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志檬

作品数:160 被引量:1,007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5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7篇肝炎
  • 95篇病毒
  • 57篇丙型
  • 57篇丙型肝炎
  • 55篇肝炎病毒
  • 53篇乙型
  • 47篇乙型肝炎
  • 42篇慢性
  • 30篇基因
  • 28篇干扰素
  • 28篇丙型肝炎病毒
  • 26篇乙型肝炎病毒
  • 21篇慢性乙型
  • 21篇慢性乙型肝炎
  • 20篇慢性丙型
  • 20篇慢性丙型肝炎
  • 12篇抗病毒
  • 11篇HCV
  • 10篇细胞
  • 10篇疗效

机构

  • 13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上海第二医科...
  • 12篇北京地坛医院
  • 8篇复旦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西安交通大学...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上...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58篇陆志檬
  • 36篇张欣欣
  • 34篇张东华
  • 32篇金根娣
  • 19篇孔晓飞
  • 18篇龚启明
  • 13篇徐道振
  • 9篇张申英
  • 9篇高健
  • 9篇王耆煌
  • 9篇王宇明
  • 9篇张大志
  • 8篇贾继东
  • 8篇任进余
  • 8篇张树林
  • 8篇谢尧
  • 7篇骆抗先
  • 7篇仇德琪
  • 7篇韩永年
  • 7篇姜节洪

传媒

  • 29篇中华传染病杂...
  • 18篇中华肝脏病杂...
  • 10篇肝脏
  • 8篇国外医学(流...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诊断学理论与...
  • 5篇上海医学
  • 5篇上海免疫学杂...
  • 5篇上海医学检验...
  • 3篇传染病信息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胃肠病学
  • 2篇国外医学(病...
  • 2篇国外医学(微...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肝脏病杂志
  • 2篇微生物与感染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12篇2007
  • 12篇2006
  • 10篇2005
  • 9篇2004
  • 20篇2003
  • 11篇2002
  • 21篇2001
  • 4篇2000
  • 10篇1999
  • 6篇1998
  • 6篇1997
  • 7篇1996
  • 6篇1995
  • 3篇1994
1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的特异性免疫预防及其策略
1999年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为0.9%~5.1%,最近资料表明约80%导致慢性持续感染,40%可发展为肝硬化,并有导致肝细胞肝癌的可能。干扰索-α(IFN-α)是唯一有效的药物,但持续反应率仅为20%,因而特异性免疫预防对控制HCV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陆志檬
关键词:丙型肝炎免疫预防特异性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的前S_1和前S_2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1
1991年
乙肝病毒的外壳是由S、前S_1、前S_2蛋白所组成。我们用抗前S_1和抗前S_2单克隆抗体检测106例病毒性肝炎的前S_1蛋白和前S_2蛋白,结果表明急性乙肝早期的前S_1、前S_2蛋白(n=16,75%和87,5%)明显高于急性乙肝恢复期(n=33,21.2%、12.1%);慢活肝的前S_2蛋白(n=15,93.7%)明显高于慢迁肝(n=18,55.6%),前S_2蛋白与HBsAg、eAg和HBV-DNA呈正相关(P<0.05,<0.05<0.001),支持前S_2蛋白的出现和HBV复制有关。
陆志檬姜節洪金根娣王耆煌A.Budkowska J.Pillot
关键词:乙肝病毒前S1蛋白前S2蛋白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3年
张东华陆志檬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病原学流行病学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自身抗体(抗-GOR)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以人工合成肽GOR作为包被抗原建立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CV感染相关自身抗体(抗-GOR)。检测581份各类临床标本,其中急、慢性NANBH的抗-GOR阳性率分别为19.2%和25.7%,而属于甲、乙型急慢性肝炎、SLE等均在10%以下。抗-GOR总检出率低于抗-HCV,但两者间具有互补性,且抗-GOR效价与HCV核心抗体有很好的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①GOR抗体的出现与HCV感染有关。②同时检测抗-GOR和抗-HCV可提高HCV感染的诊断率。③HCV感染的致病可能是通过HCV核心蛋白和自身蛋白联合触发而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即抗-GOR。
张艳陆志檬王耆煌林晓红崔大敷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自身抗体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被引量:38
2006年
核苷类药物能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已经得到人们的共识。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耐药性变异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期望新疗法和新药物的问世,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和减少耐药。目前替比夫定的出现就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了新的选择。
许洁陆志檬
关键词:抗病毒药
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前C、P基因变异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P基因变异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例拉米夫定(100mg/d)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转换而HBV DNA仍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刘传苗张欣欣陆志檬
文献传递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CV基因型和RNA含量与ALT和AST水平不相关被引量:33
2007年
目的研究HCV基因型、RNA含量与肝损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14家医院的20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ALT、AST检测,采用罗氏公司的Cobas Amplicor HCV Monitor Test version2.0(v2.0)试剂进行HCV RNA定量和Simmons酶切分型方法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CV基因型、HCV RNA含量与ALT、AST水平及AST/ALT比值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的20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基础HCV RNA含量与ALT、AST水平及AST/ALT比值没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093、0.092、0.009,均P〉0.05),高病毒含量组(≥8.5×10^5IU/ml)与低病毒含量组(〈8.5×10^5IU/ml)比较ALT、AST水平及AST/ALT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0.052、0.746);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之间ALT、AST、AST/A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0.461、0.528),HCV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之间R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病毒应答组和非应答组比较的ALT、AST水平及AST/ALT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3、0.641、0.942),随访结束时,病毒应答组和非应答组的ALT、AST水平及AST/ALT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1、0.411、0.76)。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和RNA病毒含量与肝损伤指标没有相关性。
赵辉谢尧李明慧徐道振陆志檬骆抗先贾继东王宇明赵桂珍张树林张大志
关键词:基因型丙氨酸转氨酶
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HepG2细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建立近似自然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方法:将含10%HCVRNA阳性血清的接种液和HepG2细胞在37℃、5%CO2条件下共同孵育24h,再加含新生牛血清、地塞米松、胰岛素及硫酸亚铁的维持培养液,置32℃、5%CO2条件下培养,以后每3~4d传代一次,定期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应用RT鄄nested鄄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进行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检测。结果:RT鄄nested鄄PCR法检测发现在接种病毒后第4~16天的细胞标本中可检测到HCVRNA正链,接种病毒后第4~24天的细胞标本则可检测到HCVRNA副链。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病毒蛋白(NS3)能在第4天检出。结论:HCV体外感染HepG2细胞模型的建立,可望用于HCV吸附肝细胞机制研究及疫苗中和试验。
徐晓刚季育华金根娣陆志檬
关键词:体外感染HEPG2细胞模型
乙型肝炎病毒C型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中国株及其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变异株的重组杆状病毒.方法将1.2倍HBV基因组(血清adr型、基因C型)连接至杆状病毒的转移载体pFastBacI上,然后转化入DH10Bac菌株中,在细菌内的辅助质粒辅助作用下与杆状病毒基因组Bacmid发生位点特异性转座,形成含有HBV基因组的重组Bacmid,转染昆虫sf9细胞后,包装产生HBV重组杆状病毒vAcHBVc.采用连续聚合酶链反应(PCR)引入方法进行定点突变,构建YVDD变异株质粒,并按照上述方法构建HBV YVDD变异株重组杆状病毒vAcHBVYVDD,扩增并滴定.为便于观察重组杆状病毒的转染和扩增效率及病毒滴度测定,同时构建了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BV重组杆状病毒vAcGFPHBVc.结果 HBV野毒株和变异株重组杆状病毒均构建成功,通过免疫空斑及TCID50定量测定病毒滴度为106~108pfu/ml左右.结论应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有效快速地构建HBV C型重组杆状病毒,以用于HBV体外复制系统的建立,为HBV野毒株及变异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技术平台.
于德敏张欣欣张东华宋建华陆志檬詹勤姜节洪陈新文
乙型肝炎病毒的耐药机制与临床处理被引量:6
2007年
韩悦陆志檬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耐药机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抗病毒药物HBVDNA肝功能失代偿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