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鉴非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术前全身照射预处理供体可以改变免疫耐受进程并诱导急性排斥反应
- 2012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时,供体经全身照射预处理清除旁路淋巴细胞51起受体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并确定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诱发免疫耐受时的作用.以雄性Lewis大鼠作为供体、雄性DA大鼠作为受体,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同种肝移植组、自发免疫耐受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术后,观察存活时间,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T细胞亚群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表达、脾脏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活性,观察移植肝病理.在急性排斥反应组,供体在肝移植术前经全身照射预处理,所有受体大鼠在术后17~21天死亡.术后第14天,急性排斥反应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至(459.2±76.9)U/L,总胆红素上升至(124.1±33.7)μmol/L,Foxp3+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减少至1.50%±0.50%(-9其他组相比,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的T细胞亚群分析与其他组不同.只有在急性排斥反应组,术后肝病理检查示急性排斥反应.肝移植术前全身照射预处理供体清除了供体肝内的旁路淋巴细胞,影响了免疫耐受的形成,造成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 张业伟赵何伟柏林杨银学鲁翔孙静锋闻鉴非何侠尹国文
-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耐受GITR
- 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XRCC1)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国内外共有21篇文献纳入研究(结直肠癌组6229例;对照组106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在整个人群中与结直肠癌无明显的关联性(ORQQvs.RR=1.10,95%CI=0.90~1.35;ORQQ/RQvs.RR=1.02,95%CI=0.90~1.16;ORQQvs.RR/RQ=1.12,95%CI=0.95~1.33)。通过种族的分层分析发现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在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无差异。结论 XRCC1 R399Q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间不存在明显的易感性。
- 孙静锋张冬闻鉴非赵何伟王黎媛郑苏文王太洪张业伟
- 关键词:XRCC1多态性结直肠癌META分析
- 标准及扩大根治术治疗胰头癌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估扩大根治术及标准根治术治疗胰头癌的远期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OS、Embase、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摘及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2012年期间的相关文献,运用Jadad评分评估所涉文献的研究质量。治疗组为胰头癌扩大根治术后患者,对照组为标准根治术后患者,运用meta分析评估2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3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1篇文献人选,纳入病例744例,其中标准根治组357例,扩大根治组387例。结果显示:①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60,95%CI=0.990~1.870,P=0.050)。②2组患者术后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70,95%CI=0.430-1.760,P=0.700)。⑨2组患者术后1、3及5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880,95%CI=0.450~1.720,P=0.710;OR=0.940,95%CI=0.590~1.480,P=0.710;OR=1.000,95%CI=0.600~1.670,P=1.000)。结论同标准根治术相比,扩大根治术不能改善患者术后1、3及5年生存率,不能降低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孙静锋闻鉴非赵何伟郑苏文张业伟
- 关键词:胰头癌扩大根治术生存率
- EB病毒感染对肝脏移植术后并发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响
- 2012年
- 肝移植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EB病毒等多种病毒感染.EB病毒是一种?亚科疱疹病毒,它和人类很多恶性疾病有关,特别是上皮和淋巴起源的肿瘤.异常的CD40-CD40L相互作用或异位的CD40L表达被认为与骨髓瘤的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BV感染对肝移植术后并发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表型和生物学的影响及机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10例肝移植术后有EBV感染病史并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MM新鲜标本,结果显示5,8,9和10号标本有CD40和CD40L共表达现象,其中5号标本呈CD40和CD40L高度共表达.用EB病毒体外感染MM细胞株RPMI8826,通过检测EB病毒的病毒抗原LMP1和EBNA-2,发现EB病毒能体外感染MM细胞.感染后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CD40L表达,并且这种上调可能参与感染后细胞抗凋亡效应.而且,共聚焦显微镜定位检测表明,CD40,CD40L和LMP1分子能在感染后细胞表面两两共聚集.此外,EB病毒感染能上调RPMI8226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表达,并且在趋化因子SDF-1a存在的情况下,感染后细胞迁移率提高.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和迁移扩散能力是肿瘤恶性特征的重要表现,EB病毒作为MM起源的一种高危因素,可能通过体内感染生发中心B细胞使其转化产生抗凋亡的效应和提高细胞向外周血的迁移能力,从而参与MM的发生和发展.
- 张业伟赵何伟何侠郑苏文王太洪严栋梁孙静锋鲁翔闻鉴非刘允怡
- 关键词:CD40CD40L多发性骨髓瘤EB病毒