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斌

作品数:223 被引量:405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47篇专利
  • 2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标准

领域

  • 134篇生物学
  • 28篇医药卫生
  • 26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3篇基因
  • 52篇按蚊
  • 46篇中华按蚊
  • 30篇昆虫
  • 26篇葱蝇
  • 21篇系统发育
  • 20篇生物信息
  • 19篇生物信息学
  • 16篇滞育
  • 15篇生物信息学分...
  • 15篇基因组
  • 14篇蚊虫
  • 14篇克隆
  • 12篇区系
  • 12篇蚊科
  • 12篇纳豆
  • 11篇线粒体基因
  • 11篇线粒体基因组
  • 10篇区系分析
  • 9篇蝇蛆

机构

  • 219篇重庆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西南大学
  • 3篇重庆市森林病...
  • 3篇厦门出入境检...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重庆市中药研...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传染病预防控...

作者

  • 223篇陈斌
  • 69篇闫振天
  • 56篇何正波
  • 27篇付文博
  • 26篇郝友进
  • 21篇李廷景
  • 20篇司风玲
  • 15篇张玉娟
  • 15篇乔梁
  • 11篇和七一
  • 9篇李旭东
  • 8篇杨飞龙
  • 8篇陈治霖
  • 6篇冯国忠
  • 6篇李莹
  • 6篇任爽
  • 5篇黎万顺
  • 5篇刘起勇
  • 5篇黄婷
  • 5篇冉永红

传媒

  • 54篇重庆师范大学...
  • 46篇昆虫学报
  • 9篇重庆市昆虫学...
  • 8篇重庆市昆虫学...
  • 7篇中国媒介生物...
  • 6篇应用与环境生...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Entomo...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第五届媒介生...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北方园艺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大自然

年份

  • 23篇2023
  • 21篇2022
  • 12篇2021
  • 16篇2020
  • 11篇2019
  • 13篇2018
  • 8篇2017
  • 16篇2016
  • 19篇2015
  • 19篇2014
  • 19篇2013
  • 23篇2012
  • 11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2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华按蚊谷胱甘肽-S-转移酶E6(AsGSTE6)的表达纯化与结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谷胱甘肽-S-转移酶E6(As GSTE6)进行初步晶体学研究,为深入研究其空间结构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首先对中华按蚊As GSTE6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然后进行分子克隆,构建重组子p ET28a-As GSTe6;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金属螯合层析和葡聚糖凝胶层析的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和化学交联的结果分析蛋白的聚合状态;运用坐滴蒸气扩散法对重组蛋白进行结晶筛选。【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s GSTE6分子量为25.28 k D,无信号肽和跨膜区,是亲水性蛋白;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As GSTE6主要由一个小的βαβαββα折叠模式的N端结构域和一个大的全螺旋的C端结构域组成。多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不同昆虫中GSTE6具有高度保守性。分子克隆得到中华按蚊As GSTE6的编码基因As GSTe6序列,大小为672 bp。在大肠杆菌中As GSTE6主要在上清中有大量表达,为可溶性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出了高纯度且稳定的As GSTE6重组蛋白;凝胶过滤层析结合化学交联的结果证实体外纯化的融合蛋白As GSTE6主要呈二聚体状态;通过晶体筛选获得了As GSTE6的晶体。【结论】运用结晶学的方法获得了As GSTE6的晶体,这为后续解析As GSTE6的三维结构奠定了基础。
苗娅张甜甜许柏英陈斌
关键词:中华按蚊谷胱甘肽-S-转移酶原核表达纯化
中华按蚊拟除虫菊酯代谢解毒酶CYP9J5的结构酶学研究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是传播疟疾等蚊媒病的重要媒介之一,而蚊媒病目前已成为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强的传染病.当前蚊媒病防治采取的有效手段主要是通过拟除虫菊酯对媒介蚊虫的控制,但随之产生的拟除虫菊脂抗性...
张甜甜闫正文司风玲闫振天李建永许柏英陈斌
关键词:中华按蚊蚊媒病
葱蝇Dorsal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Dorsal与葱蝇滞育发育的关系。[方法]以葱蝇(Delia antiqua)为试虫,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葱蝇Dorsal的全长cDNA序列;将该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在GenBank搜寻同源序列,与搜寻到的14个代表性昆虫Dorsal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Dorsal基因在葱蝇非滞育、夏滞育、冬滞育蛹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了葱蝇Dorsal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2 412 bp,开放阅读框1 974 bp,编码657个氨基酸,等电点PI约8.5,分子量72.9 kDa。与GenBank中的其他14个昆虫代表性Dorsal序列相似性比较和进化分析显示葱蝇的Dorsal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拟暗果蝇(Drosophlia pseudoob-scura)的Dorsal序列相似性最大。半定量分析显示葱蝇Dorsal基因在葱蝇冬滞育、夏滞育、非滞育蛹滞育发育关键期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尤其在滞育后期表达量最高,初步判断Dorsal基因与葱蝇滞育发育相关。[结论]为进一步开展Dorsal基因在昆虫滞育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魏慧敏陈斌任爽
关键词:葱蝇RACE系统发育树半定量分析
中华按蚊AsAce2基因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7年
【目的】对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基因组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e)基因进行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通过同源性搜索得到1条乙酰胆碱酯酶(Ace)基因序列,命名为AsAce2,分析了该基因的基因结构以及所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系统发生关系。【结果】AsAce2基因全长为4 008bp,编码区序列长度为1 941bp,共编码647个氨基酸;AsAce2蛋白与其他蚊虫的Ace2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的Ace2蛋白和不吉按蚊(Anopheles gambiae)的Ace2蛋白关系更近;AsAce2基因结构中含有3个1位和2个2位内含子;AsAce2蛋白分子式为C_(3222)H_(4925)N_(875)O_(947)S_(32),为亲水性蛋白,蛋白定位在细胞周质,在13~32位氨基酸为跨膜区,无疏水区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以不规则卷曲为主。【结论】丰富了相关基础数据,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罗钱春邬雪梅余海蓉陈斌
关键词:中华按蚊生物信息学
中华按蚊RNAi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一套经济、便捷及高效的RNAi技术平台。【方法】以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为模式物种,从材料固定、注射部位、注射剂量等方面进行改进,并利用该平台沉默中华按蚊黑色素代谢途径中在蛹期表达的一个关键基因,以验证该技术平台的操作性。【结果】建立了中华按蚊显微注射平台,通过摸索和改进注射操作技术,利用该平台成功地实现了幼虫、蛹和成蚊的显微注射;同时,有效地沉默了该关键基因的表达,获得了黑化缺陷的蛹表型。【结论】该平台体系的建立,不仅为中华按蚊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手段,同时也为其他涉及显微注射的技术体系提供了参考。
杜明辉陈斌乔梁
关键词:中华按蚊基因功能RNAI显微注射
中国库蚊属四十个种(亚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双翅目:蚊科)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在中国有分布的库蚊属Culex种(亚种)的COⅠ序列和ITS2序列进行测序,构建和讨论这些种(亚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测定了库蚊属20个种(亚种)的COⅠ和ITS2序列,并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了库蚊属另外20个种(亚种)的COⅠ和3个种(亚种)的ITS2序列。对库蚊属40个种(亚种)的COⅠ序列和其中23个种(亚种)的ITS2序列进行碱基构成、种间遗传距离和饱和度分析,并对COⅠ+ITS2序列进行ILD(incongruence length difference)检验。分别使用2种分子数据集(COⅠ和ITS2)的核苷酸序列,用最大似然法(ML)、贝叶斯法(BI)、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推断这些种的系统发育关系。通过Kishino-Hasegawa(KH)和ShimodairaHasegawa(SH)检验评估这4种系统树间的差异,确定最为合理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本研究新测序获得20种(亚种)的COⅠ和ITS2序列的长度范围分别为625~685 bp和300~559 bp。COⅠ和ITS2序列在库蚊属成对蚊种间的遗传距离分别是0.002~0.198和0.006~1.807。库蚊属23个种(亚种)的COⅠ+ITS2序列的ILD检验结果显示,数据集具有不相容性,因此COⅠ+ITS2序列不适用于这些种(亚种)的系统发育研究。经KH和SH检验显示,4种系统发育树中,基于COⅠ序列构建的BI树最为合理,而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MP树最为合理。基于COⅠ核苷酸序列所构建的BI树显示,除幼小库蚊Cx.infantulus和短须库蚊Cx.brevipalpis外,各亚属间成员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归类结果吻合;路蚊亚属Lutiza和包蚊亚属Barraudius都归入库蚊亚属Culex内;梅蚊亚属Maillotia和新库蚊亚属Nexoculex聚为一支;库状蚊亚属Culiciomyia、真黑蚊亚属Eumelanomyia和簇角蚊亚属Lophoceramyia均显示为单系。基于ITS2序列所构建的MP树显示,各亚属间和种(亚种)间关系混乱。【结论】重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表明库蚊亚属不是一个单系群。在重建库蚊属系统发育关系时,相较于ITS2和COⅠ+ITS2,COⅠ
孙玲付文博闫振天陈斌
关键词:蚊科库蚊属ITS2系统发育
骚扰阿蚊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测定和分析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在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讨阿蚊属Armigeres在库蚊亚科(Culicinae)中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经PCR扩增和序列测定,首次得到骚扰阿蚊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对其核苷酸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库蚊亚科8个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骚扰阿蚊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4 891 bp(Gen Bank登录号:KY978578),包含37个基因,其中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各基因位置、排列顺序与蚊科已知物种的一致;基因组碱基组成具有明显的偏好性,全基因组AT-skew为正值,GC-skew为负值;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除COⅠ使用TCG外,其余均为ATN,终止密码子除COⅡ使用不完全的T外,其余均为TAA;22个tRNA基因中除tRNA^(Ser(AGN))缺失DHU臂,其余均可形成典型的三叶草式二级结构。基于库蚊亚科8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为库蚊属Culex+(阿蚊属Armigeres+伊蚊属Aedes)。【结论】分析库蚊亚科的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发现,阿蚊属Armigeres与伊蚊属Aedes亲缘关系较其与库蚊属Culex更近,这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学结果相吻合。
李旭东陈斌
关键词:骚扰阿蚊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
蚊科昆虫分类及区系研究历史和现状概述被引量:17
2018年
蚊科昆虫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是人类最致命的动物杀手。准确的蚊虫分类鉴定是媒介蚊虫基础研究和控制的基础。蚊科现代分类学研究起自于林奈1758年对库蚊属Culex种类的记述,200多年来,已定名的种类日渐增多,分类系统已基本成形。本文在系统地编制了蚊科昆虫的世界名录和地理分布记录的基础上,概述了世界范围内蚊科昆虫的分类研究历史,属级及以上类群的分类系统、种类及其生物学研究现状,并作了初步讨论和展望。目前,全球已知蚊虫41属201亚属3 573种,其中我国已知20属63亚属419种。按蚊亚科(Anophelinae)被认为是蚊科内单系类群,包括按蚊属Anopheles、白蚊属Bironella和沙蚊属Chagasia 3属11亚属489种。其中,按蚊属已知476种,占按蚊亚科已知种97%,是疟疾的单一传播媒介。库蚊亚科(Culicinae)被认为是一个复系类群,共计11族38属190亚属3 084种,系统发育关系尚未解决。伊蚊族(Aedini)、库蚊族(Culicini)、煞蚊族(Sabethini)和蓝带蚊族(Uranotaeniini)是其中的较大族,分别拥有1 262,800,432和270种。特别是库蚊属Culex、伊蚊属Aedes和曼蚊属Mansonia的许多种类是非常重要的医学媒介昆虫。在所有这些蚊虫种中,东洋区的种类最多,达1 075种;其次为新热带区(951种),非洲区(798种),澳洲区(542种),古北区(251种);新北区分布种类最少,有196种,不少种类跨区分布。这些信息有助于对世界范围内蚊科昆虫分类和分布现状的整体了解。由于隐存种(cryptic species)广泛存在,实际种数应是已定名种数的3~5倍。蚊科昆虫的系统分类对于蚊科昆虫的准确鉴定、基础生物学及蚊媒病传播机制研究、媒介蚊虫及蚊媒病控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蚊科昆虫的分类、系统发育和区系仍是急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付文博陈斌
关键词:蚊科系统分类学支序系统学区系分布媒介昆虫
中华按蚊气味结合蛋白AsinOBP1与避蚊胺(DEET)的结合特性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气味结合蛋白1(Asin OBP1)与避蚊胺(N,N-diethylm-toluamide,DEET)的结合特性,并与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Aaeg OBP1、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Cqui OBP1进行比较,分析与DEET互作的关键氨基酸残基。【方法】利用原核表达载体进行目的蛋白Asin OBP1的原核表达及纯化。以N-苯基-1-萘胺(N-phenyl-1-naphthylamine,1-NPN)作为荧光探针,通过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对Asin OBP1与DEET的结合特性进行分析,并比较Asin OBP1,Aaeg OBP1和Cqui OBP1与DEET的结合能力,通过分子对接鉴定其与DEET互作的氨基酸残基。【结果】Asin OBP1能与DEET结合,解离常数为29.55μmol/L。在相同实验条件下,Cqui OBP1和Aaeg OBP1都能结合DEET,解离常数分别为17.15和12.81μmol/L。与Aaeg OBP1和Cqui OBP1相比,Asin OBP1结合DEET的能力最弱,Aaeg OBP1最强。分子对接显示,DEET分子结合在Asin OBP1二聚体靠近交界面的结合口袋边缘,结合口袋由α4,α5和α6上的氨基酸残基Leu-92,Leu-95,His-96,Leu-99,Ala-107,Met-108,Met-110,Gly-110,Cys-114,Leu-115,Trp-133,Met-108',Lys-112'和Leu-115'组成。比较分析发现3个蛋白中与DEET甲苯基团形成疏水性作用的氨基酸残基、与DEET羰基氧形成氢键的氨基酸残基是相同的,但与DEET二乙基侧链形成疏水性作用的氨基酸残基中,有一个位置存在差异,Aaeg OBP1是Leu,而Asin OBP1和Cqui OBP1是Met残基。Leu的疏水性强于Met,可能是Aaeg OBP1与DEET的结合能力较强的原因之一。【结论】Asin OBP1能够结合DEET,不同蚊虫气味结合蛋白1与DEET的亲和力存在差异,进一步探索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对于阐明气味结合蛋白与DEET互作的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史宗畔冉永红张晶晶张静闫振天陈斌何正波
关键词:中华按蚊气味结合蛋白分子对接
中华按蚊AsCYP9 J5参与对溴氰菊酯的抗性
2023年
【目的】研究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细胞色素P450基因AsCYP9J 5是否与溴氰菊酯抗性有关。【方法】PCR克隆中华按蚊AsCYP9J 5的开放阅读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qPCR检测AsCYP9J 5在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WX-LS)和抗性品系(YN-LR和CQ-LR)雌蛹和雌成蚊以及WX-LS雌蛹头、胸、腹部前3节(腹部前端)、腹部剩余部分(腹部后端)和25 mg/mL溴氰菊酯诱导体外培养的雌蛹头中的表达量。基于上述AsCYP9J 5表达量,于YN-LR和CQ-LR化蛹后20 h时雌蛹头部注射ds AsCYP9J 5和ds EGFP进行RNAi,采用RT-qPCR检测成蚊中AsCYP9J 5的表达量,统计溴氰菊酯处理后成蚊半数击倒时间(half knockdown time,KT 50)、击倒率和死亡率。通过分子对接模拟预测AsCYP9J5与溴氰菊酯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结果】克隆获得AsCYP9J 5开放阅读框,全长1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AsCYP9J 5在YN-LR和CQ-LR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不同,化蛹末期至羽化后9 h在YN-LR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WX-LS中的,在化蛹后30 h至羽化后72 h期间CQ-LR中高表达,各发育阶段(化蛹后20 h除外)CQ-LR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在WX-LS中的;AsCYP9J 5在WX-LS雌蛹头部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胸部,而在腹部前端和腹部后端的表达量接近并最低。溴氰菊酯诱导12 h时WX-LS雌蛹头部AsCYP9J 5的表达量比对照组上调了11倍,诱导24 h时AsCYP9J 5的表达量略低于对照组。与注射ds EGFP的对照组相比,注射ds AsCYP9J 5的YN-LR和CQ-LR处理组成蚊AsCYP9J 5的表达量分别下调了约68%和38%,分别约提前10和20 min出现明显的击倒现象,击倒率明显升高,死亡率分别增加了28.6%和24.0%,表明沉默AsCYP9J 5导致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显著增加。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溴氰菊酯可以进入AsCYP9J5的结合口袋,并且与Arg-488形成二元的Pi-阳离子相互作用,与AsCYP9J5的Phe-109发生稳定的T型Pi-Pi叠合,与Cys-348和Th
郭迎澳韩宝珠乔梁陈斌
关键词: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细胞色素P450RNAI分子对接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