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彩霞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6篇
  • 2篇热解
  • 2篇显微组分
  • 2篇煤粉
  • 2篇化学反应
  • 1篇学成
  • 1篇岩相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燃烧
  • 1篇燃烧特性
  • 1篇温度特性
  • 1篇煤粉热解
  • 1篇煤热解
  • 1篇面形
  • 1篇内流动
  • 1篇孔隙
  • 1篇孔隙结构
  • 1篇化学成分
  • 1篇灰色关联
  • 1篇挥发份

机构

  • 8篇华中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陈彩霞
  • 7篇孙学信
  • 5篇张小可
  • 3篇郑楚光
  • 1篇陈鸿
  • 1篇丘纪华

传媒

  • 3篇华中理工大学...
  • 2篇煤气与热力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1996
  • 3篇1995
  • 4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层流曳带流反应器内流动和温度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3
1994年
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层流曳带流反应器内的流动和加热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计算,描述了煤粒在该反应器内的加热速率、停留时间以及煤粒的温度-时间曲线,为正确地解释该反应器内的燃烧和热解试验数据提供参考。
陈彩霞孙学信张小可
煤阶及显微组分对煤焦反应性的影响
张小可陈彩霞
关键词:焦煤化学反应化学成分
煤粉热解的挥发份组分析出模型被引量:18
1995年
根据煤粉热解的化学反应机理,提出了一个新的挥发分组分析出模型,对层流电带流反应器内煤粉快速热解的挥发分析出特性进行了成功的模拟。
陈彩霞孙学信马毓义
关键词:热解化学反应
煤粉快速热解规律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2
1994年
用层流曳带流反应器对煤的快速热解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煤种、热解终温、热解时间和反应器内煤粒的加热过程等因素对煤粉快速热解失重特性的影响.并对三种煤的热解挥发分组分析出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陈彩霞孙学信吕焕尧
关键词:煤粉煤热解
煤岩相组分对煤表面积的影响
1995年
本文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煤岩相组分和煤阶对煤及相对应煤焦表面形态的影响。从回归结果可以找出影响煤表面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镜质组和煤阶对煤和煤焦表面积影响最大。壳质组对煤焦的表面影响比煤大。
张小可陈彩霞孙学信李军郑楚光
关键词:表面积
煤的结构与煤焦反应性关系的研究及其发展被引量:5
1994年
煤在燃烧过程中的表面与孔隙结构特性对煤焦反应性有重大影响,人们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煤岩显微组分对煤焦表面形态的影响,煤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和密度的测量及其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加热过程中孔结构的变化,并提出随机孔,孔隙树等微观内孔扩散模型。
陈彩霞张小可陈鸿丘纪华孙学信
关键词:孔隙结构
用灰关联法分析影响煤表面和反应性的因素被引量:4
1995年
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煤表面和反应性的因素的关联度进行排序。用液氮等温吸附法测煤及焦的表面形态,用热天平法测煤及焦的反应性,通过对各因素关联度的计算,找出影响煤表面和反应性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各因素在反应中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镜质组、煤阶对反应性及表面的影响较大。
张小可陈彩霞孙学信郑楚光
关键词:灰色关联显微组分反应性表面形态
岩相及煤阶对煤的燃烧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1996年
为了确定手选富显微组分煤及焦的燃烧特性,从显微组分和煤阶的角度用热天平的燃烧曲线研究反应性,并给出焦的活化能。煤和焦的比表面积由液氮等温吸附求得,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焦的表面形态。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各显微组分和煤阶对反应性和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镜质组对煤和焦反应性和表面形态均有重大影响,煤的反应性受显微组分的影响比煤焦更显著,若不考虑矿物质的影响,则各因素对煤及焦反应性影响次序为V>R>I>E。
张小可孙学信陈彩霞郑楚光
关键词:燃烧岩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