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艳丽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学校场域
  • 3篇少年
  • 3篇青少年
  • 3篇追逐
  • 3篇教育
  • 3篇非正式
  • 3篇非正式群体
  • 3篇场域
  • 3篇诚信
  • 2篇学校教育
  • 2篇弱势群体
  • 2篇非诚信行为
  • 2篇班级
  • 2篇班级管理
  • 2篇班级建设
  • 2篇诚信行为
  • 1篇学生考试
  • 1篇学生考试作弊
  • 1篇少年学生
  • 1篇青少年学生

机构

  • 7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李化树
  • 7篇陈艳丽

传媒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青年探索
  • 1篇北京教育(普...
  • 1篇荆门职业技术...
  • 1篇教育论坛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非正式群体——班级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被引量:6
2007年
青少年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学校和班级管理运行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在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充分地意识到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功能,清醒地区分班级中所存在的不同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和它们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对于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给予不同的管理措施,从而使其与班级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陈艳丽李化树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校场域中位置的追逐——学校教育中青少年非诚信行为分析
2007年
伴随社会转型的深化,诚信观念的缺失现象在青少年学生中逐渐增多。在学校场域中,相对于教师群体来说,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拥有较少的资本,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教育行为又有意无意地强化了这一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本的数量和结构采取行动,以增加或维持他们的资本,甚至部分地或彻底地改变场域的固有规则。由此透视青少年学生身上所发生的非诚信行为,不仅可以看出他们背后隐藏着的对自己弱势地位的无奈的抗争,同时也显示出他们对生存策略的主动寻求和体验。
陈艳丽李化树
关键词:学校教育青少年非诚信行为学校场域弱势群体
学校场域中位置的追逐——学校教育中青少年非诚信行为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伴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诚信观念的缺失现象在青少年学生中逐渐增多。在学校场域中,相对于教师群体来说,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拥有较少的资本,教师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教育行为又有意无意地强化了这一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本的数量和结构采取行动,以增加或维持他们的资本,甚至部分地或彻底地改变场域的固有规则。由此透视青少年学生身上所发生的非诚信行为,不仅可以看出他们背后隐藏着的对自己弱势地位的无奈的抗争,同时也显示出他们对生存策略的主动寻求和体验。
陈艳丽李化树
关键词:学校教育青少年非诚信行为学校场域弱势群体
学校场域中位置的追逐对学生考试作弊的一种反思被引量:2
2007年
在学校场域中,诚信问题经常出现,本文试从场域位置的追逐进行分析,反思学校的诚信教育。
陈艳丽李化树
关键词:学校场域考试作弊诚信教育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探析
2007年
学校内部教师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教育价值观念的指导下,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为教师改进工作、为学校领导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提供依据。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应更新评价理念,对教师的评价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结果和过程相结合、鉴定和发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人力资源,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陈艳丽李化树
关键词:教师评价终结性评价
关注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
2008年
非正式群体,又叫同伴群体,它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是以成员的某种共同利益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形成也常常是自发的,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好为基础。在青少年学生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在班集体中具有非同小可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对此不可视而不见,只有对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变化过程、各种特征及其活动规律有所了解,才能充分利用其规律,把握非正式群体积极方面的因素,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陈艳丽李化树
关键词:非正式群体班集体青少年学生情感色彩班主任
非正式群体——班级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007年
青少年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学校和班级管理运行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在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充分地意识到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功能,清醒地区分班级中所存在的不同的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及它们对班级管理的正反作用。对于积极健康的非正式群体给与鼓励和支持;对于消极落后的小群体,则积极采取行动进行引导。使其分解或转向积极的一面,从而与班级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陈艳丽李化树
关键词:班级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