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久尊
- 作品数:28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站立位DR与MSCT重建图对腰椎滑脱评价的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与站立位数字化摄片(DR)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矢状位重建图(MPR)对腰椎滑脱和椎管矢状径评价的可行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拍摄有站立位DR片,同时进行了MSCT扫描的56例腰椎滑脱患者,由1位副主任医师在DR侧位片和MSCT正中矢状位MPR上测量腰椎滑移度和椎管矢状径,并间隔2周重复测量1次,所得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6例患者均为前滑脱,其中L3节段9例,L4节段25例,L5节段22例。DR诊断腰椎真性滑脱21例,假性滑脱35例,平均椎间滑移度(34.5±5.4)%,椎管矢状径(30.7±8.2)mm。MPR诊断腰椎真性滑脱32例,假性滑脱23例,平均椎间滑移度(31.7±4.4)%,椎管矢状径(25.3±4.3)mm,与DR片测量比较,滑移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22,P=0.28),而矢状径存在统计学差异(t=4.21,P=0.00),但相关性均好(r分别=0.86和0.83)。结论:MSCT的MPR图可以测量椎间滑移度和椎管矢状径,且准确性更高,重复性更好,但数值较站立位DR片分别约小3%和5 mm。
- 何家维陈久尊张桂艳严志汉林旭波
- 关键词:腰椎诊断显像
- 桡骨远端骨折CT扫描体位和成像方位的选择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后,CT扫描体位和成像方位的选择及临床意义。方法:58例患者中,20例按体位1扫描,即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患肢伸直而置于身体的一侧进行扫描,13例按体位2扫描,即患者仰卧或俯卧于检查床上患肢举过头顶进行扫描,17例按体位3扫描,即患者上半身横趴于检查床上,患肢置于扫描孔内扫描,8例按体位4扫描,即患者站立球管背侧患肢置于检查床上进行扫描。每个体位横断位扫描后,均通过弯曲肘关节进行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并根据检查时间长短,摆位难易,图像质量以及所受辐射量等,对不同扫描体位进行评价。结果:体位1扫描图像伪影多而影响图像质量,且受照辐射大。体位4摆位难,检查时间长,图像伪影多而总体评价最差。体位3图像伪影少,受照剂量低,易于进行多方位成像而有助于病变的显示和分型而评价最好。结论:桡骨远端CT可选择多种扫描体位,每种体位下通过伸直和弯曲肘关节可以进行横断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成像,选择合适的体位和成像方位有助于快速而有效完成检查,并准确诊断。
- 何家维陈久尊严志汉林锋张桂艳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横断位冠状位
- 分数低频振幅在评价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并发抑郁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 研究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并发抑郁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区分数低频振幅(fALFF)的特点及脑功能情况,以期为MCI患者并发抑郁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34例MCI患者中16例并发抑郁者纳入D-MCI组,18例未并发抑郁者纳入nD-MCI组.于平静状态下分别进行3.0T脑部MRI检测并获取相关数据,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相对应各体素的fALFF值差异,以寻找fALFF值存在差异的脑区.结果 与nD-MCI组比较,D-MCI组患者右侧中央后回的fALFF值降低(差异体素280个,t=-4.2889),而右侧丘脑的fALFF值显著增高(差异体素572个,t=2.7208).结论 MCI并发抑郁患者脑部右侧中央后回和右侧丘脑存在fALFF异常,提示情感及认知网络障碍可能参与其中.
- 葛怀志陈久尊徐雷孙素林锋吴爱琴
- 关键词:抑郁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 小儿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儿四肢长骨嗜酸性肉芽肿(EG)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儿长骨EG患者影像学资料,包括26例X摄片,12例CT检查,和5例MRI扫描检查。结果 26例中单发病灶17例,多发病灶9例(包括四肢长骨多发4例,累及其它骨骼5例),受累的四肢长骨包括股骨15例,肱骨9例,胫骨4例,腓骨及桡骨各1例,病灶位于骨干12例,干骺端18例,骨骺3例。X线平片15例病灶呈单发或多发囊状,部分边缘硬化,局部骨质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6例病灶呈小囊状破坏,4例骨膜层状增厚;CT扫描12例表现髓腔扩大,内见软组织肿块填充,骨皮质变薄,破坏,3例在骨松质区或骨髓腔内呈囊状破坏。MR检查均表现病灶中心T1WI多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周边多呈长T1、长T2信号,STIR病灶多呈混杂高信号。结论小儿四肢长骨EG影像学表现多样,易与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相混淆,合适的影像学检查,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随访观察,有助于准确诊断。
- 黄兆文陈久尊张小红何家维
- 关键词:小儿长骨嗜酸性肉芽肿放射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老年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43例老年性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资料。结果:43例患者共累计81个椎体受累,包括颈、胸、腰和骶椎各11、24、42和4个,其中累及单个椎体4例,2个椎体28例,2个以上椎体11例。X线检查35例发现病变,主要表现椎间隙狭窄,椎体骨质破坏或塌陷变扁,脊柱序列改变,其中准确诊断23例,7例误诊,5例漏诊。CT扫描24例均发现病变,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脓腔及死骨形成,椎旁软组织肿胀或脓肿,椎间盘破坏并间隙狭窄,准确诊断19例,误诊5例,2例漏诊。MRI检查18例均发现病变,主要表现椎体骨质破坏,呈稍长或长T1长T2信号,STIR呈明显高信号,椎旁软组织肿胀,或脓肿形成,椎管内硬膜囊及脊髓受压,椎间盘形态及信号改变,准确诊断16例,误诊2例。结论:老年性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有时易与老年性脊柱退变、转移瘤等混淆,多种影像学检查相互结合与印证,有助于病变的全面观察和准确诊断。
- 章智敬陈久尊周胜法何家维虞志康
- 关键词:老年人脊柱结核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儿童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诊断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BFH)的临床及影像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儿童BFH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 3例BFH发生在股骨干骺端,3例在胫骨干骺端,1例生在肱骨,临床上患者以局部疼痛为主,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平均5个月),大部分患者疼痛同病理性骨折没有联系,影像上病灶呈分叶状溶骨性破坏,其内可见骨性分隔,边缘大部分有厚薄不一的硬化边,或没有硬化边,本组病例均位于长骨干骺端,均局限于骨内,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1例术后复发。结论 20岁以下BFH患者可能被低估了。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影像表现类似但有别于非骨化性纤维瘤伴不可解释的疼痛应该考虑为骨BFH。
- 陈旺强卢华君陈久尊陈博周胜法何家维程建敏
- 关键词:儿童骨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对照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资料,并将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临床以局部疼痛为主。发病部位以四肢长骨居多,单发病变14例,多发病变1例。10例病例行X线检查,11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X线表现大部分为中央型溶骨性破坏,单房或多房状,部分病灶膨胀,皮质断裂。CT显示病灶边界清楚,周围可伴有或不伴有硬化边缘,硬化缘厚薄不均。MRI显示所有病例在T1WI上类似肌肉信号,4例T2WI及T2WI压脂像上见斑片状或条索状低信号区,2例病灶整体呈稍高信号。3例病灶穿破骨皮质向外侵犯,周缘软组织见反应性水肿。术中见瘤体为灰黄色或褐黄色组织,镜下由漩涡样排列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构成,其间散在多核巨细胞和泡沫细胞,无成骨组织。[结论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也反映了其病理改变,综合各种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特点,多数典型病例可作出诊断。
- 陈旺强沈训泽陈久尊陈博陈伟程建敏
- 关键词:骨肿瘤纤维组织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 子宫输卵管造影对生殖系统炎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对不孕症患者生殖系统炎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过证实的64例结核性和212例非特异性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HSG时子宫、输卵管以及盆腔的X线表现。结果:结核性感染子宫位置、形态及粘膜,输卵管形态、及通畅度异常分别为36例、23例、45例和46例,而非特异性炎症分别为25例、43例、178例和110例,与结核性感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盆腔钙化及对比剂涂抹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SG对生殖系统炎症的诊断有很大价值,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同时在鉴别诊断时,也要注意结核性和非特异性感染的相同X线表现。
- 杨月萍何家维赵晓君严志汉陈久尊
- 关键词:子宫输卵管造影不孕症结核性
- 基于PACS的比较影像学临床实习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比较影像学是现代影像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帮助临床实习同学理解并运用这种概念,我们借助PACS探讨出一些方法,包括同一种疾病各种影像学检查间的或不同患者间的横向比较,同一种疾病不同发展节段或不同发病部位间的纵向比较,以及影像学表现与临床或病理结果间的比较等,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 何家维陈久尊白光辉虞志康严志汉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比较教学
- 低碘浓度对比剂结合Z-dom及iDose^4技术在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低碘浓度对比剂结合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Z-dom)及第四代高级迭代重建(iDose^4)技术在颈部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以降低对比剂及电离辐射伤害。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颈部CTA检查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组50例,行常规扫描,即120 kV、250 mAs、碘海醇(350 mgI/mL)及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低剂量组50例,120 kV、Z-dom自动管电流、碘克沙醇(270 mgI/mL)及iDose^4迭代重建。比较2组碘注射量及辐射剂量,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层面进行客观评价,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碘注射量低剂量组[(16.61±2.87)g]比常规组[(22.82±3.81)g]低(P<0.01);管电流低剂量组[(149.22±70.49)mAs]比常规组(250 mAs)低(P<0.01);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较常规组低(均P<0.01)。2组图像客观评价:低剂量组两层面血管CT值和背景噪声均低于常规组,颈总动脉起始层面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常规组(均P<0.001);主观评价:2名医师主观评分Kappa值为0.765,一致性良好,常规组评分为(3.44±0.48)分,低剂量组为(3.60±0.47)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6,P=0.097),2组图像均可满足诊断需要。结论:低碘浓度对比剂结合Z-dom及iDose^4技术在颈部CTA检查中,其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组,能够满足诊断需要,同时可降低患者碘注射量及电离辐射剂量。
- 葛怀志吴爱琴陈久尊徐雷严志汉
- 关键词:颈动脉碘对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