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琏

作品数:28 被引量:117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9篇小肠
  • 8篇短肠大鼠
  • 8篇粘膜
  • 8篇肠粘膜
  • 7篇小肠粘膜
  • 6篇谷氨酰胺
  • 5篇雪旺氏细胞
  • 5篇人胎
  • 5篇生长激素
  • 5篇体外
  • 5篇外营养
  • 5篇激素
  • 5篇肠外
  • 5篇肠外营养
  • 4篇人胎儿
  • 4篇胎儿
  • 4篇体外培养
  • 4篇全肠外营养
  • 4篇和谷

机构

  • 19篇上海医科大学
  • 10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职业病...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28篇陈丽琏
  • 15篇左焕琛
  • 11篇赵淑民
  • 10篇谢建新
  • 10篇罗宝国
  • 7篇吴肇汉
  • 7篇沈馨亚
  • 6篇顾岩
  • 6篇严恒林
  • 5篇刘才栋
  • 4篇赵元珍
  • 4篇汪洋
  • 3篇刘银坤
  • 2篇张宏伟
  • 2篇蒋学之
  • 2篇谭德炎
  • 2篇汪洋
  • 2篇王维
  • 2篇王自美
  • 1篇张素春

传媒

  • 19篇解剖学杂志
  • 3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卫生毒理学杂...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神经科学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5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7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扁骨膜性骨发生中的哈氏系统被引量:1
1990年
人的颅骨(颅顶骨和额骨)和部分扁骨的膜性骨发生中是否存在哈氏系统,以及它的出现时期、形态特征等,无论在教材中或有关文献中至今没有详尽记载,中文作者利用工作便利条件,收集了不同胎龄胎儿及婴幼儿颅骨和都份扁骨等作了系统观察和研究,发现人扁骨膜性骨发生的骨组织中,同样存在哈氏系统,与长骨中的哈氏系统相比,其特点为出现早、数量少、体积小,最早5~6月胎儿颅骨中可见到原始哈氏系统,出生前后哈氏系统已臻成热,完整,2岁后到成人,颅骨的板障中亦可见到哈氏系统。
苏兆绛陈顺华陈丽琏
关键词:颅骨
骨桥蛋白和骨连结蛋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与钙化的关系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 (Osteopontin ,OPN)和骨连结蛋白 (Osteonectin ,ON)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钙化的关系。方法 :从 1 3例压力灌注固定后的心脏标本中分离 2 6支冠状动脉 ,取其中的 2 60个血管段进行组织切片 ,HE染色。用LF1 2 3、LF3 7、CD68、α actin抗体分别对OPN、ON、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Leica图像分析仪观察斑块的OPN、ON以及钙化和两种细胞的染色程度。结果 :钙化斑块内均有OPN表达 ,OPN的表达程度随钙化加重而增加 (x2 =3 5 0 .0 79,P <0 .0 0 1 ) ;ON在正常和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基本不表达或少数弱阳性 ;OPN的表达程度与CD68和α actin的表达水平之间有显著关联性 ,即随着OPN表达程度的增加 ,CD68的表达显著增强 ,巨噬细胞数增多 (x2 =1 82 .83 9,P <0 .0 0 1 ) ,α actin的表达显著减弱 ,平滑肌细胞数减少 (x2 =5 8.875 ,P <0 .0 0 1 )。结论 :OPN参与冠状动脉钙化的调节 ,其主要来源于巨噬细胞和巨噬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
李文生宋志坚赵淑民罗宝国陈丽琏左焕琛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钙化骨桥蛋白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
雪旺氏细胞对中枢神经轴突生长的支持和促进作用被引量:4
1995年
胚胎大鼠脊髓植块接种于纯度>95%的单层人胎儿雪旺氏细胞表面进行培养,观察雪旺氏细胞对神经突起生长的支持作用.脊髓神经突起在雪旺氏细胞表面活跃生长,突起生长速度>450μm/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长于鼠尾胶上的雪旺氏细胞移植于成年大鼠脊髓(T10~12)损伤腔内,移植后21天后,透射电镜观察,有髓或无髓纤维长入移植物中,移植后30天,长入移植物中的轴突更丰富,而无细胞的胶原移植物中未见轴突长入.结果表明,雪旺氏细胞在体内、外能支持和促进中枢神经轴突生长.
严恒林沈馨亚刘才栋陈丽琏汪洋王之美
关键词:雪旺氏细胞脊髓神经发育轴突
氯气对大鼠嗅觉粘膜毒性的酶组织化学的影响被引量:1
1995年
Wistar大鼠吸入浓度分别为1,10,30mg/m3氯气1小时,用光镜、酶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其鼻腔嗅觉粘膜。结果提示:10,30mg/m3氯气可引起鼻中隔呼吸上皮杯状细胞增多、PAS阳性物质增多,并导致嗅上皮AKP酶活性减低;透射电镜观察到10,30mg/m3氯气可引起嗅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模糊、核染色质固缩、核膜灶性扩张、滑面内质网扩张呈空泡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王维蒋学之陈丽琏
关键词:氯气酶组织化学超微结构毒性
谷氨酰胺全肠外营养对短肠大鼠消化器的影响——Ⅰ.小肠、胃和结肠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研究采用35只雄性Wistar大鼠,手术建成短肠大鼠全肠外营养模型,分为饮食、常规全肠外营养、2%谷氨酰胺-全肠外营养和正常组,持续8天静脉输液或喂养后,采用光镜、电镜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对残留小肠、胃和结肠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提示:2%谷氨酰胺-全肠外营养组残留小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及肠壁全层厚度均明显大于常规全肠外营养组,饮食组的各组相关指标,均明显大于其它各组.透射电镜观察:2%谷氨酰胺-全肠外营养组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明显高于常规全肠外营养组,饮食组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并且2%谷氨酰胺-全肠外营养组胃和结肠粘膜和全层厚度均明显大于常规全肠外营养组,饮食组胃的相关指标明显大于其它各组.研究证明:含2%谷氨酰胺的静脉营养液可防止短肠大鼠残留小肠|胃和结肠粘膜的萎缩,饮食刺激是胃肠道粘膜生长的重要因素.
赵元珍左焕琛谭德炎陈丽琏赵淑民张宏伟吴肇汉
关键词:全肠外营养小肠
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对短肠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防止小肠粘膜萎缩的分子学机制。方法 选用 4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 ,随机均分为 4组 ,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 (TPN组 )、附加谷氨酰胺 (TPN +Gln组 )、附加生长激素 (TPN +GH组 )及附加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全肠外营养(TPN +GH +Gln组 ) ,持续 6d。另取 8只正常大鼠模拟手术后第 1天处死 ,作为基础对照组 (Con trol组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残留小肠粘膜上皮细胞c fos和c junmRNA的表达。结果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c fos和c junmRNA表达值中 ,TPN组 (0 .1 1± 0 .0 7、0 .2 9± 0 .1 0 )明显低于对照组 (0 .48± 0 .1 5、0 .57± 0 .2 2 ,P <0 .0 5) ;TPN +Gln和TPN +GH组 (分别为 0 .32± 0 .1 5和 0 .48± 0 .2 1 ,0 .36± 0 .1 3和 0 .46± 0 .1 7) ,较TPN组显著增高 (P <0 .0 5) ;TPN +GH +Gln组 (0 .35± 0 .1 6、0 .61± 0 .1 3)明显高于TPN组 (P <0 .0 5) ,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生长激素或谷氨酰胺单独应用均可通过上调小肠粘膜上皮细胞c fos和c jun基因的表达 ,促进细胞分裂增殖 ,从而防止小肠粘膜萎缩的发生 。
谢建新顾岩刘银坤罗宝国陈丽琏吴肇汉左焕琛
关键词:生长激素谷氨酰胺肠粘膜短肠综合征
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与小肠粘膜萎缩发生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免疫组化和 RT-PCR的方法 ,对正常小肠粘膜上皮和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小肠 ( P<0 .0 5) ;C- MYC在萎缩小肠绒毛顶部异常高表达 ;BAX和 BCL- 2呈弥散分布 ,BCL- 2在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小肠 ( P<0 .0 5) ,BAX的表达虽无显著性差异 ,但 BCL- 2与 BAX的比值明显降低。萎缩小肠粘膜上皮 bcl- 2的 m RNA表达较正常小肠明显降低 ,而 c-myc的 m RNA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小肠粘膜萎缩的发生与其细胞凋亡发生率增高有关 ,而细胞凋亡的增多与 bcl-2和 c-
谢建新顾岩赵淑民罗宝国陈丽琏吴肇汉左焕琛
关键词:小肠粘膜细胞凋亡基因表达上皮细胞
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变化的研究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 :探讨小肠粘膜萎缩的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的方法 ,对正常和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分布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肠绒毛的顶部 ,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小肠 ( P<0 .0 5) ;而 PCNA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位于肠腺隐窝区 ,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PCNA的阳性计数较正常小肠显著降低 ( P<0 .0 5)。结论
谢建新顾岩赵淑民罗宝国陈丽琏吴肇汉左焕琛
关键词:小肠粘膜细胞凋亡上皮细胞PCNA
体外培养人胎儿雪旺氏细胞的增殖及其细胞动力学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新鲜和液氮保存3个月的人胎儿雪旺氏细胞体外培养8天,细胞数量增加一倍,培养液中加入二丁基环磷酸腺苷和牛脑垂体浸出液,细胞增倍时间缩短近一倍.流式细胞计测定结果显示,培养早期,S期、G2+M期细胞所占比例<5%,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比例逐渐增加,第6天达高峰,环磷酸腺苷和垂体浸出液作用3天,S期、G2期+M期比例达15%.实验结果表明:人胎儿雪旺氏细胞在体外增殖缓慢,环磷酸腺苷和垂体浸出液能刺激雪旺氏细胞分裂;冷冻复苏后的雪旺氏细胞其生长特征以及对环磷酸腺苷和垂体浸出液的反应与新鲜细胞相同.
严恒林沈馨亚刘才栋陈丽琏汪洋王之美
关键词:胎儿雪旺氏细胞细胞动力学细胞培养
联合应用GH和Gln对短肠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谷氨酰胺酶和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促进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途径及它们发挥协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 4 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 ,按 2× 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四组 ,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STD组 ,n =1 0 )、附加谷氨酰胺 (Gln组 ,n =1 0 )、附加生长激素 (GH组 ,n =1 0 )及附加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全肠外营养 (GG组 ,n =1 0 ) ,持续 6天 ,取 8只正常大鼠模拟手术后第一天处死 ,作为基础对照组 (Gontrol组 ,n =8)。分别应用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小肠粘膜上皮鸟氨酸脱羧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结果 :谷氨酰胺能够显著增强小肠粘膜鸟氨酸脱羧酶和谷氨酰胺酶的活性 (P <0 .0 1 ) ,生长激素对这两种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而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可明显增强此两种酶的活性 ,效果优于Gln的单独应用 (P <0 .0 1 )。结论 :研究表明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能显著增强短肠大鼠小肠粘膜上皮谷氨酰胺酶和鸟氨酸脱羧酶活性 ,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谷氨酰胺的代谢和多胺的生成 ,从而发挥其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分裂增殖 ,防止小肠粘膜萎缩的发生的作用。
谢建新顾岩刘银坤赵淑民罗宝国陈丽琏吴肇汉左焕琛
关键词:谷氨酰胺小肠粘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