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晓宇

作品数:13 被引量:73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土壤
  • 5篇丘陵区
  • 5篇黄土丘陵
  • 5篇黄土丘陵区
  • 4篇人工林
  • 4篇晋西黄土丘陵...
  • 3篇大孔隙
  • 2篇养分
  • 2篇优先流
  • 2篇土壤大孔隙
  • 2篇土壤养分
  • 2篇抗剪
  • 2篇降雨
  • 2篇柑橘
  • 2篇大孔隙特征
  • 1篇地埂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应力
  • 1篇有机碳

机构

  • 13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3篇陆晓宇
  • 11篇张洪江
  • 9篇程金花
  • 8篇马西军
  • 8篇孙龙
  • 8篇张君玉
  • 4篇王彬俨
  • 1篇张友焱
  • 1篇范敏锐
  • 1篇余新晓
  • 1篇王贤
  • 1篇周泽福
  • 1篇张艺
  • 1篇李国会
  • 1篇常存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4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特性之间的异同,在该区选取了4种典型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20~40cm)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N、P、K)以及速效养分(N、P、K)、pH值等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并据此分析了不同人工林下土壤养分分布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模式下养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除全K外,几种主要养分均存在表层(0~20cm)高于下层(20~40cm)的特征;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和全N、速效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种人工林模式下土壤养分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针阔混交林、人工阔叶林、人工针叶林和灌木林。
陆晓宇张洪江程金花马西军张君玉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人工林
柑橘地土壤大孔隙与优先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以重庆市江津区10和20a林龄的柑橘地为研究对象,应用优先流染色法和室内图像提取技术,土壤水分穿透曲线及Poiseulle方程综合分析土壤大孔隙与优先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孔隙使染色区的水分渗透速率较非染色区提高了1.48倍以上。柑橘地大孔隙孔径范围在0.3~1.7mm,半径大于0.7mm的土壤大孔隙是形成优先流路径的主要孔径范围。
孙龙张洪江程金花王彬俨陆晓宇王贤
关键词:大孔隙优先流
晋西黄土丘陵区3个树种人工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油松、杨树和刺槐3种典型人工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方法】采集研究区油松、杨树和刺槐人工林不同层次枯落物,测定其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吸水速率、最大吸湿比、有效拦蓄量等持水特性参数。【结果】3个树种人工林地中枯落物的蓄积量依次为油松林(13.72t/hm2)>杨树林(13.42t/hm2)>刺槐林(6.88t/hm2),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依次为杨树林(18.83t/hm2)>油松林(14.24t/hm2)>刺槐林(11.44t/hm2),枯落物的最大吸湿比依次为刺槐林(2.85)>杨树林(2.75)>油松林(2.17),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依次为杨树林(27.23t/hm2)>油松林(22.02t/hm2)>刺槐林(15.80t/hm2)。3种人工林枯落物的吸水过程均表现为在浸水0~3h持水量不断增大、吸水速率由最大不断下降,到4~12h变化趋于平缓,到24h变化基本达到动态平衡。建立了3种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及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式。【结论】杨树林枯落物的持水能力比油松林和刺槐林强,对土壤的水源涵养作用更明显。
张君玉程金花张洪江周泽福张友焱陆晓宇马西军李国会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枯落物持水特性
地形因子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关系——以晋西黄土丘陵区为例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探究晋西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林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性质,在该区选取了4种典型人工林配置模式,对其土壤上层(0~20 cm)和下层(20~40 cm)的有机碳密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了不同人工林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特性。借助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地形因子与土壤有机碳密度之间的量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碳密度与全N、水解性N均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林下的土壤碳密度排序为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林>人工阔叶林>灌木林。土壤碳密度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存在差异,但地形差异只能解释土壤碳密度差异的18.4%。土壤碳密度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少,从阳坡到阴坡不断增加,坡面位置的分布特征则为坡顶<坡面<坡脚。
陆晓宇张洪江程金花马西军张君玉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密度人工林普通最小二乘法
不同配比的煤矸石与垃圾筛分土抗剪试验被引量:2
2013年
以自制的土壤剪切仪作为剪切强度测定的仪器,对不同煤矸石与垃圾筛分土的混合体进行抗剪试验,并采用模拟降雨方法研究降雨强度对混合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与垃圾筛分土的混合比在30%~70%区间内,随着煤矸石体积分数的增加,抗剪强度增加;煤矸石体积分数小于30%或大于70%,煤矸石的体积分数与抗剪强度相关性不大。混合体中土壤含水率与抗剪强度成反比,降雨因为会降低混合体的抗剪强度,从而会降低坡面的稳定性。从坡体稳定,有利植物生长角度考虑,煤矸石与垃圾筛分土体积比以50%左右为宜。
张成梁孙龙张洪江程金花陆晓宇
关键词:抗剪强度内摩擦角黏聚力降雨强度
黄土丘陵区农田保护措施对土壤性质的改良研究
在调查分析黄土丘陵区现有农田防护措施的配置方式和生长状况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农田防护措施的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特征、抗蚀特性,研究和探讨了不同农田防护措施水土保持效应的优劣。与此同时,尝试使用土壤物理因子、养分因子...
陆晓宇
关键词:农田防护土壤养分土壤改良
重庆市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状况的计量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选取重庆市1995—2009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分析重庆市环境污染程度随经济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并通过计算环境污染状况与不同产业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定量分析了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市的环境质量并未呈现出"先恶化、再改善"的整体趋势,重庆市的几个重要环境污染指标并未随着基于当年价格水平的人均GDP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少"的"倒U"型,而是呈现"正U"和"正U+倒U"2种类型;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重庆市主要的工业污染物来源为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
陆晓宇张洪江马西军王彬俨孙龙张君玉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增长工业污染
北京昌平区农地土壤大孔隙特征被引量:14
2012年
研究在利用染色示踪法对北京昌平区农地的优先流发生区进行判断的基础上,采用Photoshop软件和土壤水分穿透曲线对该农地的大孔隙数量与分布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农地的土壤大孔隙半径主要集中在0.5~2.8mm之间,平均半径为0.695~0.711mm,大孔隙率为5.10%~22.06%。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染色区在土壤剖面上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征,同时,染色面积比例逐渐减小。各土层染色区的稳定出流速率是未染色区的1.39~2.05倍,在大孔隙各孔径范围内,染色区的数量是未染色区的1.33~3.57倍。大孔隙的垂直分布表现出上层多、下层少的特点,其中半径小于1.5mm的孔隙占98%以上。染色区在大孔隙密度、大孔隙连通性上的优势能够使其更快地进行水分运输并更早达到稳定,因而也就更易成为优先流发生区。
王彬俨程金花张洪江孙龙张君玉马西军陆晓宇
关键词:农地优先流土壤大孔隙
重庆江津区柑橘地土壤大孔隙特征被引量:14
2012年
以重庆市江津区不同柑橘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坡面染色法标记大孔隙、利用土壤水分穿透曲线方法及Poiseulle方程分析其土壤大孔隙特征。结果表明:染色区较非染色区有更大的稳定出流速率,大孔隙使染色区的水分渗透速率较非染色区提高了1.48倍以上,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其提高程度有增大的趋势。虽然染色区较非染色区更利于水分或溶液传导,但相比非染色区,染色区水分渗透曲线的波动更大。柑橘地大孔隙孔径范围在0.3~1.7mm之间,0.3~0.7mm孔径数量虽然为104数量级,但对染色溶液优先迁移的作用较弱;实际影响染色溶液迁移的为半径大于0.7mm的土壤大孔隙;20年林龄柑橘地10-20cm土层有效大孔隙数量高于10年林龄柑橘地。半径大于1.0mm的大孔隙在水分输入初期起到迅速排导水分的作用。柑橘地土壤大孔隙率在1.5%~19.5%之间,与稳定出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决定了稳定出流速率71.9%的变异;半径大于0.7mm的大孔隙数量与稳定出流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决定了稳定出流速率90.9%的变异。
孙龙张洪江程金花王彬俨马西军陆晓宇张君玉
关键词:大孔隙
山西中阳5种人工林地土壤的抗蚀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丘陵区主要人工林地土壤的抗蚀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人工林建设过程中树种的搭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山西中阳县车鸣峪林场神疙瘩管护站的5种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土壤抗蚀性指数,并分析了5种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1)不同种类人工林的土壤抗蚀性有差异,土壤抗蚀性指数表现为刺槐油松榆树混交林>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灌木林,不同土层的土壤抗蚀性指数也有区别,表现为0~20cm土层大于20~40cm土层。2)土壤抗蚀性指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二者间呈三次函数关系,其中20~40cm土层土壤抗蚀性指数下降幅度更大。3)土壤抗蚀性指数与粒径>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粘粒(粒径<0.001mm)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与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土壤抗蚀性受土壤基本物理性质的影响较大。【结论】不同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差异较大;为减轻土壤侵蚀,应当营造混交林,保护表层土壤。
马西军程金花张洪江陆晓宇张君玉孙龙王彬偐
关键词:土壤抗蚀性土壤理化性质人工林晋西黄土丘陵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