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英

作品数:166 被引量:2,03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7篇成像
  • 59篇磁共振
  • 39篇磁共振成像
  • 28篇NMR
  • 27篇肿瘤
  • 25篇影像
  • 19篇小儿
  • 18篇影像学
  • 18篇儿童
  • 17篇细胞
  • 16篇新生儿
  • 14篇MRI诊断
  • 13篇MRI
  • 11篇血性
  • 11篇缺血
  • 10篇造影
  • 10篇缺氧
  • 10篇缺氧缺血性
  • 10篇缺氧缺血性脑
  • 10篇肝肿瘤

机构

  • 158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东风汽车公司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63篇陈丽英
  • 51篇郭启勇
  • 26篇王晓明
  • 16篇范国光
  • 12篇叶滨滨
  • 12篇吴振华
  • 11篇毛健
  • 11篇陈炽贤
  • 11篇刘兆玉
  • 9篇孟令平
  • 9篇富建华
  • 8篇薛辛东
  • 7篇吴保敏
  • 7篇陆娜
  • 7篇廖伟
  • 7篇高玉颖
  • 7篇张锦华
  • 7篇叶滨宾
  • 7篇李娟
  • 6篇邹杰

传媒

  • 2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0篇中国实用儿科...
  • 9篇中国医学影像...
  • 9篇中国医科大学...
  • 9篇临床医学影像...
  • 8篇中国医学影像...
  • 8篇临床放射学杂...
  • 7篇中国医学计算...
  • 6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放射学实践
  • 4篇小儿急救医学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实用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实用外科杂志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13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11篇2002
  • 6篇2001
  • 6篇2000
  • 5篇1999
  • 6篇1998
  • 7篇1997
  • 10篇1996
  • 12篇1995
1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脏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菲立磁的临床应用初探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 探讨菲立磁增强MRI检查对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 2 2例经CT或MRI检查确定或怀疑有肝脏病变者进一步行菲立磁增强MRI检查 ,分别测量增强前后肝脏、病变及背景噪声的T2 WI信号强度 (SI) ,计算增强前后肝脏及病变的信噪比 (SNR)、对比噪声比 (CNR)。结果 增强后肝脏的SI、SNR明显降低 (P <0 .0 1) ;恶性病变的SI、SNR变化不明显 (P >0 .0 5 )。囊肿、血管瘤增强后T2 WISI下降不明显。增强后病变 肝脏CNR比增强前明显增高 (P <0 .0 1)。增强后 0 .5小时与 3小时相比肝脏SNR以及CNR无差异 (P >0 .0 5 )。增强后病变的检出数量增加 ,而且其边界、大小显示更清楚。结论 菲立磁增强磁共振扫描可显著降低肝脏T2 WISI,而对恶性肿瘤T2 WI信号的影响不明显 ,显著提高了恶性肿瘤 肝脏的CNR。因此 ,它对恶性肿瘤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廖伟陈丽英郭启勇
关键词:超顺磁性氧化铁磁共振成像肝疾病菲立磁磁共振对比剂
以磁共振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7
2007年
目的探讨以MRI诊断的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2年中早产儿脑损伤相关危险因素,以MRI(T1WI-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详细统计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早产儿脑损伤主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58例早产儿中,无脑损伤177例,有脑损伤181例,其中缺血性脑损伤占70.7%(128/181);单纯出血性脑损伤占53.0%(96/181);缺血伴出血性脑损伤占23.7%(43/181)。对21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急产、双胎妊娠、母孕期感染、循环障碍、产道分娩、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与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有统计学意义;母孕期感染、母孕期糖尿病、产前使用硫酸镁、复苏抢救史、循环障碍、产道分娩、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与早产儿缺血性脑损伤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分析示:母孕期感染(OR=4.738,95%CI:1.201~18.685,P<0.05)、产道分娩(OR=9.191,95%CI:4.699~17.979,P<0.05)、低钠血症(OR=3.244,95%CI:1.173~8.969,P<0.05)和低钙血症(OR=3.162,95%CI:1.325~7.545,P<0.05)是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母孕期糖尿病(OR=5.211,95%CI:1.272~21.341,P<0.05)、产道分娩(OR=3.078,95%CI:1.824~5.194,P<0.05)、低钠血症(OR=3.331,95%CI:1.506~7.366,P<0.05)和低钙血症(OR=4.713,95%CI:2.412~9.209,P<0.05)是早产儿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产前使用硫酸镁(OR=0.375,95%CI:0.183~0.766,P<0.0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母孕期感染、母孕期糖尿病等宫内暴露因素,分娩过程及出生后内环境紊乱均为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此早产儿脑损伤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在围生期的诊断治疗工作中应当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降低其严重程度。
段洋毛健富建华李娟薛辛东王晓明陈丽英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缺血性脑损伤
Fahr综合征(附二例报告)
2005年
孟淑珍辛颖于一兵陈丽英
关键词:FAHR综合征神经系统检查发育落后膝腱反射出生时左上肢
实验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制作及MRI技术探讨被引量:3
1996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塞和再灌注动物模型制作的合理方案和有关技术,供实验性MRI研究。材料和方法:24只家犬和14只小型猪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成心肌梗塞和再灌注动物模型。存活动物进行心电门控MRI检查。结果:38只动物中33只出现心律失常,17只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或心室纤维颤动,5只早期死亡。除1只经电除颤复律外,其余均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复律。3只因心电门控效果差,1只因胃内金属伪影,MRI图像质量欠佳。采用经导管拉线方法所制再灌注模型均获成功。结论:应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可有效地防治心室纤维颤动,提高心肌梗塞动物模型制作的成功率,经导管拉线法是制作再灌注模型的有效方法。
时惠平高育璈高元桂杨洪涛陈丽英
关键词:心肌梗塞动物模型成像NMR
肾上腺肿瘤的MRI诊断被引量:1
1992年
肾上腺疾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近年来屡有报道,本文阐述肾上腺正常与异常的MRI表现,以及MRI与CT对肾上腺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检查方法:采用美国Diasonies 0.35T超导型磁共振仪,扫描序列为自旋回波(SE)T1加权(短TR,短TE)TR=250~500msec,TE=15~40msec,T2加权(长TR,长TE)TR=2000msec,TE=60~80msec,层厚0.5~1.0cm。T1加权图像显示肾上腺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十分清晰,T2加权图像虽信噪比较差,但在判断病变时起到定性作用。只有T1与T2
陈丽英王鸿起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肾上腺癌皮质腺瘤髓脂肪瘤加权图
^1H磁共振波谱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9
1999年
目的 结合MRI探讨1H 磁共振波谱(1HMRS)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8 例经临床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进行MRI及1H MRS检查。年龄5 ~17 天,平均8-2 天。对其中的26 例患儿于6 个月以后分别进行随访和( 或) 复查MRI。同时选择8 例无窒息史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做对照研究。MRI检查采用Elscint2-0 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应用SE序列进行常规扫描,1HMRS采用定点分辨波谱序列(TR2 000 毫秒,TE135 毫秒)。所测定的代谢产物包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肌醇(MI) 、乳酸(LAC) 、谷氨酸及谷氨酰胺(GluGln) 等。结果 (1)正常足月新生儿的1H MRS表现:8 例正常新生儿Cho、NAA 、CR 波峰高耸;MI波峰略低;GluGln 及LAC波峰低平或测不出。波幅从高至低的顺序为Cho、NAA、CR、MI、GluGln 及LAC。(2)HIE患儿的1HMRS表现:36 例NAA波峰高耸,2 例降低;26 例LAC波峰增高呈典型的双峰状;9 例GluGln 波峰呈多个增大的锯齿状波;11 例CR波峰?
范国光陈丽英吴振华叶滨滨景奉东毛健潘诗农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核磁共振
小儿脑发育的低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优选适合发育期小儿脑的低场强MR扫描序列。方法 测量半卵圆中心灰、白质的T2 值 ,观察T2 值随月龄的变化。采用 3种长TR序列 [(1)常规TR 2 70 0ms,TE 4 0、80ms;(2 )中等长TR 4 0 0 0ms,TE 4 0、80ms ;(3)特长TR 5 0 0 0~ 80 0 0ms ,TE 4 0、80ms]对各年龄组小儿进行检查 ,对各T2 WI质量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T2 值的变化与髓鞘形成过程一致 ;新生儿期应选择特长TR序列 ,婴儿期应选择中等长TR序列 ,14个月以后可选常规TR序列。结论 在观察新生儿、婴儿期脑室及脑外间隙时 。
王晓明陈丽英郭启勇
关键词:脑发育儿童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临床特征与磁共振成像动态变化被引量:52
200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影像特征与临床及预后关系,为低血糖性脑损伤的诊断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6例低血糖性脑损伤新生儿于入院24~48小时(n=16),生后2周左右(n=11),1~5月(n=3)进行了常规的MRI与MRI—DWI动态观察与临床随访。结果惊厥、嗜睡、肌张力减低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昏迷和呼吸衰竭5例。低血糖脑损伤时最低血糖值为0.98±0.43mmol/L,5例重者血糖为0.72-t-O.42mmol/L。脑电图提示轻者为间断低电压,重者电压平坦,甚至电静息。16例均有顶枕部皮层受累,合并脑室周围白质损伤2例,弥漫性皮层受累5例,其中1例合并广泛的脑白质损伤,2例合并丘脑基底节受累。弥漫性皮层受累5例和顶枕部合并脑白质损伤2例血糖明显低于仅有顶枕部受累者(0.71±0.35mmol/LVS1.19±0.42mmol/L,t=2.4124,P〈0.05)。早期信号改变在DWI表现最明显为高信号。4例弥漫性脑水肿者再次检查已发生广泛性脑萎缩和多发脑软化;顶枕部受累者7例接受了再次检查,5例T1WI与T2WI信号异常,而DWI信号异常3例。临床表现轻者以顶枕部皮层受累为主,重者弥漫性皮层受累为主。顶枕部受累1例随访发现髓鞘发育落后;合并白质受累1例发生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弥漫性皮层受累1例发生广泛脑软化。结论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与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顶枕部皮层是易损区,但重度的损伤可表现为弥漫性皮层受累甚至合并广泛的白质或基底节丘脑受损,DWI可以早期反映脑损伤情况。
毛健陈丽英富建华李娟段洋薛辛东
关键词:低血糖脑损伤磁共振成像新生儿
增强CT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监测方面的价值
2012年
目的:评价CT增强检查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2个月到7岁,平均3.15岁。分为术前组(10例)和术后组(34例)。所有患者化疗前后均行增强CT检查,对比分析化疗前后的CT图像。结果:CT增强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原发肿瘤的体积及肿块内钙化的变化,了解肿瘤推挤临近器官或包绕大血管的情况;帮助判断原发肿瘤部位有无复发、残留;明确有无远处转移及其变化。结论:无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化疗,CT增强扫描均是帮助评价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疗效的重要手段。
陈艳霞邹杰陈丽英刘颖张锦华闻德亮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小儿化疗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苍白球磁共振成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4
2007年
目的探讨苍白球MRI信号改变与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关系,为胆红素脑病诊断与预后判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3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TSB〉342μmoL/L)在生后[10±6(2~34)]d接受头部MRI检查。场强1.5~3.0Tesla,扫描序列为T1WI,T2WI和DWI。2名不知被检者病史的放射科医师分析MRI结果。结果首次MRI有20例苍白球T1WI呈对称性高信号。有苍白球信号改变组的TSB、B/A及UCB均显著高于无改变组[(605.28±89.19)μmoL/L vs.(438.19±67.89)μmoL/L,(1.08±0.18)vs.(0.77±0.16),(555.49±92.3)μmoL/L vs.(412.01±54.8)μmoL/L,P=0.000],所有MRI-DWI均未见信号改变;TSB在342.0~427.5μmoL/L者9例,未见苍白球信号改变,427.5~513.0μmoL/L者7例,有改变者3例,超过525.0μmoL/L 20例,有改变者17例,黄疸程度与苍白球信号改变有密切关系(χ^2=15.000,P=0.000);15例ABE苍白球T1WI均呈对称性的高信号(χ^2=17.601,P=0.000),同时3例T2WI苍白球也呈对称性稍高信号(TSB分别为,745.3μmoL/L,735.7μmoL/L,707.6μmol/L)。7日内入院的25例中,16例苍白球有改变,平均入院时间显著晚于9例无改变者[(121.5±39.9)h vs.(68.9±35)h,P〈0.03]。6例接受了第2次MRI,其中3例ABE有2例苍白球信号转为T2WI高信号,临床均表现脑瘫,另1例苍白球信号正常,但有听力异常;余3例非ABE患儿,2例苍白球信号转为正常,1例两次均无苍白球信号异常,目前发育正常。结论MRI T1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与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及暴露时间密切关系,是新生儿ABE的重要表现特征。T1WI高信号转变为T2WI高信号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毛健富建华陈丽英王晓明薛辛东
关键词:核黄疸磁共振成像苍白球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