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光琴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育种
  • 7篇鱼类
  • 6篇鱼类育种
  • 3篇杂交
  • 3篇杂交育种
  • 2篇淡水
  • 2篇雅罗鱼
  • 2篇养殖
  • 2篇同源
  • 2篇同源序列
  • 2篇鲮鱼
  • 2篇瓦氏雅罗鱼
  • 2篇抗冻蛋白
  • 2篇抗冻蛋白基因
  • 2篇基因
  • 1篇淡水鱼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 1篇电离辐射
  • 1篇多倍体

机构

  • 12篇广西水产研究...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发...

作者

  • 13篇靳光琴
  • 2篇刘肖芳
  • 2篇王祖熊
  • 2篇费云标
  • 2篇张锦霞
  • 1篇严绍颐
  • 1篇王亚平
  • 1篇冯祖强
  • 1篇朱蓝菲
  • 1篇覃凝
  • 1篇麦删
  • 1篇赵明蓟
  • 1篇黄文郁

传媒

  • 8篇广西水产科技
  • 2篇水生生物学集...
  • 1篇淡水渔业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Develo...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87
  • 1篇1986
  • 3篇1984
  • 4篇1983
  • 2篇198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工程在水产科研生产应用综述
1986年
生物工程又叫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它是指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加工或不加工的生物原料,以提供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型的跨学科技术。构成生物工程主体的是四个既独立又互相联系的技术,即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基因工程。
靳光琴
关键词:水产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
淡水瓦氏雅罗鱼基因文库的构建和抗冻蛋白基因同源序列的筛选被引量:3
1996年
极地海域中的鱼类非常耐寒。它们的血液里常含有两种能降低其体内冰点的蛋白质:抗冻糖蛋白(AFGP)和不含糖的抗冻蛋白或抗冻多肽(AFP)。这些蛋白的编码基因已经被克隆,并将黄盖鲽AFP导入虹鳟鱼和大西洋鲑鱼,而改变了它们的抗冻性能。为开展中国的抗冻转基因鱼研究,本项目对中国北方的耐寒淡水鱼的抗冻基因进行了分离研究。所用实验材料鱼为中国内蒙古北部生活的瓦氏雅罗鱼(Leuciscuswaleckii),属鲤形目(Lypciniformes),鲤科(L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inae)。基本按标准方法构建瓦氏雅罗鱼的基因文库,只在包装反应至30分钟时,再加一份BHB2690制备物,并延长30分钟反应时间。所得文库的成斑率大于1×105pfu。已知AFP基因常常多至40个拷贝,故已够用。采用通用的原位分子杂交和Southern分析进行瓦氏雅罗鱼AFP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及其亚克隆分析。以北美黄盖鲽AFP基因片段为探针,从瓦氏雅罗鱼DNA文库中筛选了三个阳性克隆。图一所示为其中一个的双份膜及其复筛结果。图二为这个阳性克隆DNA经过三种限制酶切后,同时与北美黄盖鲽AFP基因片段和该基因0.4KbcDN?
费云标于建康陈良标王亚平王为先毛钟荣严绍颐靳光琴
关键词:淡水鱼瓦氏雅罗鱼基因文库抗冻蛋白基因同源序列
鲮鱼遗传改良的研究 Ⅰ.杂交育种和遗传性状分析被引量:10
1984年
本文介绍用杂交选育方法改良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耐低温能力的试验经过和已取得的进展。同时,分析讨论了杂交后代(一代和二代)性状遗传的某些结果。对鱼类低温适应和抗冻、抗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和讨论,并认为只有把鱼类耐低温性状遗传的分子机理彻底阐明,人们才有可能直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地改良像鲮鱼等不耐寒物种的抗寒性能。此外,我们也对如何改进鱼类杂交选育的技术措施提出一些意见。
王祖熊张锦霞黄文郁赵明蓟刘肖芳朱蓝菲冯祖强靳光琴
关键词:鲮鱼杂交育种遗传性状耐低温能力
湘华鲮(♂)×鲮鱼(♀)杂交一代与其双亲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1
1984年
三种鱼的二倍体数目完全相同,均为2n=50。三种鱼的核型差异较大,尤其是双亲间的组型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然而杂交一代的m、sm二组染色体的组型却十分接近母体,这二组的染色体数占了全部染色体总数的88%。杂交一代染色体组型中的st和t二组染色体虽与双亲有所不同,但与双亲中这二组染色体组型的差异来比要小一些。三种鱼的中期分裂相中,未曾发现带有随体的染色体,也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型染色体的存在。
张锦霞刘肖芳王祖熊靳光琴
关键词:鲮鱼杂交一代双亲染色体组型杂交育种
鱼类育种基本知识讲座 第五讲 杂交育种
1983年
鱼类杂交是培育优良品种经常采用的方法。培育鱼类良种必须使鱼类发生遗传性的变异,不仅要利用自然界已育的变异类型,而且还要利用人工方法创造自然界里没有的变异类型;杂交就是产生新的变异类型的方法之一。杂交育种即应用遗传学上的基因分离和重组规律,
靳光琴
关键词:鱼类杂交育种受精细胞学胚胎发育细胞质遗传
鱼类育种基础知识讲座——第一讲 鱼类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1982年
鱼类育种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内容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创造优良的鱼类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方式和生活的需求。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推动和协作下,近几年发展较快,已开始利用遗传和变异的规律来培育优良品种。为介绍这方面的知识,特请广西水产研究所靳光琴工程师撰写了鱼类育种基础知识讲座。共五讲,从本期起,陆续刊出。
靳光琴
关键词:育种鱼类品种细胞学
鱼类育种基本知识讲座——第七讲 幅射育种
1983年
一、概念、重要意义和成就 辐射是能量在空间传递的一种物理现象,所以辐射的范围很广。它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非电离辐射(如热辐射、光辐射)和电离辐射。所谓电离辐射是一种高能辐射,其穿透力很强,当它穿过介质时,能使介质电离(离子化),故称“电离辐射”。它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效应。
靳光琴
关键词:鱼类育种电离辐射
鱼类育种基础知识讲座 第四讲 选择育种
1983年
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不注意留种选种工作,往往造成品种退化,产量下降,生产受到直接的影响。所谓品种退化就是该品种的群体发生了变异,群体变异实质上是该群体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为了说明基因频率的变化必须先从基因频率的稳定讲起。
靳光琴
关键词:鱼类选择育种提纯复壮生物进化
湖靛的生物控制
1984年
前言 微囊藻(Microcystis)属于浮游植物蓝藻门,俗称湖靛。蓝藻门的藻类多数是青、草、鲢、鳙、鲤等养殖鱼类不易消化的。当气温高(28—32℃)的时候,在含氮量高,有机质多的碱性水域内(pH8.0—9.5)蓝藻类就会大量繁殖,尤其是微囊藻、鱼腥藻等。如果水体中微囊藻繁殖过剩,形成优势种群时就会严重影响其他浮游生物的繁殖,影响鱼类的生长。
靳光琴
关键词:生物控制微囊藻养殖鱼类蓝藻门鱼腥藻浮游植物
鱼类育种基础知识讲座 第六讲 诱导多倍体
1983年
多倍体(polyploid)的倍数关系是指某一生物种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目,所谓多倍体就是具有二倍以上的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任何一种生物的细胞都有一定的染色体数目,个体发育到一定时期,经减数分裂后形成性细胞,其核的染色体减少一半,受精后雌雄细胞结合成合子,其染色体增加一倍,就恢复了原来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
靳光琴
关键词:鱼类多倍体育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