的审级制度等是印度诉讼困境形成过程中的主导性因素。印度民事诉讼的现状足以作为我国民事诉讼的"前车之鉴",印度为走出困境所进行的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也具有借鉴意义。
- 韩波
- 关键词:司法改革
- 调解程序实证分析与调解权的再定位被引量:2
- 2007年
- 我预计,到了下一代,社会给我们的机会将在于利用人的合作和折中的意愿,而不是煽动角逐与对抗。如果律师们不能领导人们进行合作,并设计出有助于合作的机制的话,他们就不会居于我们时代的最富创造性的社会实验的中心位置。
- 韩波
- 关键词:调解程序审判程序民事调解对抗式案外人审前准备
- 审限制度:“二十周岁”后的挑战被引量:11
- 2011年
- 现行民事诉讼法已走过二十度春秋,经历了我国经济急速上升期的二十年考验。与1982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相比,现行民事诉讼法既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趋势所催生,
- 韩波
-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限制度
- 悖论破解:对抗制中的证据开示制度被引量:3
- 2005年
- 一、引言对抗制将法官和讼争的双方当事人及其律师以一种与民法法系国家截然不同的方式联系起来,在诉讼竞技理论的支撑下,发展了一整套诉讼程序的制度,这一整套诉讼程序和制度都体现对抗制的精神和原则,形成一种独特的诉讼构造,对抗制诉讼构造。
- 韩波
- 关键词:证据开示制度对抗制诉讼构造诉讼体制民事司法改革诉讼费用
- 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三个命题被引量:4
- 2010年
- 司法改革是否在走回头路,这是事关改革方向的重大问题。在推出《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09)》的同时,徐昕教授提出,中国的司法改革已经迈过了决定方向的十字路口,所谓"倒退"现象仅仅表明改革趋缓,中国未来的司法改革仍将以现代司法元素的扩张为主要方向,融合传统司法和社会主义司法两大元素的优势,最终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制度。针对"三元素论",徐昀有所批评,他认为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规律是根据社会结构转型的需求,摇摆于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之间,向着法治现代化曲折前进。关于司法改革的具体问题,汤维建教授探讨了陪审制度、执行制度和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革完善;王亚新教授评述了法院财政保障的一般状况和改革动向;侯猛指出最高人民法院职能调整的关键在于行使好司法解释权;张铁军和易延友倡导检察权行使的司法化;韩波探讨了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三组命题。从宏观到具体,从制度到理念,这组关于司法改革的专题研讨对改革方向的把握,对具体制度的完善和构建皆富有启迪意义。
- 韩波
-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最高人民检察院命题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
- 论涉案财物审理程序中案外人的参与权保障被引量:11
- 2020年
- 通过对执行异议裁定书以及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相关法律规范的分析,可以发现刑事诉讼案外人无从参与涉案财物审理程序是案外人财产权保障的重大缺陷,案外人"对物再审申请"存在刑民对接困惑,不服刑事判决财物处理部分的案外人异议在执行阶段难以处理。在《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与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相仿的案外人申诉制度、明确特定的重审条件、理清既判力客观范围后,这些异议请求才能在再审程序中得到有效回应。相较于此"保底工程"的夯实,在通常诉讼程序中保障案外人参与权是更为关键的治本之策。在构建独立的"违法所得处置审理程序"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扩张性修正之间,后者是较优选择。有必要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构建第三人参加诉讼、扩大原告人范围的财产权保护模式。
- 韩波
- 关键词:案外人财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诉讼调解的实证分析与法理思辨——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实施调查被引量:14
- 2007年
- 21世纪中国民事诉讼的一个戏剧性变化,就是诉讼调解这枝“东方奇葩”经历了由冷复热的惊喜。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基本上是沿着否定诉讼调解.效仿西方国家诉讼程序文明的路径展开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调解规定》)的颁行标志着诉讼调解制度“复兴期”的到来。既然是复兴,就不能倒退回传统诉讼调解的老路上。只能是在新环境下的再生。这就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诉讼调解的价值与本质;需要重新设计诉讼调解的程序:需要在权力构架下重构调解与审判的关系。为审慎考量起见.中国政法大学民事诉讼法研究所“调解立法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12月-2006年2月组织研究生对《调解规定》的实施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第一次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又进行第二次追加性调查。经过历时2年的实证调查,形成《民事诉讼调解实证研究统计报告》。本文以调解制度、调解程序运行状况为切入点对诉讼调解进行实证与法理分析。
- 韩波
- 关键词:诉讼调解制度民事调解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实证分析民事审判方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