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清华

作品数:59 被引量:213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动力工程及工...
  • 8篇化学工程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子电信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3篇肋管
  • 12篇微肋管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换热
  • 11篇值模拟
  • 10篇制氢
  • 10篇喷涂
  • 9篇冷喷
  • 9篇冷喷涂
  • 9篇传热
  • 8篇三维内微肋管
  • 8篇R134A
  • 6篇蒸汽
  • 6篇三维微肋管
  • 5篇水蒸气重整
  • 5篇甲醇水蒸气
  • 5篇甲醇水蒸气重...
  • 5篇格子BOLT...
  • 5篇反应器
  • 4篇电池

机构

  • 59篇重庆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作者

  • 59篇陈清华
  • 40篇崔文智
  • 29篇李隆键
  • 23篇辛明道
  • 15篇王锋
  • 9篇张罡
  • 9篇周杰
  • 8篇廖全
  • 7篇刘娟芳
  • 7篇漆波
  • 5篇柴伟伟
  • 5篇贺志强
  • 5篇曾建邦
  • 4篇潘良明
  • 3篇毕金成
  • 3篇邓联锋
  • 3篇唐文勇
  • 3篇朱桂同
  • 3篇张学清
  • 3篇陈子云

传媒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重庆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工程热物...
  • 3篇化工学报
  • 3篇发光学报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材料导报
  • 2篇化学反应工程...
  • 2篇顺德职业技术...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太阳能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今日科技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化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4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板微反应器中甲烷蒸气重整与甲烷催化燃烧的耦合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针对间隔式甲烷蒸气重整与甲烷催化燃烧的平板微反应器,建立了二维稳态多组分传输反应的耦合模型,探讨在甲烷催化燃烧侧进口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烷蒸气重整侧进口速度以及反应通道长度对反应性能及热量匹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整重整侧甲烷进口速度来实现热量的良好匹配;增大反应通道的长度可以提高重整侧的甲烷转化率和降低反应器出口的温度。
漆波李隆键彭川陈清华
关键词:甲烷催化燃烧
丁胞型强化换热管内突起结构对流传热及阻力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SIMPLE算法求解RNG k-ε方程,分析丁胞强化换热管管内流动传热情况,研究管内侧突起结构对于单相气体流动过程的强化传热性能和压力损失,并和文献中的实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丁胞管管内突起虽会使突起左右两侧局部换热系数减小,但总体上是增强了换热性能,且随着Re的增加强化换热效果更明显.同时也因形阻力增大了流动阻力.
陈清华贺志强刘娟芳朱桂同
关键词:强化换热数值模拟
催化表面分布对甲醇蒸汽重整制氢过程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强化微通道中甲醇水蒸汽重整制氢,考察了催化表面布置对该反应过程的影响。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中的通用有限速率模型对甲醇水蒸汽重整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研究。计算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通过对微通道中催化表面的间断分布可以提高反应通道出口甲醇的转化率,且随进口温度和速度的增加这一效果更加明显。在进口温度为513K、进口速度为1.0m/s下转化率提高达10.2%。虽然催化表面的间断分布使通道内温度分布变得不均匀,但并不影响甲醇转化率的提高。对微通道内采用涂层催化剂的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而言,间断分布可以提高催化表面利用率,节约催化剂的用量。
王锋李隆键崔文智辛明道陈清华
关键词:甲醇水蒸汽重整
冷喷涂过程中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9
2005年
冷喷涂过程中,由于基板的存在,板前有激波出现,从而对喷涂粒子的运动产生影响。文中建立了二维的气固两相流模型,得出在基板存在的情况下,输送气体、粒子密度和粒子直径等对喷涂速度的影响,并通过调整基板与射流管道出口的距离,找出这一距离对整个流场、粒子速度的影响。
毕金成李隆键崔文智陈清华
关键词:冷喷涂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
R134a在水平三维微肋管内的沸腾换热
该文对R134a在外径为16mm的两种不同结构尺寸的水平三维微肋管内的沸腾换热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给出了沸腾换热系数与质量流订、热流密度、质量干度和饱和压力的关系。新型三维微肋管的换热系数是光管的1.5~2.6倍,压力损...
张罡辛明道周杰陈清华崔文智
关键词:R134A三维微肋管沸腾换热
文献传递
百叶窗式翅片换热器中的耦合传热被引量:33
2005年
对汽车上常用的百叶窗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翅片内导热与翅片间耦合对流换热的物理数学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该耦合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揭示了百叶窗翅片换热器内部的流场结构和换热状况.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比,数值计算的百叶窗翅片换热器通道阻力和换热系数显示出与实测值更好的一致性.
漆波李隆键崔文智陈清华
关键词:耦合传热
空气-水鼓泡流动的阻力与蒸发传热特性被引量:2
2004年
实验研究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蒸发冷却过程的鼓泡装置的阻力与传热特性。实验中将换热盘管浸没于空气-水的鼓泡层中,空气-水两相流通过盘管的表面。这种换热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换热管与空气之间的换热系数,降低水泵功率的消耗,而且对气流速度的要求低于空冷式冷凝器。文中给出了空气穿过空气-水鼓泡层的压降以及盘管与冷却水之间换热的实验数据,该结果显示影响压降及换热系数的因素包括多孔板的几何尺寸,鼓泡层的高度,空塔速度及热流密度。换热盘管与冷却水之间的换热系数比管外降膜冷却的换热系数大2倍多。
崔文智陈清华李隆键周琳莉
关键词:蒸发传热
超音速冷喷涂Cu-Al_2O_3复合涂层特性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冷喷涂技术在铝基板上制备了Cu-Al2O3复合涂层,以复合涂层为催化剂进行了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实验,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实验前后的涂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涂层之间和涂层与基板间的结合主要为机械咬合,孔隙率较高,与喷涂颗粒相比,涂层没有相的变化;喷涂后Al2O3颗粒发生了破碎,而Cu颗粒变形不充分,Cu颗粒特性导致涂层中铜含量比粉末中的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实验表明,Cu-Al2O3复合涂层由于含氧高而具有比纯铜涂层更好的稳定性。
王锋漆波陈清华崔文智李隆键梁大镁
关键词:冷喷涂CU-AL2O3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最佳蒸发温度和[火用]分析被引量:29
2013年
随着能源问题日益突出,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成为了研究热点领域。其中,有机朗肯循环是实现低品位余热转换为电能的一有效途径。基于热力学基本定律,以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最大做功能力和效率为目标函数,计算分析了10种不同工质在亚临界状态下以上两种目标函数的特性。结果表明,每种工质均存在一最佳蒸发温度使循环净输出功最大,而且工质临界温度越高,对应的最佳蒸发温度也越高;热源温度相同时,系统效率随窄点温差增大而减小;同一窄点温差时,当热源温度不超过临界温度两倍的窄点温差时,效率有一最大值;反之,则随蒸发温度升高不断增大。这些将为有机朗肯循环工质选择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张军辉刘娟芳陈清华
关键词:有机朗肯循环[火用]分析
聚光型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7年
介绍了聚光型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的概念,详细说明了其聚光装置的基本形式和研究现状,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介绍了聚光型电热联用系统的发展现状并列举了一些示范项目,讨论了聚光型电热联用系统发展方向和今后研究、应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王科崔文智李隆键陈清华
关键词:太阳能聚光器光伏发电集热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