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凌斐

作品数:16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基因
  • 5篇宫颈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宫颈癌
  • 4篇T淋巴细胞
  • 4篇T淋巴细胞弱...
  • 3篇蛋白
  • 3篇真核
  • 3篇真核表达
  • 3篇人乳
  • 3篇乳头
  • 3篇体内外
  • 3篇小鼠
  • 3篇瘤病毒
  • 3篇基因治疗
  • 3篇核表达
  • 3篇分子
  • 3篇胞外段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作者

  • 16篇韩凌斐
  • 9篇马丁
  • 6篇王世宣
  • 5篇卢运萍
  • 5篇王薇
  • 4篇夏曦
  • 4篇廖书杰
  • 3篇孙静
  • 3篇方勇
  • 3篇王玲
  • 3篇胡晓继
  • 2篇姚红霞
  • 2篇朱一萍
  • 2篇熊诗诣
  • 2篇李春晓
  • 2篇蒋学峰
  • 2篇胡程
  • 2篇李昆明
  • 2篇赵栋
  • 2篇邱伟民

传媒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PD-1和4-1BBL体内联合表达对小鼠实验性肝癌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sPD-1和4-1BBL联合治疗肿瘤的效应和相关的免疫学机制。方法以H22肝癌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右后腿肌肉内,建立小鼠肿瘤模型;采用4-1BBL和可溶性PD-1(sPD- 1)真核表达质粒通过肌肉转染进行基因治疗;检测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并检测转染基因及肿瘤微环境中免疫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单独转染4-1BBL基因或sPD-1基因均显示出抗肿瘤作用,而联合治疗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该组抑瘤率高达92.3%(以pcDNA3.1组为对照),显著高于4-1BBL组(78%)、sPD-1组(70.2%)。联合治疗不仅使TGF-β、IL-10的表达下调,而且在治疗后期更有效地促进IFN-γ和IL-2基因表达上调,且使瘤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数量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加。结论4-1BBL和sPD-1联合治疗可使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更有利于抗肿瘤免疫应答,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韩凌斐张桂梅刘毅李东邱惠耿辉肖晗吴丰华冯作化
关键词:4-1BBLSPD-1共刺激分子基因治疗肝癌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5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恶性潜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2008年
目的通过构建和筛选持续表达HPV16E5的细胞SiHa/16E5,探讨HPV16E5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利用pEGFP—C1构建HPV16型E5的正义全长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SiHa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转染前后E5和P21基因的mRNA和GFP+E5和P2t蛋白的变化;利用MTT法检测SiHa细胞稳定转染后的增殖活性;利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和裸鼠成瘤实验分别在体内外验证了SiHa/16E5细胞的致瘤情况。结果稳定转染携带HPV16全长E5基因的质粒后,SiHa细胞中E5基因的mRNA和相应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P21的表达则明显下调;MTF结果显示稳定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活性与转染空载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比较明显增高(P〈0.05);软琼脂克隆形成结果示:SiHa/16E5细胞组的可隆形成数为33.4±1.6,与空质粒对照组细胞(15.1±3.1)及未转染组细胞(16.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4个实验组在共20d的观察中,SiHa/16E5组裸鼠成瘤明显快于其他3个对照组(P〈0.05)。结论HPV16E5可降低宫颈癌SiHa细胞中P21的表达,加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成瘤效应。
廖书杰邓东锐夏曦韩凌斐胡晓继白向阳王薇卢运萍王世宣马丁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
携带小鼠HVEM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克隆小鼠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VEM)基因,构建其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鉴定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用RT-PCR法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克隆出全长HVEM基因,构建携带HVEM基因的穿梭质粒pAAV-IRES-HVEM-hrGFP和辅助质粒pAAV-RC及pAAV-Helper,利用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穿梭质粒共转染入AAV-293细胞中,采用细胞内质粒DNA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VEM。用氯仿-PEG8000法纯化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测病毒滴度。RT-PCR检测rAAV-HVEM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组装重组小鼠HVEM腺相关病毒,纯化后病毒滴度为5×1010v.g/mL,且在CHO转导细胞中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结论构建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HVEM为组织工程相关细胞转基因构建及临床应用提供先进的载体系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HVEM的功能及其在部分疾病基因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马衣努尔.买提托合提韩凌斐廖术杰周志刚董红马丁王世宣
关键词:腺相关病毒基因治疗
宫腔镜检查对反复胚胎种植失败者再次种植妊娠率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患者再次胚胎种植的临床妊娠率(CP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RIF患者281例的临床资料,再次种植前接受宫腔镜检查为A组(210例),其中宫腔镜下无异常发现为A1组(144例),宫腔镜下有异常发现为A2组(66例),再次种植前未接受宫腔镜检查为B组(71例)。宫腔镜手术中对宫腔异常者予以处理,宫腔无异常者仅行内膜搔刮。3组患者均再次行胚胎种植,比较3组再次种植的CPR。结果:A1组CPR为25.7%,A2组CPR为30.3%,B组再次种植CPR为11.3%,A1组、A2组的CPR均高于B组(P<0.05),A1组与A2组的C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中子宫内膜息肉(22例)、宫腔粘连(12例)患者的再次种植CPR(45.5%,41.7%)明显高于B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偏小(29例)患者的再次种植CPR(17.2%)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下发现黏膜下子宫肌瘤、鞍状子宫、单角子宫各1例,宫腔镜术后再次胚胎种植均未妊娠。结论:宫腔镜下发现并处理宫腔异常,特别是子宫内膜息肉与宫腔粘连的治疗能提高再次种植的CPR;宫腔镜无异常发现,仅行内膜搔刮亦能提高再次种植的CPR。
朱一萍韩凌斐赵栋孙静李昆明
关键词:宫腔镜临床妊娠率
BTLA—HVEM通路阻断对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体内外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阻断BTLA-HVEM(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疱疹病毒进入介质)通路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和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构建小鼠BTLA胞外功能区的真核表达载体psBTLA,转染CHO细胞;HSP70-TC-1肿瘤抗原肽刺激小鼠骨髓来源DCs,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DCs表面BTLA、HVEM的表达,同时给予转染了psBTLA质粒的CHO细胞的培养上清处理后,检测DCs表面B7-1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中IL-12的分泌;处理后的DCs刺激脾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检测psBTLA体内转染对宫颈癌细胞系TC-1成瘤小鼠DCs表达B7—1和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小鼠BTLA胞外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sBTLA,获得了稳定转染psBTLA的CHO细胞,在其培养上清检测到BTLA胞外段(sBTLA)的表达。DCs经抗原肽刺激后BTLA、HVEM表达均上调,加入含sBTLA的上清处理后上调B7—1,上清中分泌的IL-12增加,与脾细胞共培养时促进细胞增殖和IL-2、IFN-γ的分泌;体内基因转染psBTLA促进DCs表达B7-1以及抑制肿瘤生长。结论通过sBTLA阻断BTLA—HVEM共抑制通路,可以进一步促进DCs的功能,更好地激活淋巴细胞,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
韩凌斐汪希鹏王玲熊诗诣吕斯迹艾贵海洪岭方勇马丁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胞外段联合热休克蛋白70-子宫颈癌TC-1细胞抗原肽复合物治疗小鼠子宫颈癌模型的效果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胞外段联合热休克蛋白(HSP)70-宫颈癌TC-1细胞(HSP70-TC-1)抗原肽复合物治疗小鼠宫颈癌模型的效果。方法(1)将TC-1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成瘤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BTLA、疱疹病毒侵入介质(HVEM)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细胞膜表面BTLA、HVEM的表达(以荧光强度表示)。(2)小鼠接种TC-1细胞后,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5组,即pcDNA3.1(注射空载体pcDNA3.1质粒,作为对照)、psBTLA(注射表达BTLA胞外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sBTLA质粒)、HSP70(注射HSP70-TC-1抗原肽复合物)、HSP70+pcDNA3.1(注射HSP70-TC-1抗原肽复合物和pcDNA3.1质粒)、HSP70’psBTLA(注射HSP70-TC-1抗原肽复合物和psBTLA质粒)组,观察各组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相关免疫基因包括.y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10、转化生长因子B(TGF—β)和人叉头型基因P3(FoxP3)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计数各组瘤旁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7-氨基放线菌素D/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双标法检测各组脾淋巴细胞的杀伤效应(以杀伤率表示);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定各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γ的浓度。结果(1)小鼠接种TC-1细胞后第7、14、21、28天,其肿瘤组织中BTLA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上调,第14天达最高,为2.83±0.35,与第7天的1.66±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VEM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接种TC-1细胞后第7、14天,肿瘤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细胞膜表面BTLA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33.5和5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韩凌斐邱伟民胡程王玲姚红霞熊诗诣孟梦方勇马丁
关键词: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疱疹病毒科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多肽疫苗的制备及体内外效应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多肽疫苗的制备,并观察HPV16多肽疫苗的体内外效应。方法(1)针对抗原加工相关转运子(TAP)设计HPV16E7蛋白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分子(MHC—I)的抗原结合表位,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筛选出一致性较高、特异性及亲和力较强的HPV16E7多肽作为研究对象制备HPV16多肽疫苗用于以下研究,本研究共筛选出3段多肽,分别命名为E7Pa、E7Pb、E7Pc。(2)C57BL/6小鼠注射鼠肺上皮细胞株TC-1细胞(为鼠源性的HPV16阳性的肿瘤细胞株)后,采用等额抽取的随机方法分为5组,E7Pa+二核苷胞嘧啶(CpG)、E7Pb+CpG、E7Pe+CpG[均为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0μg/ml的E7Pa、E7Pb、E7Pc和终浓度为12mg/L的刀豆蛋白(ConA)]、CpG(为阳性对照,加入终浓度为12mg/L的ConA)和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作用不同时间后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效应,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小鼠脾T淋巴细胞在不同效靶比下的体外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1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FN-γ、IL-2的表达水平,通过定期测量比较各组小鼠接种HPV16多肽疫苗后体内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1)本研究筛选出了一致性较高、特异性及亲和力较强的3段HPV16E7多肽作为研究对象制备HPV16多肽疫苗,分别命名为E7Pa、E7Pb、E7Pe。(2)MTT比色法检测显尔,在接种疫苗24、48、72、96h后,以E7Pa+CpG组的增殖效应最明显,其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31±32)%、(302±15)%、(552±28)%、(731±24)%,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72±15)%、(120±57)%、(176±41)%、(288±29)%(P〈0.01);E
廖书杰胡晓继韩凌斐蒋学峰夏曦王薇卢运萍王世宣马丁
小鼠Prx2正义和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2011年
目的:构建小鼠Prx2正义及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EGFP-Nl-sPrx2、pEGFP-N1-aPrx2并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小鼠卵巢颗粒细胞提取的总RNA中,获得Prx2基因编码序列的正义及反义片段,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至体外培养的未成熟小鼠颗粒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blot检测其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改变。结果:酶切和测序证明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Prx2、pEGFP-Nl-aPrx2构建成功,荧光显微镜观察及Western blot确认目标蛋白在颗粒细胞中表达增强或减弱。结论:成功构建小鼠Prx2基因正义及反义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Prx2、pEGFP-N1-aPrx2并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表达。
杨书红吕兴罗爱月赖志文丁婷韩凌斐卢运萍王世宣
关键词:真核表达载体颗粒细胞小鼠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比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分析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健康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癌患者及其术后外周血中的比例,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宫颈癌患者、5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MDSCs、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检测20例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MDSCs、Treg的比例及MDSCs产生的精氨酸酶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结果宫颈癌组外周血中MDSCs、Treg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85±0.85)%,(7.82±1.04)%],其次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组[(1.52±0.53)%,(3.32±0.48)%],健康对照组最低[(0.61±0.17)%,(2.02±0.26)%],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DSCs、Treg的比例明显下降,MDSCs产生的精氨酸酶和NO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MDSCs比例的升高可能与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韩凌斐郭晓青胡家昌孔繁飞何拉曼李芳朱建龙孙静
关键词: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逃逸宫颈肿瘤
sPD-1和4-1BBL体内联合表达对小鼠实验性肝癌的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目前,肿瘤生物治疗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特异性杀瘤效率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提高特异性杀瘤作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或通过增强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和共刺激信号来增强T细胞的激活;肿瘤细胞的逃避机...
韩凌斐
关键词:4-1BBLSPD-1共刺激分子基因治疗肝癌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