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栓
  • 2篇毒性肝炎
  • 2篇血栓前状态
  • 2篇栓前状态
  • 2篇纤溶
  • 2篇肝炎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肝炎
  • 1篇血浆
  • 1篇血栓素
  • 1篇血栓素B2
  • 1篇血栓形成
  • 1篇溶酶
  • 1篇伤病
  • 1篇烧伤
  • 1篇烧伤病人
  • 1篇尿激酶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因子

机构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传染病...
  • 1篇上海血液学研...

作者

  • 6篇陈怡群
  • 5篇邵慧珍
  • 5篇王鸿利
  • 2篇姜嘉
  • 2篇王振义
  • 2篇支立民
  • 2篇吴瑞庭
  • 2篇张永顶
  • 2篇巫善明
  • 2篇黄霞萍
  • 2篇孙家强
  • 2篇沈霖德
  • 1篇许峰
  • 1篇李海棠
  • 1篇杨丽英
  • 1篇史济湘
  • 1篇吴立群
  • 1篇颜纪贤
  • 1篇熊树民
  • 1篇杨景文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年份

  • 2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病毒性肝炎中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纤溶酶原(PLG∶Ag、PLG∶a)、纤溶酶(P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纤溶系统中的几个重要指标,都与肝脏有很大关系,因肝脏是合成这些物质的主要场所,并与维持血液中这些物质的水平有关。因此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时这些指标的测定。
朱立红王鸿利陈怡群吴瑞庭姜嘉沈霖德巫善明孙家强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纤溶酶原纤溶酶
烧伤病人血栓前状态的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我们将78例程度不同的烧伤患者分为四组,在烧伤早期(第1~5天)进行有关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计数及功能、血液流变学等22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在烧伤后的第一个24小时里已出现Fg:Ag、vWF:Ag、PAI:A、TXB_2、HCT和全血粘度的增高,AT~Ⅲ、PC:Ag、FPS、6-酮-PGF_(lα)的下降。并观察到Fg:Ag、vWF:Ag、PAI:A、TXB_2、全血粘度在烧伤后第3、5天仍在继续增加,而AT—Ⅲ、PC、FPS和6-酮-PGF_(lα)则相反,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
王鸿利邵慧珍支立民陈怡群黄霞萍张永顶肖玉瑞杨丽英孙珍史济湘王振义
关键词:烧伤血栓前状态
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变化的研究
1991年
对121例正常人和46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测定16项凝血指标、10项抗凝指标和7项纤溶指标。结果表明,除FⅧ:C、VWF:Ag和VWF:Ag/FⅧ:C,α_2、M.α_1-AT高于正常对照(p<0.01)外,其余各种凝血因子均减低,且与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纤溶指标结果揭示患者呈原发性纤溶的变化。本文为研究肝炎出血机理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判断肝炎的病情和预后提供了参考指标。
王鸿利邵慧珍支立民黄霞萍陈怡群吴瑞庭姜嘉沈霖德孙家强王振义巫善明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凝血因子纤溶活性
恶性肿瘤患者TXB_2、6-Keto-PGF_(1α)、GMP-140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选择TXB_2、6-Keto-PGF_(1α)和GMP-140对138例消化道癌,42例非消化道癌及3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消化道癌组(除食管癌来转移组外)血浆TXB_2,6-Keto-PGF_(1α)均比正常组有明显升高(P<0.05~0.001),TXB_2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01),;(2)消化道痛与非消化道癌转移组TXB,、6-Keto-PGF~。lj正常组相比均有非常垃著升高(P<0.001);(3)消化道癌手术切除组(不论伴或不伴化疗),与未治疗组相比,TXB_2、6-Keto-PGF_(1α)均有所下降;(4)胃癌、肠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GMP-140与正常组栩比有怍常显著升高(P<0.001)。
邵慧珍陈怡群许峰张慧娟支立民黄霞萍王鸿利
关键词:血栓素B2前列环素
胃癌患者止血异常与血栓形成意义的探讨
1994年
本文测定21例胃癌患者血浆中止凝血和抗凝、纤溶的有关指标,并对术前术后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胃癌患者血浆中TXB2、6-Keto-PGFlα含量增高,TXB2/6-Keto-PGFlα比值失调,vWF:Ag升高,Ⅷ:C/VWF:Ag比值减低,AT-Ⅲ:A、PC:A明显下降,FⅡ:A增高,胃癌术前FDP明显升高,术后正常,提示这些变化可能与胃癌的生长和转移有关。P<0.01,*P<0.001;▲术前术后有差别:▲P<0.05,▲▲P<0.01,▲▲▲P<0.001讨论恶性肿瘤是一团不断生长、难以遏制的细胞,并能转移。作为繁衍的条件,肿瘤细胞受到癌基因表达的某些生长因子的刺激,癌能分泌血管生成因子(Tumorangiogeneticfactor,TAF)营造自身血管系统。恶性肿瘤之所以转移是由于肿瘤细胞具有某种逃避生理性或免疫性监控系统的能力。它们能分泌某些酶,降解细胞外间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解除血管、淋巴管以及结缔组织的拦阻。肿瘤细胞的这些特征可能反映为某些止血因子和血栓形成因子的异常。一、恶性肿瘤患者的皿液常处于血栓前状态,易于发生血栓。已知胃癌病人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达?
熊树民王鸿利颜纪贤邵慧珍陈怡群李海棠
关键词:血栓前状态胃肿瘤血栓形成
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尿激酶活性及其临床应用
1994年
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尿激酶活性及其临床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张永顶,王鸿利,邵慧珍,杨景文,陈怡群,吴立群,戚华铭尿激酶(Urokinase,UK)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它在急性心肌梗塞(AMI)、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张永顶王鸿利邵慧珍杨景文陈怡群吴立群戚华铭
关键词:尿激酶发色底物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