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羽

作品数:130 被引量:72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109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菌根
  • 27篇木麻黄
  • 21篇菌根菌
  • 19篇接种
  • 15篇种源
  • 15篇接种效应
  • 14篇外生菌根
  • 10篇松茸
  • 9篇无性系
  • 9篇AM菌
  • 8篇树种
  • 8篇桉树
  • 8篇外生菌根菌
  • 8篇火力楠
  • 8篇红菇
  • 7篇食用
  • 7篇食用菌
  • 7篇苗期
  • 7篇VA菌根
  • 6篇幼苗

机构

  • 124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中国林科院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海南省林业科...
  • 4篇联邦科学与工...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山东省果树研...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仲恺农业技术...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食品土畜...
  • 1篇海南省岛东林...
  • 1篇海南省林业局
  • 1篇江门市林业局
  • 1篇江门市林业科...

作者

  • 129篇陈羽
  • 87篇仲崇禄
  • 64篇张勇
  • 58篇陈珍
  • 49篇弓明钦
  • 48篇姜清彬
  • 45篇王凤珍
  • 15篇陈应龙
  • 7篇魏永成
  • 6篇周再知
  • 5篇梁俊峰
  • 5篇梁坤南
  • 5篇李清莹
  • 4篇胡盼
  • 4篇曾炳山
  • 4篇徐大平
  • 4篇武冲
  • 4篇方发之
  • 4篇韩强
  • 4篇王凤珍

传媒

  • 37篇林业科学研究
  • 15篇广东林业科技
  • 6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热带林业
  • 2篇种子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食用菌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食用菌学报
  • 2篇中南林学院学...
  • 2篇植物研究
  • 2篇林业与环境科...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0篇2002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滨海木麻黄菌根菌的筛选及其接种效应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3个内生菌根菌和10个外生菌根菌接种滨海木麻黄苗,测定小苗的树高、地径、地上干质量、地下干质量、总生物量和保存率.结果表明:接种两种菌根菌后能显著地促进滨海木麻黄苗期的生长;滨海木麻黄对供试的内生菌根菌和外生菌根菌的菌根依赖性都属于中等强度或较弱的依赖性;接种菌根菌后滨海木麻黄苗的保存率比对照显著提高;苏格兰球囊霉90068、地表球囊霉9004、苏格兰球囊霉90036、黄硬皮马勃0207、松茸和彩色豆马勃9705在促进滨海木麻黄苗期生长和提高保存率上都有较好的效果,可在滨海木麻黄苗期接种应用.
陈羽张勇仲崇禄陈珍
关键词:菌根菌接种效应
海南红豆红锈病的发生与危害被引量:3
2001年
海南省尖峰岭地区营造的 5~ 6年生海南红豆行道树 ,严重发生了由红锈藻引起的红锈病。在5 0 0株幼树中 ,发病株率高达 97.5 % , ~ 级病株率 80 % ,病情指数 75 .5 ,导致部分叶片干枯或脱落 ,嫩枝枯死 ,树势衰弱 ,生长严重受阻。文章对该病的症状、病原。
弓明钦陈羽王凤珍
7年生短枝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择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海南2个试验点上各含17个无性系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等6个性状的方差分析,并估算出6个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遗传力及指数选择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除了主干分叉习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0.001)。当不考虑无性系和地点互作时,无性系间不同性状的重复力均较高,为0.35 0.85,其中,树高重复力最高,主干分叉习性最低。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之间的表型及遗传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5%、4.8%、10.9%、3.7%、1.5%和8.1%,筛选可获得明显的遗传增益。通过Smith-Hazel指数选择并按20%的入选率,选育出编号17、21和20三个优良无性系。
马妮仲崇禄张勇姜清彬陈羽陈珍方法之胡盼朱德武
关键词:短枝木麻黄无性系遗传育种
海南木麻黄无性系生长过程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为了研究海南地区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过程,并确定其数量成熟龄和合理轮伐期。[方法]本研究利用海南岛3个试验点4个相同无性系10 a的生长数据分析了木麻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均呈"先快后慢"的生长模式,造林后1~6 a为快速生长期,6 a后进入缓慢生长期;材积生长则呈"慢—快—慢"的S型生长模式,造林后1~3 a为慢速生长期,4~7 a为快速生长期,8 a后进入缓速生长期。根据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点,各无性系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龄处于6~9a。利用3个试验点4个无性系获得的材积生长平均值,拟合了木麻黄无性系材积生长曲线的Richards模型,并得出材积快速增长的起始期t_1=4.9 a,终止期t_2=8.4 a,最大相对生长速率期t_m=6.9 a,最大材积增长速率25.8m^3·hm^(-2)。[结论]综合上述结果,建议海南地区将木麻黄无性系的轮伐期定为6~9 a。
张勇仲崇禄陈羽陈珍姜清彬韩强方发之
关键词:木麻黄无性系数量成熟龄轮伐期
山地木麻黄种源在海南临高的遗传变异及选择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山地木麻黄种源间抗风性、生长及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山地木麻黄的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7个山地木麻黄种源为试验材料,于造林后2、5、7 a时测定山地木麻黄种源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等数量性状,并于造林后7 a时调查主干分叉习性(AP)、主干通直度(SFS)、侧枝密度(DPB)、侧枝直径(TPB)、绿色小枝长度(LDB)、侧枝分枝角(APB)、侧枝长度(LPB)等形质性状以及抗风性(RES),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揭示其遗传变异规律。应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对山地木麻黄种源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造林后2、5、7 a时,27个山地木麻黄种源间保存率和抗风性差异显著(P<0.05);对造林后7 a时保存率较高的18个种源进一步分析显示,上述3个年份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7 a时,TPB、APB、LDB、AP和SFS等形质性状在种源间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生长性状的种源遗传力明显高于形质性状,二者分别受中度或中度偏下和低度遗传控制;随着林龄的增长,树高的遗传变异系数变化不大,而胸径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1.89%~12.30%、11.67%~13.67%、30.20%~38.11%;7 a时,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3.84×10^(-5)%~5.56%。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树高作为山地木麻黄早期选择性状较适宜。[结论]依据坐标综合评定法,筛选出17877、19489和19490等3个优良种源,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韩强仲崇禄张勇姜清彬陈羽陈珍Khongsak Pinyopusarerk
关键词:山地木麻黄种源选择遗传力
黎蒴接种菌根菌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在清远地区对华南乡土阔叶树种黧蒴接种5个外生菌根(ECM)真菌,造林5个月后观测ECM菌根菌对该树种生长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ECM菌对藜蒴树高生长和保存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彩色豆马勃对黎蒴的促生性最好,红菇和正红菇两个ECM菌对藜蒴苗高生长和保存率也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接种效果不如彩色豆马勃。
郭韶清张勇李国标何建伟仲崇碌陈羽郭杰文
关键词:藜蒴菌根菌接种效果
红菇菌丝液体培养营养因子优化组合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对常规培养基营养因子优化,筛选出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红菇的仿生栽培和深层培养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研究葡萄糖、(NH4)2SO4、ZnSO4和VB1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红菇纯培养菌株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结果表明,适宜红菇菌丝体生长的葡萄糖质量浓度为10.00-25.00g/L,(NH4)2SO4为2.07~4.83g/L,ZnSO4为4.50~6.50g/L,VB1为0.15—0.20g/L。红菇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0%马铃薯汁+葡萄糖20.00g/L+(NH4)2SO42.07g/L+ZnSO45.50g/L+VBB10.20g/L+KH2PO43.00g/L。[结论]用该培养基配方进行温室振荡发酵试验时,得到红菇最大菌丝产量为0.64g/L。
张斌周再知陈羽梁坤南余雪标
关键词:红菇营养因子
接种菌根菌的木麻黄种源/家系苗的变异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在苗圃和温室中分别研究了菌根菌接种对23个短枝木麻黄种源和10个山地木麻黄家系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良菌根菌—木麻黄基因型组合体。试验表明,苗圃中接种菌根菌对短枝木麻黄种源苗高和地径的改善程度不同,效果与种源有密切关系,筛选出了一些优良"菌根菌—木麻黄种源"组合体,23个种源中18357种源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18143,18122和18121种源;在温室中,参试家系所有性状在接种处理间、家系间、家系×菌种互作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接种菌根菌明显改善了木麻黄苗对磷(P)的吸收量,幼苗枝叶的P吸收量都为相应对照值的1 3~2 7倍,且菌根菌 家系组合体对土壤中P的吸收能力不同,有利于P吸收的组合有C9216 家系7和家系8、E4100 家系6、7和8。用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P吸收量等因素对30个参试菌根菌 家系组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13个优良组合:C9216 家系8、E4100 家系6、C9216 家系3、C9216 家系7、E4100 家系8、E4100 家系1、E4100 家系5、E9216 家系7、C9216 家系5、E4100 家系4、E4100 家系2、C9216 家系6和C9216 家系10,这些组合均好于未接种处理的家系3的综合评价值,其中家系5、6、7、8对2种菌根菌组合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家系3、1、2、10只与2种菌根菌中的一种构成良好的组合。
仲崇禄弓明钦白嘉雨陈羽王凤珍K-Pinyopusarerk
关键词:菌根菌木麻黄种源
红菇菌根食用菌接种马尾松苗期的共生效应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为筛选与马尾松高效共生的红菇菌根食用菌组合体,利用红菇属7个菌株对马尾松苗木进行苗期接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红菇菌株均可在马尾松苗木根系上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达79.6%以上,其中0807菌株达到99.1%,其次0551和07234菌株分别达到96.3%和95.8%。在苗木接种后的苗高生长方面,接种2个月后,接种红菇菌处理的苗高都显著高于对照,接种12个月后,不同菌株对马尾松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有增强也有减弱,其中0807菌株表现最优,苗高达到56.33 cm,其次是0005和07242菌株分别达到52.96 cm和52.88 cm。在生物量方面,来自广东郁南县桂圩镇的0807菌株在苗高、地径、植株地上干重和地下干质量指标中,均优于其他接种处理。综合比较而言,供试的红菇菌株0807接种马尾松苗木,无论在菌根合成还是促进苗木生长方面都表现最优,为7个红菇菌株中对马尾松苗木生长效应最佳的菌株。研究筛选的红菇菌根食用菌与马尾松高效共生组合,可为南方地区马尾松林下经济发展和培育红菇菌提供技术支撑。
姜清彬仲崇禄陈羽张勇陈珍
关键词:马尾松接种
火力楠和刨花润楠接种AM菌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利用5个AM菌根真菌接种乡土阔叶树种火力楠和刨花润楠苗木,种植4个月后观测AM菌根菌对两种树种生长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树种接种AM菌对其树高生长和保存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火力楠的菌根效应较刨花润楠显著,苏格兰球囊霉90036菌株、地表球囊霉9004菌株和木薯球囊霉3008菌株适用于火力楠小苗接种,而刨花润楠有待筛选更适合该树种的优良菌种或菌株。
李国标张勇郭绍清仲崇禄陈羽陈珍黄桂华
关键词:火力楠刨花润楠AM菌接种效应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