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光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演奏
  • 4篇竹笛
  • 2篇艺术
  • 2篇竹笛教学
  • 2篇教学
  • 1篇笛子
  • 1篇笛子独奏曲
  • 1篇笛箫
  • 1篇地方戏
  • 1篇地方戏曲
  • 1篇独奏
  • 1篇独奏曲
  • 1篇演奏风格
  • 1篇演奏技法
  • 1篇演奏艺术
  • 1篇音乐
  • 1篇音乐专业
  • 1篇赵松庭
  • 1篇指法
  • 1篇中国竹笛

机构

  • 7篇沈阳音乐学院

作者

  • 7篇陈晓光

传媒

  • 2篇北方音乐
  • 1篇乐器
  • 1篇音乐时空
  • 1篇中国民族博览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佳木斯职业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从《二凡》、《三五七》看赵松庭先生的演奏风格被引量:3
2011年
笛子独奏曲《二凡》、《三五七》是中国著名笛子大师、笛子教育家、笛子理论家赵松庭先生的代表曲目之一,它是赵松庭先生根据浙江婺剧曲牌改编而成的。赵松庭先生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在十三、四岁上就能吹奏其家乡地方戏曲的基调了,这其中就包括《二凡》、《三五七》,它们成为先生日后编写笛子独奏曲的重要素材。
陈晓光
关键词:赵松庭演奏风格笛子独奏曲地方戏曲理论家
《礼记·乐记》对竹笛红色乐曲演奏的启迪和教益
2024年
《礼记·乐记》围绕音乐的发生机理、音乐与心理的互动关系、音乐的社会政治心理功能等进行了探索和演绎,成为中国一部最具本源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文化特质的音乐重要历史文献.竹笛与红色乐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相同的精神表达与导向功能.探讨《礼记·乐记》、红色乐曲、竹笛之间的关联,深挖《礼记·乐记》的思想内核,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探索竹笛红色乐曲演奏技法的提升路径.
陈晓光
关键词:《礼记·乐记》竹笛演奏技法
笛箫在诗词中的地位和相互间的影响
2022年
古人和今人的诗词是怎样表达我们的笛箫之美,笛箫又是怎样通过乐曲来表达我们的诗词美,让我们通过笛、箫音乐作品及其创作背景与写作意图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具体联系。
陈晓光
关键词:笛箫乐府诗体
从教学视角看中国竹笛演奏艺术的历史及其美学的民族性
2023年
中国竹笛演奏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演奏技术与艺术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新时代下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促使人们对器乐演奏也提出更高要求。为此文章重点探讨在竹笛教学中的中国竹笛演奏艺术的历史及其美学的民族性,主要从竹笛乐器的教学与演奏特点出发,分析传统竹笛音乐教学中的审美特征以及现代竹笛音乐创作手法的引入,探索中国竹笛演奏中所蕴含的民族性、地域性及时代性等元素。
陈晓光
关键词:竹笛教学
古琴艺术与士人审美情操的碰撞
2017年
古琴是我国传统音乐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并且历经时代变化,古琴逐渐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韵味,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审美符号。古琴也一直被古代士人所推崇,由此古琴艺术与士人审美情操碰撞出震撼人心的火花。而古琴艺术如何与士阶层发生审美情操的碰撞,本文从我国古琴与士阶层出发展开深入的分析。
陈晓光
关键词:古琴士人审美情操
竹笛演奏中的指法与调性关系分析
2016年
竹笛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较多的变革。由最初的六孔发展到现在的多空。但在演奏过程中,我们发现,同一支竹笛,比如E笛调的竹笛,当我们演奏的时候,如果使用的是筒音为5的指法的时候谱面的调性是E调,但是当我们变换指法,使用筒音为3的指法时,谱面调性变成了G调。为什么E笛调的竹笛没有变,但吹奏出来的乐曲的谱面调性却发生了变化呢?这就是笔者今天借助本文要分析的问题。
陈晓光
关键词:竹笛指法
高校音乐专业竹笛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被引量:5
2016年
竹笛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民族乐器中,和二胡、琵琶同等重要的一种民族乐器。其教学,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历史了。从1956年的"全国音乐周"活动确立"笛子独奏"这种舞台独奏形式开始,一大批民间艺人、演奏家纷纷进入高等院校,为国家的竹笛艺术事业培养人才。随后随着一些社会运动的举行,竹笛教学也经历了黑暗时期,尤其是在"文革"期间。但不能否认,尽管如此,在那一时代,仍然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高考恢复,为竹笛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我国的竹笛艺术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今我国的竹笛艺术事业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竹笛的教学体系建设也已经建设地较为完善,拥有了从小学到艺术硕士、教育硕士的完整教学体系。但是,问题与取得的成果总是同时存在。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几年,由于高校大量扩招,导致的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授课能力也有待检验,教材更是严重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将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前进的基石,所以一定要重视,一定要解决。这样,我们的竹笛艺术事业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陈晓光
关键词:竹笛教学历史变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