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小华

作品数:25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淋病
  • 7篇耐药
  • 6篇淋病奈瑟菌
  • 6篇奈瑟菌
  • 5篇头孢
  • 5篇头孢曲松
  • 4篇细胞
  • 4篇梅毒
  • 4篇耐药趋势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 3篇蛋白质组学
  • 3篇皮肤
  • 3篇白质
  • 2篇电泳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炎
  • 2篇硬皮病
  • 2篇实验室

机构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2篇深圳市慢性病...
  • 2篇江西省人民医...
  • 2篇南昌大学
  • 2篇广州金域医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安徽省人民医...

作者

  • 25篇陶小华
  • 13篇王千秋
  • 8篇洪福昌
  • 8篇关杨
  • 5篇冯铁建
  • 4篇莫衍石
  • 4篇齐淑贞
  • 4篇刘彤云
  • 3篇蓝丽娜
  • 3篇钱革
  • 3篇张津萍
  • 2篇陈美才
  • 2篇肖祖克
  • 2篇其木格
  • 2篇张芸
  • 1篇曹元华
  • 1篇张娟娟
  • 1篇刘泽虎
  • 1篇李光
  • 1篇蒋法兴

传媒

  • 6篇国际皮肤性病...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第五届全国性...
  • 1篇江西省中西医...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在荨麻疹性血管炎活动期和缓解期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期荨麻疹性血管炎(UV)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UV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表达的变化,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UV活动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V缓解期和健康人对照组(P<0.01);UV缓解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1b作为白细胞激活的表面标记物,与UV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反映UV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
陶小华关杨洪福昌莫衍石陈美才
关键词:荨麻疹性血管炎中性粒细胞CD11B
艾滋病合并银屑病一例
2010年
患者男,36岁,因反复躯干、四肢鳞屑性红斑2年,加重半个月来我科就诊。皮肤科检查:头皮、面部、躯干及四肢可见弥漫分布直径1~10cm大小的斑片,少许鳞屑附着,Auspitz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不全,可见Munro微脓疡,颗粒层消失,棘层肥厚,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较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HIV抗体初筛及确诊试验均阳性,CD4 178.5/mm^3.CD4/CD80.2。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银屑病。该病预后较差。
陶小华关杨莫衍石洪福昌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银屑病HIV
阿奇霉素单剂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单剂(2.0)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对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毒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7年第2期),MEDLINE(1996-2007),EMBASE(1984-2007)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79-2007),纳入比较阿奇霉素2.0单剂口服与苄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1次/周)治疗早期梅毒的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估。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软件。结果最终纳入了2个RCT并对其疗效进行了Meta分析,表明阿奇霉素2.0单剂口服治疗早期梅毒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无显著性[OR 0.72,95%CI(0.47,1.11),P=0.23];均未报道阿奇霉素引起的严重系统性不良反应。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阿奇霉素2.0单剂口服治疗早期梅毒疗效相当于对照组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陶小华钱革刘泽虎王千秋
关键词:阿奇霉素早期梅毒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我国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耐药趋势及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其部分耐药机制
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是淋病的病原菌,主要经性途径传播。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新增6000万淋病患者,这无疑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淋病主要引起黏膜感染,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感染可扩...
陶小华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耐药双向凝胶电泳
文献传递
多发性扁平苔藓样角化症伴交界区黑素细胞增生一例
2011年
报告1例多发性扁平苔藓样角化症伴交界区黑素细胞增生。患者男,83岁。四肢紫红色扁平丘疹、斑块逐渐增多1年,无服药史。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可见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基底细胞灶性液化,真皮浅层带状淋巴细胞及少数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皮损边缘可见日光性黑子样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苔藓样浸润处Mela—A阳性黑素细胞明显增多,细胞体积大呈星状。
关杨陶小华张芸莫衍石
关键词:角化病扁平苔藓黑素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诊断潜伏结核的系统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系统分析方法评价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快速诊断潜伏结核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和其他方式收集文献。用Meta-Disc软件计算合并灵敏度、合并特异性和ROC曲线等评价T细胞斑点试验的诊断正确性。结果终纳入6篇文献。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在检测潜伏结核时,均显示了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相对较低,且存在异质性。合并灵敏度=93.9%[95%CI(90.9%-96.2%)],合并特异性=合并SPE为66.2%[95%CI(62.4%-69.8%)],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8。结论联免疫斑点技术诊断潜伏结核显示了较高的灵敏度,但特异性相对较差,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邹俊辉陶小华关杨肖祖克
关键词:分枝杆菌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我国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耐药趋势及运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其部分耐药机制
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是淋病的病原菌,主要经性途径传播。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新增6000万淋病患者,这无疑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淋病主要引起黏膜感染,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感染可扩...
陶小华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
文献传递
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敏感株和耐药株双向凝胶电泳试验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试验初步分离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临床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差异蛋白质。方法分别提取两种细菌的总蛋白,进行等电点聚焦和SDS-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对所得胶图利用Im-ageMaster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得到1.3倍差异点24个。结论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试验,分离出淋病奈瑟菌头孢曲松临床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
陶小华王千秋张津萍洪福昌冯铁建
关键词:头孢曲松耐药双向凝胶电泳
人乳头瘤病毒高低危基因型感染子宫颈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其差异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蛋白质组表达情况,探讨高、低危基因型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比较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对HPV高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低危基因型感染的子宫颈尖锐湿疣和正常对照的子宫颈上皮组织进行两两比较,筛选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对3组26个差异蛋白质点的分析共获得了22张肽质量指纹图,搜索后得到18个与其相匹配的蛋白质点。通过查询NCBInr数据库获得初步鉴定的18个蛋白质功能信息,主要与细胞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分泌、细胞骨架构建及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等相关。结论高、低危基因型HPV感染子宫颈组织后蛋白质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齐淑贞张国成张津萍曾学思曹元华钟铭英陶小华刘彤云王千秋杨荣阁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比较蛋白质组学
MMP-9和TIMP-1在硬皮病模型鼠皮肤硬化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MMP-9和TIMP-1在硬皮病鼠模型皮损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博莱霉素诱导的硬皮病鼠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变化特点,比色法检测皮损羟脯氨酸含量,蛋白印迹法动态观察MMP-9和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硬化鼠模型皮损内MMP-9蛋白表达水平在第1~2周明显升高,第3~4周仍缓慢增加。从第1~4周,TIMP-1蛋白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第4周达顶峰;且TIMP-1表达与皮损硬化程度(羟脯氨酸含量)相平行。结论:硬皮病鼠模型皮损早期以炎症浸润为主,晚期则以纤维化为主。MMP-9主要在早、中期参与皮损硬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胶原重构,而TIMP-1主要在中、晚期皮肤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或许可以作为硬皮病的防治靶位。
刘彤云王千秋崔盘根陶小华其木格齐淑贞
关键词:硬皮病博莱霉素MMP-9TIMP-1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