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方

作品数:16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女性
  • 6篇小说
  • 5篇文学
  • 3篇女性小说
  • 3篇女性小说创作
  • 3篇作家
  • 3篇小说创作
  • 3篇俄罗斯文学
  • 2篇性文学
  • 2篇性意识
  • 2篇斯文
  • 2篇女性文学
  • 2篇女性意识
  • 2篇俄国文学
  • 2篇感伤
  • 2篇感伤主义
  • 2篇长篇
  • 2篇长篇小说
  • 1篇当代俄罗斯文...
  • 1篇当代女性

机构

  • 16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6篇陈方

传媒

  • 4篇俄罗斯文艺
  • 3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外国文学
  • 2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译林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艺术百家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雅辛娜长篇小说《我的孩子们》中的童话书写被引量:3
2021年
童话书写是俄罗斯作家雅辛娜长篇新作《我的孩子们》中的一个突出手法,在小说的时空结构、情节线索和人物形象等方面均有体现。本文对《我的孩子们》中的童话书写展开分析,对现实时空和童话时空进行比较,关注童话文本和小说文本既融合又对抗的特征。童话书写作为这部小说的主要诗学手段,对作品整体风格的营造、作者思想的表达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的叙述中,童话书写赋予作品以田园诗般的浪漫气息,大胆的幻想和超现实主义情节又赋予其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使这部作品成为一种"体裁的合成体"。雅辛娜用童话书写对现实进行抵抗,在童话书写中探索诗性精神的深层内核,以博大的悲悯和同情表现出宽泛意义上的普世情怀,呈现出一种超越苦难的精神力量。
陈方
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创作的若干转向
2024年
俄罗斯女性文学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至今,其内部发生了若干转向。女性小说创作主题呈现多样化趋势,女作家们从家庭、女性私人生活等“小主题”转向个人历史、家族历史、20世纪国家历史以及跨越性别的全人类性质主题,聚焦族裔、身份、知识分子命运以及文化记忆等问题。女性叙事从内囿、封闭、私密的空间转向更为开阔的空间,河流、城市等空间形象扩大了女性叙事的边界和范围,而梦境等非现实空间则增强了叙事张力。女性作家更加偏爱长篇小说,文学创作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征,风格上的杂糅、虚构和非虚构之界限的模糊成为新的趋势。上述转向折射出当代俄罗斯女性作家创作的总体特征,也体现了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所渗透的女性意识的不断演进。
陈方
关键词:当代俄罗斯文学女性意识
残酷的和感伤的——论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创作中的新自然主义和新感伤主义风格被引量:2
2007年
新自然主义和新感伤主义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女性小说创作中的两种主要风格。本文以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乌利茨卡娅、瓦西连科等女作家的创作为基础,考察了这两种风格在题材、形象体系等方面的主要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以及它们的交替关系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之变化轨迹的关联。
陈方
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创作的风格特征
2005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在俄罗斯的大规模出现,早已经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和文学现象。俄罗斯的文学也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文学一样,呈现出一种"女性化"的趋势。女性作家的作品无论就数量还是就影响而言都已经不亚于男性作家,她们也不断地成为各种文学奖项的获得者,所有这些都表明。
陈方
关键词:文学奖项男性作家感伤主义反乌托邦女性小说
试论白银时代俄国女性文学的崛起
2010年
白银时代俄国文学的兴旺是俄国文化中的奇迹,而这一时期俄国女性文学的崛起则是奇迹中的奇迹。本文介绍了白银时代俄国女性文学的崛起态势,分析了其社会文化原因以及文学自身的原因,并对白银时代女性文学与当时文学流派的关系、白银时代女性文学中两大创作潮流的共存和对比以及白银时代女性文学的文学史意义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陈方
关键词:俄国文学白银时代女性文学
乌利茨卡娅长篇小说中的“家庭中心论”被引量:8
2018年
家庭是柳·乌利茨卡娅几乎全部创作的中心主题。本文以作家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为分析对象,探讨其创作中存在着的"家庭中心论"。在作家笔下,家庭是其叙述20世纪历史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隐喻意义,高度浓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景观,同时也体现着作者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问题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取向。作家依托家庭题材表达独特的美学观,建立起与古希腊文学、神话故事以及俄罗斯文学经典文本的互文关系。她凭借与传统文学文化及诗学的联系,在当代俄罗斯文学反思家庭形式、弱化家庭功能的总体语境下,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家庭诗学",即家庭中心论,并藉此在当代俄罗斯文坛获得稳固的一席之地。
陈方
拥有最多读者的俄罗斯女作家:乌利茨卡娅被引量:12
2006年
陈方
当代俄罗斯女性作家创作的三个维度被引量:2
2021年
当代俄罗斯女性作家创作自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呈现出三个不同维度,对此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究女性创作群体在性别意识、两性关系、女性自我、女性角色等问题上呈现出来的总体特质,并以此来概括女性作家创作这一现象在近三十年来俄罗斯文学语境中的发展与变化。当代俄罗斯女性创作大致经历了从主张与男性抗争的"女权"立场到表达女性欲望的"女性"书写、再到跨越性别政治的"超性别"叙事的发展过程,这一总的发展走向并非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充满各种变化和转化,甚至交叉和重叠。当代俄罗斯女作家们分别从属于这三个创作维度,或同时跨越多个维度,通过倡导与男性世界的对峙表达了她们的性别愿望,用具有鲜明性别特色的女性书写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女性观和性别观,最后通过超越性别的文学叙事彰显自信,确立自我认同,体现出了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强大存在。
陈方
关键词:性别意识性别关系女性自我
柯伦泰的女权主义小说被引量:2
2011年
柯伦泰可以被视为19世纪末至20年代中期俄苏生活中最独特、最显赫的女性,她的文学创作也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世界女权主义文学中的重要现象之一。本文试图简要地回顾柯伦泰的文学创作起因及过程,对她的《瓦西里萨·马雷金娜》、《三代人的爱》、《姐妹》以及《大爱》等代表作进行解读,并归纳其文学创作的女权主义主题及其表达方式和文学史影响。
陈方
关键词:女权主义女性文学俄罗斯文学
融合的普希金学被引量:2
2019年
英国牛津大学安德鲁·卡恩主编的《剑桥普希金阅读指南》是欧美和俄国研究俄国文学的著名学者在普希金研究领域的一次成功合作,体现出一种欲构建融合的普希全学的学术追求,它将俄国本土、欧美斯拉夫学界和俄国侨民界的普希金学融为一体,将普希金置入文学史和思想史的语境,从文艺学、艺术学希文化学等不同角度阐释普帚金,对普希金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观照,从而组成一幅普希金的“语境化肖像”,这是世界范围内普希金学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收获。
陈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